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01 章(1 / 1)

东汉末年枭雄志 御炎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军而去。

两个国家刚刚建立起来,就爆发了战争,还是朝廷完全无法约束的战争。

吴越两国仿佛天生的宿敌,即使转世重生到了东汉末年,依然不会停止斗争,还是爆发了战争。

新的秩序从最开始建立就是无根浮萍,谁也不打算真的重视,也不知道该怎么重视。

历史文化知识不足的领导者们并没有充分的时间去了解这套分封制度该怎么运行,但是该怎么争霸,他们还是明白的,准确的说,他们没有分封思维,满满的都是兼并和争霸的思维。

所以分封的秩序没有建立起来,诸侯们争霸的野心倒激发出来了。

吴越之战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始,吴越两国爆发战争的时候,荆州牧刘表那边儿还没有决定要不要登位。

其实刘表想,他真的想,他本来就是宗室,宗室封王建国名正言顺,刘繇都已经进位越王了,他就做不得这个楚王?

但是刘表身边没什么嫡系基本盘力量,部下们商量来商量去,商量不出一个结果。

因为大家都有私心,尤其是和郭鹏搭上关系的蔡氏,他们才不想供养一个土皇帝,哪怕是名义上的土皇帝都不想。

所以吴越之战进行的同时,荆州还在犹豫。

一直到十一月上旬刘璋在成都进位蜀王,建立蜀王国的消息传来之后,荆州才变得躁动起来。

益州本地人是不想支持刘璋进位蜀王的,大义名分还是挺压人的。

以前刘璋是上司,反叛还不是那么要人命,现在刘璋是封国君主,名分上就完全不一样了,意义也就不同了。

野心勃勃的本地人代表者赵韪强烈反对此事,一边带兵往成都赶,一边派人上表给刘璋,陈述利害,反正就是不答应。

但是有人想让刘璋答应。

东州派代表人庞羲,作为跟着刘焉来到蜀地的外来者代表人,庞羲绝对支持刘璋,也必须要支持刘璋。

没了刘璋,他们一定会被益州本地人搞死,所以,刘璋的地位越高越稳固,对他们越有利。

先得到消息的庞羲以护送朝廷使者的名义带兵进入成都,在东州派官员的协助下,成功在十一月上旬劝说刘璋接受朝廷赐封,进位蜀王,建立蜀国,在益州范围内实行统治。

慢了一步的赵韪十分不满,停在江州,左想右想咽不下这口气。

于是他干脆联络之前已经联络好的蜀地豪族,向他们陈述利害,讲明让刘璋做蜀王的坏处,然后直接就在江州宣布造反。

赵韪不承认刘璋的蜀王身份,说那是庞羲等人的阴谋,为了奴役蜀人而想出来的阴谋,本身就是十分可笑的,朝廷不可能这样做。

所以他要代表朝廷讨伐刘璋和庞羲。

赵韪自立为益州牧、镇南将军,率军从江州开始向成都进军。

沿途,赵韪得到了不少不愿意接受这个局面的蜀地豪族的支持。

他们纷纷发动自己的私兵佃户和奴仆,加入赵韪的军队,给予赵韪钱粮,帮他攻城略地,并且发动舆论支持他。

谁要做刘璋的臣民啊!

区区一个土皇帝也敢在益州称王称霸?想让咱们给你当牛做马?

益州人不愿意!

一时间,赵韪军声势浩大。

因为蜀国的建立与否,蜀地爆发了这场内乱。

新任蜀王刘璋得知以后,大惊失色,赶快向庞羲寻求帮助,庞羲脸色不好,但是他也清楚,一旦刘璋失去了地位,他也将死无葬身之地,整个东州派都要被清洗。

这是失去家园的东州人不能输的战争!

庞羲仗剑而立,向刘璋请求拨给铠甲、战刀、长矛和弓弩,他将率领东州兵和赵韪叛军决一死战,誓死捍卫刘璋的地位和统治。

三万东州兵和四万益州兵为了各自的利益和目的,展开了这场战争。

蜀国的内战开始了。

东汉末年枭雄志

四百九十四 讨伐鲜卑人是上策

益州扬州都爆发了战争,夹在中间的荆州却还没有做好决定。

刘表的力量不够,不足以发动一场战争,荆州豪族牢牢掌握着地方权力,让刘表无处施为,刘表想要做楚王,必须要得到荆州本地人的支持。

其实蔡瑁等人都清楚,所谓的单骑入荆州,不过是说着好听而已,没有他们的支持,你看刘表能不能做荆州牧!

世上哪有那么好的事情,无非是利益交换罢了,把实际权力交出去,换来一个尊荣和领导者的地位,不涉及到核心利益的事情,大家尽力配合,涉及到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大家尽力不配合。

刘表就是那么尴尬。

想做楚王,没实力,手下人不让他做。

刘表心痒难耐,让妻子蔡氏去找蔡瑁,让儿子刘琦去找蒯氏——他需要支持。

结果并不明朗,蔡氏和刘琦都没有带回来明确的恢复,蔡氏甚至还劝说刘表不要做楚王,以免落人口实。

刘表终于爆发了,怒斥蔡氏一顿,狠狠的振了夫纲,把蔡氏吓得花容失色,哭泣不止。

得知消息之后,蔡瑁的脸色很不好。

刘表本来也没有什么利益可以拿来做交换让大家支持他,现在又欺负自己妹妹,蔡瑁很生气,于是打定主意不让刘表做楚王,让他认识到谁才是荆州真正的主人!

所以当其余七国都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建立起来之后,只有刘表这边依然建立不起一个楚国。

刘表很生气,表示后果很严重,奈何荆州的主人翁们并不理睬他,而是用这个理由来搪塞他,就是不答应支持他。

刘表气的想吐血。

到十二月中旬,郭鹏在并州理顺了政务,不紧不慢的回到邺城的时候,已经有很多人想要就这样的事情询问郭鹏的看法,并且看看他是否有解决的办法。

一个封国就算了,郭鹏还算是名正言顺积累功勋的,其他人算什么?

听说有的人连三辞三让都没有遵守,迫不及待的就接受了。

对,没错,说的就是刘繇。

真难看。

这不是乱来吗?

于是为了此事,郭鹏召集手下有头有脸的人物们开了一个会议,力图统一认识。

“此事孤也了解到了,但是就孤而言,又该如何反对呢?天子印玺,天子诏令,天子赐封,如何算不得名正言顺呢?孤也是天子赐封,他们也是天子赐封,天子若要赐封,身为臣下的难道还能反驳吗?”

郭鹏把自己的处境向大家讲了一下,讲明了在这件事情上自己的尴尬处境,表示自己其实挺为难的,不知道这件事情该怎么表态。

知道这样不好,但是作为同样的国君,有不知道该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