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和选出来的带头人。
金字塔模式便出现了,想出头,就得拼。
最后轮到小孩子们的时候,之前拿出来的羊杂切碎了一个孩子的碗里放一点。
生病的小女娃娃,李易亲自端一碗汤送到她面前。
然后是一个匙子里的药递过去。
女娃娃张嘴就吃了,丝毫不觉得苦。
李易给她的汤碗里倒了不少胡椒粉。
她吹着喝汤,喝出一身汗,顿时舒服了。
今天没有外人,李易跟着吃一样的汤和葱油饼,还有小咸菜。
他随便找个位置,但他依旧是中心,所有人都看他。
“吃饭,这个喝羊汤啊,最好是配着甜蒜或咸蒜,等新蒜下来,今年咱们就多腌制一些。”
李易站起来,对着一大片人说。
大家的眼睛亮了,信,因为这个少年东主只要说出来吃什么,保证就是吃什么。
哪怕蒜再贵,东主说有,也必然有。
“开窑喽”管事一声吆喝,焖着水泥的窑打开。
取水泥的人戴上口罩,过去装水泥。
然后按照管家和之前庄上人的指点,开始盖房子。
所有后来的人心中都热乎乎的,庄子上居然烧了窑。
他们都知道,这是技术底蕴,窑,不是谁都能建的,何况是一个大窑。
新来换班的太监和宫女兴奋着,终于该我们享受了。
另一边的桑树都卖掉了,葡萄藤带着大块的泥土搬过来种下。
李易指挥着人进行补肥。
他花钱买山上的地皮土,然后混杂草木灰施肥。
山上的土没人觉得可以卖钱,但李易就花钱买,很多人都去挖。
宋德想组织人手去,被李易拦住。
不要,咱们的人手有活儿干,别浪费体力。
“浇水。”李易吩咐。
大家把晒了好几天的水浇到葡萄地里。
这个葡萄和别人种的不一样,它层次分明,一排排的,架子打得都是横竖相间。
“再过两天咱们打杈、修枝,上面高地挖出来排水沟,下面也要有。”
李易一样样说着,他指望今年移栽过来的葡萄能够结些好的果子,他用来酿酒。
草木灰是补钾肥,农家肥是有机肥,磷肥看情况撒进去,调整酸碱度。
“我是尽力了,希望今年有个好收成。”
李易看着原来挨着的树林的另一边的采桑叶的一群人呢喃道。
李易这个庄子的北面是皇庄,南边则是一群人家的村落。
那个小村子的人生活一直不错,离长安城近,很多没钱住在长安的人就四处找地方。
开元之前,佛家寺庙是个不错的所在。
然而现在抑佛,庙就比较好一些。
但都受到打击。
外来的人便跑到城外的地方找房子,不少窝棚建起来。
“他们会不会偷我葡萄啊?”李易想到个很现实的问题。
没有监控、没有铁丝网,对面的人过来摘几串葡萄跑了,能怎么办?
摘葡萄其实不是问题,就怕摘的时候把葡萄秧给扯坏了。
没成熟的也偷摸摘,发现太酸,扔掉,再摘,还酸,继续扔
管事宋德想到同样的问题,他问:“东主,派人拿弓箭守着,可行?”
“偷个葡萄而已,还弓箭?我要不要埋地雷?”李易反对,不至于弄得你死我活的。
“什么是地雷,东主?”宋德不解。
“这样,过些日子,葡萄出来了,你去问那边,有没有愿意过来帮工的人。”
“然后叫他们的村正安排人,过来帮我们干活,给工钱。”
李易对管事说。
管事不高兴了:“凭什么啊东主?我们人手够用。”
“干活是够用,看葡萄地不够,耗费人力,让们村正安排十个人来,每人每日三十文,管一顿晌午饭。”
李易想到好办法了,雇十个人来干活,谁来得看对面村正的意思。
出了问题就找村正,大唐村正是要脸的,很多案件的审判权都在村正或乡老手中。
这等情况下,不应该矛盾化,而是互利。
第十八章 这点技术无所谓,我还有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今天天气晴朗,即便是早晨也比往日暖和许多。
张家村的村正张肖应邀来到李家庄子,刚进庄子,他便听到此起彼伏的孩童吟颂之声。
然后他和跟他一同而来的两个族老就都懵了。
“这,这是什么?”张肖起一身鸡皮疙瘩。
清脆的童声和从未听过的蒙课内容,让他不由得打了个寒颤。
与张肖同来的两个族老更是愣愣出神,他们被这个孩子吟诵的东西给震撼到了。
通俗点说就是太他吗的好听了。
只恨自己学问差,一句卧槽行天下。
孩童的启蒙还可以这么玩?李家庄子这是要上天啊。
三人站着听了好一会儿,才回过魂。
年岁看上去略大族老缓缓吐出口气,与村正张肖道:“肖郎,此庄东主你可见过?”
“回九叔的话,不曾。”张肖轻轻摇头。
“许是从哪里请的高人。”另一个族老出声。
张肖点头:“某亦如是想。”
随即又道:“不知能不能把这蒙学学来,村中子弟又多一可学之书。”
两个族老一同颔首,表示认同。
张家村紧邻长安,不缺授课之人。
然所授之课,只有千字文、孝经、论语,再向后学,则为尔雅、离骚。
再往后,涉及五经。
而这李家庄教的是什么?三字一读,琅琅上口,比千字文还舒服。
吓人了啊。
三人继续沿碎石路走。
一早匆匆赶来的李成器同样被唬得一愣一愣的。
他跟着念一句:“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然后仰天长叹:“好一个蒙学,庄中何人如此大才?”
他攥了下拳头,带人赶到学子们屋子旁。
有学子拿着纸,摇头晃脑地也在背着孩子们吟诵的文字。
“哪来的?”李成器没有丝毫客气的样子,直接站在旁边问。
“啊?啊!这叫三字经,乃李贤弟觉孩童启蒙书少,亲自编写。”
学子认识李成器,轻轻抖两下纸回答,一脸崇拜。
“易弟所写?觉得孩子启蒙的书少?他有没有觉得人走路慢,做个翅膀出来?”
李成器觉得易弟的觉得有些不讲道理。
觉得怎样,然后就怎样,解决?
学子眨下眼睛,不确定道:“许是能吧?”
李成器没再理会学子,找几个人问问,终于在盖房子的地方见到李易。
李易正蹲着与工匠说话。
“看图,制作一个竹编的大孔簸箕,这个是长柄,这个是手柄,手柄连绳子,最后是刀片。”
李易在说,工匠仔细看、认真听。
小跑过来的李成器一肚子话又憋回去了,一起蹲下看。
工匠指头在图上比量,道:“简单,好做。只是刀大,耗铁。”
“无妨,镰刀割麦子慢,这个抡起来,一收一片。”李易叫工匠放心,有铁。
“易弟,此物可收麦?”李成器听出来了。
“嗯!比镰刀快。”李易给出肯定的话。
这玩意儿叫割麦神器掠。
李成器:“”
他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那边的孩童声音依旧传过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