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20 章(1 / 1)

带着系统来大唐 农家一锅出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馋!

  “我去烤。”李易起身。

  “易弟……”李隆基想拦,咱俩喝酒聊天,何须你亲自动手?

  李易出去了,找了四个大鸡架,先正常烤,炭火要碎,全敲成小块,升温快。

  鸡架放在铁丝的大夹子中,不穿签子,烤出来是完整的架。

  刷油,火冲,不能烤煳了,尤其是边角的位置,那里薄,最容易失去水分。

  等烤到七分熟,分别处理,两个继续刷油,炭扒拉开一些,不要那么大的火。

  另外两个用刷子往上面压白糖,白糖倒在鸡架上,刷子把融化了的糖稀慢慢刷。

  刷完一面换另一面,一个鸡架能压进去二两白糖,再喷醋,放一点点孜然和盐,熟了。

  正常烤的使劲喷醋、辣椒面、孜然、盐,不刷辣酱。

  李易端四个鸡架回来,李隆基菜没吃、酒未动,等他。

  永穆公主招呼宫女太监们过来吃,一人能吃几口,鸡大架就大,肉留得多。

  四个鸡架,一样分出去一个,李易跟李隆基吃一个。

  永穆公主、小兰、小丫头吃一个。

  李易先喝口啤酒,打个嗝,伸手从鸡架上往下撕,撕一小片,放在口中咬半口,放下,继续喝酒。

  李隆基跟着撕,等吃上,面露疑惑之色:“易弟,还是你烤的鸡架好吃,我上次吃,总觉得别扭。”

  “别人给你撕的鸡架?”李易问。

  “啊!”李隆基点头。

  “烤鸡架最忌讳别人撕,自己撕的时候,知道自己想吃什么,感觉肉多,别人撕好的,吃不到肉。”

  李易说出他为什么不撕好了拿过来的原因。

  李隆基微微一愣:“确实,又是为何?”

  “吃的人以吃为主,为了吃到自己想吃的地方,会把骨头掰断。

  撕的人自己不吃,怎么方便怎么撕,从肉的地方撕。

  叫撕的人自己吃,他们撕开的位置则不一样。

  任何一个行业皆有出类拔萃的人,天赋属于一方面,后天的培养亦重要。

  地方官治理所辖,务必要把身子沉下去,不作乱撕鸡架者。”

  李易说着把去了腺的鸡尖揪下来,放到永穆公主面前的盘子中。

  “正好咱俩一人一个。”永穆公主早惦记吃鸡屁股,可惜就一个,不好分。

  小兰嘴里嚼着食物点头,待咽下去:“鸡架好吃,应该教百姓做,百姓家中少钱,吃鸡架也香。”

  李隆基闻言,过来撕走一点,等吃完:“易弟,此法易学否?”

  “一个鸡架二两白糖。”李易直接给出答案,百姓学?

  “其实炖鸡架更香。”李隆基好无奈,有二两买糖的钱,何必吃鸡架,吃肉岂非更好?

  “棚子一直在炖,肉全剃干净,只留下一点鸡油,把骨头炖酥,吃完多晒太阳,还可补点钙。”

  李易透过窗户看外面,外面故意留的草地被修剪得整齐。

  逐渐向西的太阳让草的影子倾斜,一只蚂蚱蹦出来。

  一只半大的小鸡突然出现,张嘴叼住蚂蚱边吞咽边跑。

  后面有人追:回去回去,下次把脚给你绑上。

  “呵呵呵呵~~”李易看着笑出声。

  “今年放宽各地往来限制,恐有弃地逃户出现。”

  李隆基看着庄户抓鸡,想到大唐抓流民。

  “报纸上写过两年新种子亩产翻倍,谁还愿意扔下地跑出来?考验地方官行政能力的时刻到了。”

  李易了解限制人口流动的目的,运输能力若,物资调配困难。

  一个地方人少了,地不好种,去别的地方,那里的粮食又不够用。

  没有联网的身份证查询系统,又是计划经济,开介绍信很有必要。

  包括粮票,拿着市里的粮票出了市买不到东西,还有全省粮票和全国粮票。

  大唐不用粮票,出县要有县里的介绍去,出州得带着州里的证明。

  放宽了政策,许多逃户走小路,多关隘,跑到京兆府。

  不然京兆府的东西怎么涨价了?这还是李易帮忙解决就业的前提下出现的情况。

  李隆基闻弦歌而知雅意:“第二批庄子的学子欲派往地方?”

  “京兆府用不上他们了,浪费人才。到地方,有困难写信走快驿,我帮忙想办法。

  不过学业不可荒废,我出去时日过久,最近要忙。练手、回学习上的问题。”

  李易一直在给学子们讲物理、生物、化学、数学。

  文学上的不教,经济学和金融学却进入第二阶段。

  李隆基轻蹙下眉头:“他们一走,怕京兆府不稳。有他们坐镇各县,京兆府无忧。”

  “他们在地方上已经培养人手,官员无能者,过去呆着即可,真正办事的乃吏员和流外官。”

  李易对此想改变,又不能直接冲击大家考科举的热情。

  现在的科举有问题,看考试题目,明算、明法,实用性的东西,不如进士科。

  考进士可能会当宰相,里面的时务策重要。

  “三哥,科举中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李易端起杯不喝酒,眉心皱成个川字。

  “嗯?”李隆基撕鸡架的手停下。

  “报纸上少一个板块,大唐政策争议板块,叫评论吧。欲使学子多思考时务策,必有争论方可行。回头我加上。”

  李易说自己的问题,大家要在报纸上玩唇枪舌战才是正理。

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天枢重建当国重

  李隆基啃着鸡架,心中在盘算,从他掌握的情报得知,百姓们喜欢看报纸上的国事。

  所接触到的内容,全由李家庄子写。

  地方上的油墨蜡纸印刷,摘抄部分李家庄子报纸的重要内容,其余以各地情况为主。

  “易弟,是大臣对朝堂的不同看法?”

  李隆基愁,大臣要在报纸上打起来,还能好好工作了吗?

  尚书说这么做对,侍郎说那样才合理,郎中给出第三种说法。

  尚书生气,把侍郎与郎中全收拾了咋办?

  李易笑着摆摆手:“三哥多虑了,是儒家、法家、墨子、道家、公羊等等学派就一件事情阐述观点。”

  “哦~~!”李隆基颔首,明白了:“原来是对儒家动手。”

  “不是,我不承认,我也抄儒家的书,还有注释。

  儒家在发展壮大过程中,一边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一边又学习其他教派的理论,化为己用。

  若不去限制,儒教必然左右朝堂,干扰甚大。

  教无对错,在于利用教义谋私利之人。

  隋后咱大唐崇道、崇佛,几经变幻,正是为对抗儒教势大,却终不可得。”

  李易知道儒教想干啥,由于秦朝之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教气候形成。

  属于两极化,左倾右倾的问题,秦以法治国,太重于法。

  其实就是法律不够完善,刑法过重,通常不顾因由,只论结果。

  等秦始皇挂了,儒家反弹。

  想要篡权的人利用这点来为其自身服务,之后大家看到好处了,都用儒教的一套。

  每到关键时刻,尤其是一个政权衰落和新政权兴起的时候,儒教保证在里面搞事儿。

  即便李易那时抗战与建国,儒教都不放弃机会,结果遇到了伟大的东方红,全扫荡,啥教?要信最优越的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