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54 章(1 / 1)

东汉末年枭雄志 御炎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了很早就跟随自己创业的亲族官、赵郡郡守郭瑞出任兖州刺史,等新皇帝即位之后就给鲍信来一手明升暗降,把他调到中央来,让郭瑞取代他的刺史职位,剥夺他的职权。

此时不动手,更待何时?

心念汉室的人不少,但是愿意在这个时候和自己唱反调的,在未来自己篡位称帝的时候,也一定会和自己唱反调。

这个时候不唱,未来唱反调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因为人的下限总是在不断的突破之中。

曹操和臧洪因为和郭鹏的关系一直很好,所以就自以为在有些事情上和其他人的尺度不同,别人说不得的,可以说。

曹操身在邺城,所以得知此事以后也不写信,直接来到了魏公府和郭鹏就近商议此事。

“天子年幼,在这个时候选择年幼的天子,可能并不利于国家,子魏公以为呢?”

“大兄啊,我不是怕别的,就之前那些汉室宗亲闹腾的模样,选一个成年天子,你不怕选一个海昏侯出来吗?”

郭鹏面带嘲讽的表情,曹操面色一滞,想起之前居然有汉室宗亲托门路行贿到了自己这里,不由得感到一阵烦闷。

“国家大事,居然被他们当作求田问舍的途径,可恨!”

曹操一锤案几,显然是对汉室宗亲们的丑陋表现非常不满。

“所以,选一个年幼天子,好歹还有教育改正的机会,可是成年的,就难了,到时候惹得天下动荡不安,难道,还要我们行伊霍之事?”

郭鹏伸手指了指自己和曹操,曹操悚然一惊,连连摆手摇头。

“不不不,此事此事还是算了,唉就这样吧。”

曹操对那些汉室宗亲颇有些心灰意冷的感觉,于是放弃了谈论此事,再也不提这件事情了。

最后就是臧洪了。

臧洪的意见和其他人如出一辙,也是担心天子年幼不利于国家,然后额外说了一句。

他说,主少国疑,他担心有人有不轨之心,到时候可能损害郭鹏一心为汉室着想的真心。

这就有点意思了。

荀彧提到这一点了,但是郭鹏不在乎。

鲍信虽然提出反对意见,但是没说到这一层。

曹操虽然也有反对意见,但是也没提到这一层。

臧洪却提出了这个让郭鹏无比忌讳的层面。

损害我的真心?

你知道什么是我的真心?

这就给我戴高帽子了?

子源,你到底想到了什么?

你这未免有点太放肆了。

郭鹏冷着脸放下了臧洪的奏表,翻了翻并州官员和尚书台官员的履历表。

查阅了一番,决定待天子登基之后,以现任汝南太守夏侯惇取代臧洪出任并州刺史,将臧洪调到中央来,废掉他的权力,就近处置。

一场政治行动可以揪出这些往日里不显山不露水的异端分子,郭鹏还是很开心的。

等这帮人全都忍不住露了面,就能把他们全部用皇帝的名义调到雒阳去,呆在小皇帝身边,方便自己到时候一锅端。

郭鹏同样用对付曹操和鲍信的说法搪塞臧洪。

然后表面上继续推进此事,无动于衷,虚心接受大家的意见,以此勾出更多心怀不轨的人,暗中将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全部记下来,按照情节轻重缓急,定下了一个政治清洗的名单。

黑名单和红名单,上了黑名单的人,必死,红名单的人,看看情况,或贬斥,或撤职,还能活。

内部的敌人比外部的敌人更严重。

外部已经没有人可以威胁郭鹏了,内部的这些,说到底,也并不能威胁郭鹏的根本,但是天天在耳朵边上嗡嗡嗡,很烦。

郭某人是如此认为的。

六百五十一 不读经典,却读《九章算术》

掌握了足够多的人口和军队的郭鹏想要做皇帝,实际上已经不需要太多士人的认同了。

他已经有资格了。

哪怕明天就做皇帝,他也能坐稳皇位,但是他所图谋的东西更多,所以要做的准备也更多。

外部的豪强士族势力可以借助战争摧毁,内部的,就只有政治清洗行动可以光明正大的摧毁了。

可以参与政治讨论政治的人口,也就是全大汉识字的人口,大概也就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一稍微多一点,四五十万。

这几十万识字人口里,可以真正参与到上层政治游戏之中的,也就百分之十,四五万人。

可就这几万人,放在之前,他们所掌握的土地、部曲和资源是足以对抗中央政府甚至掀翻中央政府的。

经过近二十年的战乱,他们被战争摧毁了很大一部分的根基,失去了对土地资源和人口的掌握,他们所失去的,基本上都落入了郭某人手里。

谁掌握了人口资源和土地,谁就腰板硬实。

现在可能还有很多人没来得及转变自己的思维,没来得及认识到这两百多年小政府的局面之后,一个可怕的大政府正在浮出水面。

自西汉后期以来,两百多年的小政府局面所带来的自由散漫的社会情绪极大的催生了士人阶层的优越感。

他们还没有来得及认识到他们正在失去这份优越感的基础,因为郭鹏依然在捧着他们,就和当初捧着袁术是一样的。

很快,郭鹏就会让他们认识到这一点。

新皇帝的人选确定的消息在官场上流传之后,也流传到了民间,流传到了士人们和黎庶们耳朵里。

黎庶们当然没有什么讨论度,占据人口绝大部分的黎庶连字都认不全,当然不用说讨论度,他们只是凑个热闹,知道新皇帝要出来了。

比起新皇帝是谁,他们更在意朝廷对农业方面有什么优惠政策之类的,他们并不关心政治,也关心不了政治。

这些人占据了全大汉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九。

所谓的舆论,也就是在四十万人之中才有资格进行的,放到现代,四十万人也就是一个小县城的人口。

一个小县城级别的舆论热度。

对于现在的郭某人来说,这种舆论热度就算爆发,说是全天下热议,可热度也就几十万人,其实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占据人口极少部分的在野士人们和求学士子们对此保持了高度关注,并且热烈参与讨论,对于这件事情无比在意。

但是说到底,这群人也没有决策权,他们是识字人口里还不能参与上层政治游戏的百分之九十之中的一部分。

比如诸葛亮,比如徐庶,比如孟建和石韬。

他们在意,他们议论,他们商量,却不能改变什么。

比起那些被郭鹏纳入统治集团的士人们来说,他们这些人可能更清楚的意识到自己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