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3 章(1 / 1)

宋帆 耽文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日这天起,杨帆的应酬便开始多起来。他要做的是在京中建一座大型的剧院。此时戏剧这种表演形式虽然也有,但级不系统,表演的场地和内容也过于低端,故而不是多么流行。杨帆相信,凭借自己在后世看过的影视作品,外加对剧场的装饰,自己“创造”出来的京剧、话剧、舞台剧等娱乐样式,毫无疑问会征服大批观众,培养出一大批戏迷出来。

要建一座剧院首先要选地方,虽然杨帆贵为驸马,但在京中想找一块合适的地皮,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因此这些天里,杨帆便发扬那些皇亲国戚“贪婪霸道”的传统,勾结括田所、开封府,在城南的一处贫民居住区“强抢民宅”。

杨帆选中的地这片区域叫“腌臜巷”,这自然不是它的本名,只因这儿居住的全是贫苦之人,其环境极差,汴梁的百姓便如此称呼它。

见杨帆确定这个地方的时候,括田所还有开封府的人第一反应是:驸马爷有病?怎么选这么个破地方?可后来细细一想,便暗道:这驸马爷真会做买卖,此地居住的全是些贫苦之人,他们无根无基,便是将他们的住处抢过来,让他们流落街头,他们也不会有太大的怨言,也不会四处告状,这可比去抢占那些普通的民宅省钱省力得多。

搞定了括田所和开封府,取得官方的合法手续后,神工集团的人便开始到这腌臜巷挨户地撵人。

如此过了半月左右,腌臜巷的老老少少开始带着本就不多的行礼陆续搬离了那儿。

与人们想像的不同,这些地位极低的弱势百姓,在被驸马爷“逐离”自己的住处之时,并未见到哭声一片,哀鸿遍野的景象。相反,他们大部分人甚至还一副乐滋滋的表情。

难道驸马爷对他们施了什么法术?有好事者便寻了这腌臜巷的居民想一探究竟。起先之时,这些居民皆是摆手拒绝道:“不能说,不能说,我们可是签了保密状子的。”

这些人越是不说,好事者们便越是好奇,在他们的努力打探之下,最终还是得到了一些消息。

据一位好事者言,他花了足足五两银子才从一位腌臜巷居民的口中得知,原来这驸马爷并未强抢这些居民的住宅,而是花钱将他们买下,按神工集团的说法,叫什么拆迁费。

据说这拆迁费是按腌臜巷居民那些破屋子的面积计算,每户不尽相同。那透露消息的腌臜巷居民因为所牵扯商业机密,故而没有透露具体的拆迁金额,但据他说,所得的拆迁费到城外去置办个与原来相同的宅子是不成问题,如此一来,虽然以后进城稍微远点,但对于他们这些成日辛苦劳作之人,最不怕的便是跑腿花力气,因此,这驸马爷哪是强占了自己的宅子,简直就是为我们换新居嘛。这样的好事,只有傻子才不愿意。

事情至此也就有了结果,消息传开之后,那些腹诽或是大骂杨帆为富不仁的人学子也皆暗道惭愧。

日子来到四月中旬,神工集团雇佣的民工,便开始进入腌臜巷,热火朝天地清理起场地来。而也在这几天里,远在江南的周若英、李师师也回到了京中。

两人回来之后,杨帆担心的家和问题并没发生。周若英这边一向贤惠,而李师师与杨帆本就是地下情,更不会却在乎他又娶了谁。至于茂德帝姬,倒是与周若英相处融洽,她这些时日里最感兴趣的便是帮杨帆操办报纸的事情。

第三五一章 无官(上)

茂德帝姬自小生活在宫中,这商业的事情自是不懂,而杨帆又忙于腌臜巷的拆迁事宜,故而也顾不是天天教她。可自周若英回来之后,两人便一起操办此事,感情自然熟络起来。

不过,这办报之事却不是那么容易,甚至要比去建一座大剧院还要麻烦得多。这毕竟是新鲜事物,可是不靠银子和人力就能堆砌起来的。

首先是印刷排版的问题。硅谷那边虽然几次改进了印刷技术,但排版目前只能靠人工,印刷倒是有了蒸汽机相助,可技术也不是非常成熟,总体来说也离不开人工。

这个问题倒也不大,这个时代识字之人毕竟有限,报纸的发行量不会很多,所以印刷技术是能够支撑的。最关键的问题是编辑,一个从未出现过的职业,很少有人敢去尝试,尤其是有水平的读书之人。

这些天里茂德帝姬差人以重金去聘京中几位出名的才子,皆遭到了拒绝,他们都是自恃身份,不屑于卖赚钱。

无奈之下杨帆只好与茂德商议,这编辑之人降低一下档次,找些落魄无名但却有真才实学之人。这样的人倒不难找,刚刚结束的科举之试,落榜之人多得是,有些家中困难却想在京中继续努力应试之人,也需要一份工作来维持生计。编辑这工作正适合他们。

到了五月的时候,报社的人员终于确定下来。连上印刷、卖报的杂工,报社共有三十余人。而到了六月初一,大宋的第一份商业报纸正式发行。报纸的名字定为京华时报,刊头字样是请皇帝赵佶亲自题写。

报纸的版块也如后世一般,分了新闻时事、学杂谈、商业信息等。因为编辑印刷的限制,报纸为每五天一期。

第一期的报纸销量还算不错,一来杨帆所定的价格很低,一般的识字之人,只要稍有经济收入便可负担这买报之费;二来这个时代信息极为闭塞,人们看到如此丰富多彩,可以开阔视野见识的刊物,很难不被它吸引。

当然也有许多人视它为洪水猛兽,认为这东西不但将朝庭的一些事情曝于普通的百姓之前,而且还有妄议朝政之嫌,这让各官员们的威严之感大大有损,如此下去,百姓岂不是要被教唆得翻了天?

这些人之中自然也有官员在列,有的甚至偷偷地上书赵佶,力陈利害,希望赵佶取缔驸马帝姬这荒唐的举动。

可这官员却忘记了一件事情:赵佶本就是荒唐之人,对于报纸这种新鲜事物,他恨不得自己亲自去办,更何况杨帆、茂德时不时地去请他画个画、写个字什么的发在那报纸上,让他成就感十足,他哪里会因为几个人这毫无根据的臆测,就去叫停自己还有自己女儿喜欢的事情?

这样过了两个月的时间,这份报纸便在京中大势流行起来。便连一些原先腹诽中伤过它的人,也禁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