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21 章(1 / 1)

带着系统来大唐 农家一锅出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李易承认,这个党优越。越是艰难的时刻,党的重要性越突显。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李易现在就要干同样的事情,树立大唐自己的民族自信心和荣誉感。

  百姓最大的信仰应该也必须是体现中华文明的政权,如此才有凝聚力,使百姓不被他人以别教之名义利用。

  “你安排吧!”李隆基还想使劲琢磨。

  他突然余光扫到在那里吃鸡屁股吃得开心的大女儿,发现自己用不着废心思。

  他就没见过哪个稍微有点本事的男人会给媳妇儿亲自做菜的,感觉李易面对自己的圆圆时挺没骨气的。

  然!要说自己这个易弟软弱吧,他杀人从来不眨眼。

  平时一副笑眯眯和善的样子,收拾起人才阴损呢。

  “二两糖啊,吃完能变胖不?太胖了对身体不好,容易生病。”李隆基又担心起女儿的健康问题。

  “不能!”永穆公主声音模糊,嘴没闲着,吃呢,好吃!

  “三哥,过些日子咱们建一个新的天枢,不以万国为臣,只作华夏中兴。

  凌烟阁再好,也只是对少部分人的抬举,天枢虽高却存亡唐之念,毁就毁了。

  咱技术好,自己造一个高高的,顺便把烈士陵园放在旁边,再立个大唐英雄纪念碑。

  纪念碑附近放工匠等杰出人的事迹和姓名,让百姓知道咱大唐重视什么。”

  李易想到给好的工匠额外待遇,又发现还缺不少东西。

  天枢给放倒,没毛病,绝对不能留一个黜唐颂周的建筑,把后宫的女人高高举起来,那些女人就使劲想办法杀皇帝。

  封建时代和选举的皿煮时代不一样,倭国现在的头头就是女的,之后一样不行。

  放倒一个,自然得建个新的,感受万国来朝的荣誉,维护这个地位。

  李隆基坐直:“建一个?”

  “我觉得行,又不差钱儿。”李易从经济上支持。

  “建!”李隆基脸色一下子红了,激动的。

  他早想建了,不是没钱嘛!现在钱多,修个高高的、大大的。

  “易弟,用混凝土?”李隆基想到材料。

  “不不不,用石头,混凝土比石头差远了。汉白玉、大理石什么的。”

  李易摆手,别呀,混凝土哪里比得上石头?

  要说保存时间,混凝土可以很久,但维护不行。

  汉白玉的石头,看着多漂亮啊。

  按照自然化学物理特性,再牛逼的混凝土也干不过玉石,于是就是在自然侵袭下存活的东西。

  李隆基攥攥拳头,又犹豫:“是否被人说劳民伤财?”

  “三哥呀,自信点。民不怕劳,给钱就行;财无谓伤,能赚即可。”

  李易鼓励李隆基,干吧,咱们修吧。

  李隆基长出口气:“朕忘了,现在找百姓干活给钱,给得多,百姓愿意,而且活儿干得还好呢。”

  “主要是工具,好的工具必须用上,别叫干活的人受伤,甚至出现生命危险。”

  李易自动忽略了一个李隆基说话中的某个字,听不懂。

  或者把那个字当成‘真’来听,谁说话的时候还不走下调,或者带点方言口音啊。

  “钱谁出?”李隆基又纠结。

  他有钱,李易同样有钱,两个人哪个花钱比较好呢?

  “朝廷出,这是国事,不可动用右藏和我的钱,将来维护,也是朝廷管。”

  李易不差修东西的钱,但他绝对不能出,他可以想别的办法帮朝廷赚回来。

  李隆基恍然:“对对,朝廷出,要走官方渠道,三省皆过,陛下降旨,得找人提这个事情。

  由下往上提,从上往下安排,如此才符合正理。

  否则名不正,则言不顺,遭人诟病,立起来反倒是不好了。”

  “只要通过,我保证帮着短时间内为朝廷赚一笔钱,比修高层建筑花费的钱只多不少。”

  李易拍拍胸脯,胸口上的衣服就蹭到了油,鸡架上的油。

  “易弟辛苦了,整天还要跟一群无能的大臣搞好关系。”

  李隆基是丝毫不在乎他的话被传出去,传进大臣的耳朵里。

  你们听到了又如何?有本事你们比朕的易弟更厉害呀!

  说完,他突然想起个事情;“易弟,把死人的地方和国朝的重要标志放在一起,会不会有阴森森的感觉?”

  “阴森森?哪里阴森了?”李易诧异。

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洗脑宣传国公殇

  李易去过几个地方的烈士陵园,有的晚上有门,不开,白天去。

  有的根本无人守着,人家拿工钱的人帮忙维护一下,随便进。

  他清明的时候有时会去,白天没时间,大半夜的也去,换个墓地,哪怕是公墓,都能吓死人。

  进烈士陵园,他就无所谓了。

  要说害怕,只能是有坏人,而不是其他的东西。

  等装了监控,坏人也不怕了,坏人大晚上的在那里干啥呀?干坏事保证被抓,跑不了的。

  现在他就要把大唐最大的烈士陵园跟新的天枢放在一起,还有优秀的工匠和官员的功德碑。

  代表大唐地位的天枢、代表能工巧匠和优秀官员的记载位置、代表为大唐利益而亡的烈士。

  三者互相并不冲突,反而十分和谐。

  没有最后的一个,哪来的第二个?没有最后一个和第二个,第一个岂不成了笑话?

  “三哥,人的恐惧在于未知,这个‘未知’有各种理解。然,最直白来讲,即不知道。

  不知道敌人从哪里打过来,所以恐惧;不知道大雨天河堤会不会决口,所以恐惧;

  不知道得了伤寒能不能活,所以恐惧;不知道干旱时土地是不是缺水,所以恐惧:

  那么,不知道这个墓地里的人都是谁,他们跑出来是否伤害自己,所以恐惧。

  如果有个墓园,告诉百姓,这里死去的都是羽林飞骑,他们为保护大唐百姓而亡,百姓会害怕吗?”

  李易从行为心理学上给李隆基分析,人,究竟害怕什么?

  关键在于为止,不知道某个事情对自己本身会造成伤害,甚至死亡,自然怕,谁不怕?

  烈士陵园不是未知,是已知。那些为保护自己而奉献生命的英雄们,是不会伤害自己的,故此不怕。

  李易觉得他那时有人诬蔑烈士,拘留几天,没有必要,拘留多残酷啊,要温和、要教育。

  比如说把那些人绑起来晚上扔到烈士陵园里,拘留十五天的话,就扔十五个晚上。

  周围都是花圈啊、纸人儿啊什么的,小风一吹,娑娑作响,隐约传来歌声,时断时续: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相信不用过十五个夜晚,他们很快会跟着一起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

  他们的灵魂会得到洗礼,比关拘留所管用多了。

  当然,方法好不好是另一回事儿,把他们扔到烈士陵园行为的本身,对烈士就是种亵渎,他们不配。

  而若英灵有魂,估计不会收拾他们,反而会原谅他们。

  “圆圆,不是,闻恬,你敢半夜去羽林飞骑的墓地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