第 221 章(1 / 1)

穿越大明之汉骨永存 老白猪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甚至到了危及皇权存续的时候,皇帝被逼得没有办法,往往这时候皇帝就会下达罪己诏,向天下万民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以求缓和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阶级矛盾。

许多起义的百姓见皇帝主动下罪己诏,认错了,就会获得一种无法言语的欣慰感和成就感,然后就感觉既然皇上已经认错了,那我们是不是应该再给皇帝一个机会啊,干脆别造反了,咱们回家吧。

所以在历史上因为皇帝下达罪己诏,然后起义军偃旗息鼓的事情也是发生过的,就比如那汉武帝下达的《轮台罪己诏》。

汉武帝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这没的说,但是他和一些才能非凡的皇帝一样,他们在年轻的时候极其的英明神武,但是在步入老年后,就开始昏庸了。

并且这种昏庸程度和他年轻时候的英明程度往往成反比,年轻的时候越英明,老了以后就越昏庸,汉武帝就是如此。

在汉武帝度过了传奇的前半生帝王生涯后,到了晚年,就开始追求长生不老,沉迷酒色享受,大修宫殿楼宇,

最后甚至还引出了一场巨大的宫廷灾难,导致太子和皇后,皇孙,公主,驸马等几万人死难,真真是触目惊心!

不光如此,在他晚年的时候,对外的战争依然是不断,几代汉朝先帝留下的家底早就是打空了。

巨大的战争开支自然也就转嫁到了老百姓的头上,这就使得百姓苦不堪言,有的地方甚至到了丰收之年还要易子而食的地步,可见当时百姓生活之惨烈!

老百姓如此这般的生活,自然有人不甘,于是有人便举起义旗,号召百姓造反,这样的事件在汉武帝晚年时期多不胜数。

汉武帝见百姓起义的事情接连不断,便是开始反思自己,最后意识到了百姓苦难的原因,感到很悔恨,于是就有了这《轮台罪己诏》。

在这封诏书里,汉武帝反思战争带给百姓的巨大负担和苦难,认为现在大汉朝的当务之急是“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指出安定生产的重要性,表示要减轻老百姓负担。

许多地方的起义军见一直以来高高在上,威武于天地之间,纵横一生的汉武帝竟然主动下达罪己诏认错,都是感到十分的意外,同时也感到极其的欣慰和满足,于是许多人纷纷偃旗息鼓,不造反了。

由此可见罪己诏对老百姓的威力有多大!

现在一众百姓竟然奇迹般的亲眼见到李起代崇祯帝认错,犹如下达罪己诏,这样的时刻就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发生,这叫百姓如何能不为之动容!

现在的他们已经是忘记了这些年受到的苦难,只感到崇祯帝是英明的,李起是英明的,以后的大明是有希望的,这是他们绝大多数人的共同想法。

哎,多么可爱和善良的百姓啊,他们真是应该过上好日子啊!

见到百姓们个个竟然因为自己的话,不但不怪罪崇祯帝,不怪罪自己,反而是极其的感动,个个痛哭流涕,李起也是动容。

再一次,李起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有多么的重,李起暗暗发誓,自己一定要让这些善良的百姓都过上好日子,都过上幸福安定,真真切切的好日子。

待到李起安抚百姓,来到衡王府的时候已经是天黑了,

这时候,一盏又一盏的红灯笼将整个衡王府装点的是光彩夺目,熠熠生辉,仆从下人往来穿梭,络绎不绝。

李起见此,在和衡王朱由棷见礼客套过后,不由得是暗讽道:“皇叔这衡王府真真是世外桃源啊,看的我都有点以为自己置身于太平岁月之中,和外面相比,皇叔这里简直犹如隔世。”

朱由棷听了李起这话,以为李起是在夸赞自己王府的气派非凡,不由得是一阵得意,为自己的衡王府感到自豪,不过他还是谦虚的笑道:

第两百四十九章 李起大怒

“皇侄你说笑了,我这衡王府才哪到哪,我听说当今皇上以前的福王府,还有那蜀地的蜀王府,那才是气派呢,跟他们相比,我这里就小家子气了,

不过这也没办法,谁叫他们封地好呢,进账事项多,羡慕不来啊!”

“呵呵呵,,,”

李起呵笑几声,心说这衡王还真是个草包,连好赖话都听不出来,就这德性,要是往外面的乱世一丢,不消多少时间,那就连骨头都没有了。

而后,衡王朱由棷便是将李起,岳来,刘桃树,谢升,赵应元,李士元等人请到了一处偏殿,那里已经是有一桌上好的美味佳肴在等待。

至于跟随李起进城的那百余护卫,这时候自有衡王府主事人员安排,这些自是不必多说。

看着这一桌子的好菜,宫保虎掌,蟠龙菜,黄葵伴雪梅,金鱼戏莲,熘鸡脯,荷包里脊,黄焖鱼翅,,,

那真是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山里爬的,那是应有尽有,

便说那宫保虎掌,那还真是确确实实的以两只虎掌为食材,比之熊掌还要少见,味道也是更加美味。

如此山珍海味,便是李起身体本尊朱慈炯,这个货真价实的皇子,那都没有一下吃过这么多这么丰盛的酒席。

李起见这满满一桌子的美味佳肴,那是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是因为身体的本尊朱慈炯自小锦衣玉食,对这些也有了一定的抵抗力,

陌生则是因为在现在的李起记忆里,不管是穿越前,还是穿越后,这样丰盛的饭菜,别说吃了,连见都没有见过,也没有听过。

“皇叔,你这一桌子的美味佳肴,耗银不少吧!”李起面无表情,对朱由棷说道。

“哈哈哈,,,”

朱由棷得意的哈哈大笑几声,笑过后,朱由棷道:“也不多,也就三四千两银子吧,实不相瞒,这可是特地为了给皇侄你接风洗尘才置办的,若是换在往常,非是重要日子,皇叔我也是很少吃的。”

“呵呵呵,,,”

李起听着朱由棷的话,看着这一大桌子的美味,一阵苦笑,眼睛里面已经是有泪花在闪动。

“朱门狗肉臭,路有冻死骨,今天我算是真的见识了。”

李起这话一出,朱由棷,谢升,赵应元,李士元等人皆是惊愕,他们都是没有想到李起会突然冒出这样的话来。

唯有那刘桃树,岳来两人和李起一样,脸上都是有痛惜神情。

“如今天下糜烂,百姓民不聊生,多少人为了一口吃食卖儿卖女,甚至一个馒头就可以换来一个女人的贞洁!

百姓困苦到了这般田地,可是皇叔你还在这里奢靡无度,醉生梦死,殊不知等那天下倾覆,你这个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