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5 章(1 / 1)

东汉末年枭雄志 御炎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好是郭鹏带着人接受了这一批伤兵,立刻开始救治。

忙活了两个时辰,算是把能救活的都包扎了一遍,至于受伤太严重就剩一口气的,郭鹏只能向孙坚表示遗憾。

孙坚摇了摇头,对郭鹏行礼。

“郭司马之恩,孙某不会忘记。”

郭鹏坦然接受,然后扶起了孙坚。

“孙司马每战必争先,鹏亦十分仰慕孙司马之勇武,只可惜这些伤兵,实在不是鹏力所能及的。”

“足够了。”

孙坚感叹道:“他们都是跟着孙某从老家北上讨逆的子弟兵,本来他们之中大部分都活不下来,现在大部分都得到了救治,他们的家庭得以保全,孙某感激不尽。

可惜孙某身无长物,官职低微,也无甚家资,郭司马之恩情,孙某无以为报,唯有将来郭司马若有能用得上孙某之处,孙某必不推辞!”

郭鹏则表示孙坚太客气了。

望着孙坚离去的背影,郭鹏还是有些感叹的。

关东讨董诸侯联军里,只有孙坚和曹操是真的冒着生命危险主动进攻董卓的。

孙坚是讨董的主力,本身也和董卓有仇,数次打败董卓及其麾下猛将,是逼迫董卓离开雒阳逃回长安的真正主力。

而曹操虽然勇敢,虽然也想讨董证明自己,但是实力有限,军队战斗力低下,一战就被徐荣打崩了,后来不得不退出战场南下募兵寻求出路。

除了孙坚和曹操,其他人都是各怀鬼胎。

讨董发起者的袁绍袁术两兄弟明知道袁逢和袁氏嫡长子袁基留在雒阳,还是举起反旗对抗董卓,要讨伐他。

结果惹得董卓大怒,尽诛雒阳袁氏子弟,摆明了是借刀杀人,要除掉袁逢袁基,好让自己成为袁氏下一代的家主继承人。

董卓可是有袁氏故吏的身份的,曾经在袁氏手下做过官,那时却对袁氏举起屠刀,可见已经气恼到不惜自绝于天下了。

这两人在讨董之前甚至可以说是某种意义上的联盟,为了对付高高在上地位稳固的嫡长子袁基,让董卓做了恶人,他们则摇身一变成了义士。

其余的讨董诸侯也是心怀鬼胎。

两个集团的讨董诸侯,一拨在河内一拨在酸枣,根本没有和董卓的部队交手几次,几支偏师被董卓军队全灭之后,就被吓得屁滚尿流不敢再战。

此后这帮人就在驻地吃喝玩乐,耗尽粮草之后一拍两散,不止如此,还火并,当时就灭掉了几路诸侯,狼子野心一览无遗。

所以后来的军阀混战里,最后的三家里两家都是在这场战争之中全力以赴不参水的。

曹操定鼎中原,创立曹魏基业,影响深远,孙坚的儿子孙策孙权坐稳了江东基业,孙吴政权成了三国之中延续到最后的政权。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乎?

没人知道。

但是毫无疑问,那些靠着家世轻松登上高位的人和凭自己的本事噙着血泪爬上高位的人,是有区别的。

前一种人天生什么都有,伸伸手就能拿到,甚至不用伸手,就有旁人送来。

后一种人要献祭掉很多很珍贵的东西才能爬上高位,和平时代也就罢了,乱世之中风云激荡,王侯将相不如鸡,谁能活到最后?

献祭掉那些东西的过程之中,他们的内心也变得越发冷酷坚韧顽强,最后成功蜕变为乱世枭雄,而开国帝王往往就在乱世枭雄之中决出。

而眼下,不正是乱世吗?

九十二 护乌丸校尉

九月中下旬,战争告一段落。

在皇甫嵩和朱儁下达了死命令、曹操和孙坚拼死作战的情况之下,汉军终于攻破了宛中城,斩杀孙夏,击杀黄巾军两万人,生擒数万人。

最后一支成建制的黄巾军终于被灭掉了。

自此,第一次黄巾之乱宣告平息,天下暂时恢复了平定。

那之后第三日,卢植姗姗来迟,向皇甫嵩和朱儁谢罪,皇甫嵩和朱儁心知肚明,忙道不可,然后将相当一部分战利品赠送给了卢植,卢植接受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归还给了皇甫嵩和朱儁。

接受的那一部分里,卢植赐给了郭鹏三分之一,自己留下了三分之二。

郭鹏将自己得到的三分之一挑了几样看上去顺眼的自己留着,其他的全部赏赐给了麾下士卒,以酬谢他们的辛苦救人,麾下士卒欢欣鼓舞。

之后,灵帝得知了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大为惊喜,下令着皇甫嵩和朱儁并卢植一起班师回朝受赏。

九月二十七日,三人与当地官府办好了交接手续,九月二十八日,汉军班师回朝。

十月初六日,受赏汉军汉军抵达雒阳。

雒阳举行了盛大的凯旋仪式,灵帝亲自出席,表达对汉军辛苦征战的赞赏,然后大加封赏军队和各级军官。

作为三主帅,皇甫嵩朱儁和卢植分别得到了丰厚的赏赐。

董卓升任并州刺史,封斄乡侯,食邑千户。

卢植副将、护乌丸中郎将宗员升任幽州刺史,亦封侯,食邑千户。

皇甫嵩被晋升为左车骑将军,槐里侯。

朱儁被晋升为右车骑将军,钱塘侯。

卢植作为最大的功劳持有者,晋升为太尉,录尚书事,封范阳侯,直接登上三公之位。

原来的太尉早在黄巾起事爆发之后就被借故罢免了,反正太尉的名号多是虚名,实权不大,连同三公在内,主要是政治花瓶,任务是有灾难的时候为皇帝背锅,专门用来罢免。

而真正有意义的在后面四个字录尚书事,即掌握尚书台的工作,成为事实上的丞相。

灵帝认为卢植有文武才干,是实干之才,当今天下混乱,刚刚打完仗,需要能人来整理天下,而他本身知道自己的才能不足以做到这一点,所以要选派得力官员来做,卢植就是最好的选择。

卢植成为国家顶级高官,一时间风头无两,而作为他的得意门生,斩杀张梁生擒张角立下数次战功的郭鹏该如何赏赐,也是个问题。

回京途中,卢植询问过郭鹏之后的打算,想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位等等,郭鹏说,愿意求取北方边郡职位,为抗击北方蛮夷入侵出力。

卢植思考片刻,想了想郭鹏适合担任的职位,但是又觉得和郭鹏的年龄不太符合。

的确,郭鹏年二十,是个年轻人,当官一年多,从军才半年,要说经验实在是没什么,但是立下的功劳却很大,也有单独率军击败敌人的经验,很有军事天赋。

按照正常的升迁来算,郭鹏也该做校尉了。

他还年轻,职位不可能升级太快,但是这份功劳却不得不赏,斩杀张梁生擒张角的功劳让郭鹏入了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