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1 章(1 / 1)

宋帆 耽文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备拉开与环庆军的距离。而这时,北方的大地上,有烟尘腾起,黑压压的骑兵开始进入所有人的视野

黑压压的骑兵,箭一般地冲入到人们的视线之中。这支骑兵所打出的旗号虽然看不清上面的番号,但远观它的颜色与样式,却是大宋军队的制式。

便在辽人且战且退之际,韩遵等几名本来决意战死沙场的环庆军将领终于确认了一个事实:他们期盼的援军终于到了。

此时面临溃败的环庆军士卒见辽兵突然撤退,疑惑之间大松一口气,却也大部分不知所措地呆地原地,不知该进该退。

萧干大军的撤退,明显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他的骑兵,这些人马大约还剩两千左右,他们迅速集合到萧干的周围,以保萧干可以快速地撤出战场;而另一部分则是近万的步卒,他们本是呈半环形阵势在与环庆军厮杀,此时也在慢慢地收拢成一个方阵,准备有秩序地随萧干撤走。

韩遵等人已经看出了辽军的动作意图,他们岂会放过这个破敌的机会。尽管主帅已逃,可环庆军并未溃散,便是为了刚才死去的弟兄,他们也要狠狠咬上辽军一口方能解恨。

“咱们的援军来了,辽狗要逃,兄弟们杀啊,咬住他们,取下萧干老儿的狗头,为死去的弟兄们报仇!”韩遵大声呼着,不顾自己左臂已然折断,单手擎剑一马当先地冲上正在缓缓后退的辽军。

在他的带动下,原本进退犹豫的士卒也悲愤地怒吼一声,跟着韩遵杀向敌人。

韩遵部一动,其他环庆军各部自不会放过这个反败为胜的机会,他们亦是或先或后地反应过来,饿狼扑食一般地向前冲去。

战场局势瞬间反转过来,萧干暗道不好,刚刚想要令身边骑兵接应外围骑射策应,让辽军步卒尽快脱离战场,却不想北面的宋人援军转瞬之间已经距离他们不远,而且看这直骑兵的冲向,正是照着他的帅旗之处而来。

这股骑兵如洪流一般排山倒海而来,队伍这中高举的旗号也渐渐清晰起来。那些在高速运动中的旗帜,飘展,上而书有的“杨”字与“郭”字,昭示着他们乃是燕京城中杨帆与郭药师的队伍。

话说今日清晨,杨帆与郭药师见萧干突然撤军,高兴之余却也不清楚萧干是知难而退还是另有阴谋。天亮之后,空中的侦察兵传出消息,却是说萧干大军南下似乎是要攻击另一支队伍,那队伍虽然因为太远只能看到模糊的影像,但想来应该是己方从涿州而来的后续大军。

第三二四章 燕云会(七)

对于萧干的这一举动,杨帆并不是很能理解。纵然辽军野战之力要强过宋军,而且开始之时他们也曾打过几次胜仗,将宋军赶到雄州城内不敢出来。可此时双方和数量和士气与当时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日离开涿州之时,童贯便忌惮辽军野战凶猛,故而要等到集齐十万大军之后方敢北上。这样的兵力已几倍于辽军,便是辽军再厉害,想要击溃这十万大军也是概率极小之事,更何况他们现在丢失燕京、士气受挫。

然而历史的前车之鉴还是让杨帆对童贯率领的宋军缺乏信心。萧干大军南下之后,他便派出哨骑,紧盯辽军的举动。不过为了阻断城内对于战况的了解,萧干在燕京城的附近布下了大量的远拦子,杨帆连续派出几拨哨骑,才迂回越过拦截,潜入到战场的附近。

得到宋军吃紧的消息之时,杨帆也是在吃一惊:难道萧干这两万人马厉害若斯,面对几倍于自己的敌军,竟然能够不落下风?不过他也很快了然,率先渡过高粱河的只是刘延庆的环庆军,并非是童贯所言的十万大军。想想也是,得到燕京城防守稳固的消息之后,军中一众大佬自然想着赶快前来分上一块肥肉。刘延庆作为三军编制,自然急着向前推进。可是他未吃过萧干的大亏,远不像种师中与王禀那般小心谨慎。

历史上这货便曾孤军冒进,想独得攻占燕京之功,结果被萧干在高粱河边杀得大败,致使环庆军几乎全军覆没。杨帆收到环庆军吃紧的消息之时,禁不住怀疑起历史难道真得不可改变。

不过,他很快振作起来。谁说历史不可改变,历史上明明郭药师没有守住燕京,可现在自己不是帮他牢牢控制住局面了么!同样地,历史上虽然环庆军大败,可现如今有了自己,自己便在燕京城内,距离战场不过几十里的路程,这历史不就是需要自己去改变的么?

想明白了这点,杨帆便不顾燕京有可能被敌军趁虚而入的危险,决定带兵出击支援环庆军。因为军情来得缓慢,杨帆怕环庆军支持不了多长时间,故而他命郭药师将城中约三千的战马全部集齐,然后挑选三千骑士,准备疾速驰援刘延庆。这三千骑士绝大部分是杨帆所带的志愿军,只有少数骑术不精者留了下来,归与郭药师的新燕军,随他步行支援环庆军。

而燕京城中只留了三千守城之兵,由郭药师的副将甄五臣坐守。如此一来燕京的确是有些空虚,如果萧干杀个回马枪说不定能夺回这座城池。当然,即使他夺回了燕京,面对源源不断压过的的宋军,他也很难守得住。只不过这样的话,拿下燕京的大功,可就是众多的宋军将领来分润,再不是郭药师或是杨帆的独得之功。

如果换作是刘延庆这样的将领的话,此时是断不会冒着丢掉大功的危险前去支援友军。可杨帆与郭药师不同,杨帆的目的是改变大宋命运,军功于他真如浮动耳,而郭药师刚刚降宋,还未完全沾染上大宋官场那些相互倾轧的风气,再加上城中有杨帆作主,他自是不会在这个时候拂逆杨帆的意思。

便在萧干对着环庆军猛烈攻击之时,燕京城内由杨帆亲率的三千轻骑,由南门而出,踏着腾起的尘土,向高粱河边的战场奔驰而去。接着,郭药师率领五千步卒,沿着杨帆骑兵的轨迹,亦杀向了萧干大军

日头高高挂了起来,抛下大军撤出战场的刘延庆已经在亲卫幕僚的拥簇下,乘坐几艘小船渡过了高粱河,来到战场的对岸。

离开了险境,刘延庆却是悲喜交加。渡过了高粱河,辽人除非会飞,否则不会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