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的朝庭二品大员、这支“志愿军”的主帅,便在所有部下的众目睽睽之下,有马不骑,非要与士兵同甘共苦,跑在了队伍的最前面。
当然,此时在大部分士卒的心中,杨帆这作派不过是在收买人心,做个样子罢了。他们估计,跑不了几里路,杨帆便会累得趴倒在地,被抬到马上。
因此,这一路上,众多的士兵嘴上虽然无人敢说,可人人心中其实都多了一个乐子,那便是猜测他们的主帅何时累得被抬到马上。
一里,杨帆身后二十米外的士卒便开始悄悄地问前面的战友:“兄弟,上马了吗?”
经过一番消息传递,最终的回答是:“没有!”
二里,五十米外的士卒又有人悄悄地问前面的战友:“兄弟,上马了没?”
过了一会,前面的消息传回来:“还在跑!”
三里四里五里十里二十里。打问杨帆是否累倒的已经漫延到全军,可不时传过来的消息却是:那杨大人跑得还挺欢。杨帆这状况着实是惊呆了太多的小伙伴。
此时已有些士卒累得双腿酸疼,可看到他们的主帅,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书生,还在坚持着不骑马,他们若是骑到马上,那以后还有脸见人吗?跑不过韩世忠那帮骡子他们认,跟不过一些比自己健壮的同伴他们也认,可要是跑不过一个朝堂上的官,他们自觉也没脸去当这个兵了。
正是在这样的念头支配下,众多的体力不支者,竟然硬生生地暴发出巨大的潜力,死活要跑下去。
可是他们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那便是将杨帆当做了一个弱的书生。这支队伍里面,也就岳飞等寥寥几人知道杨帆身负武功,其他人包括自己的卫队成员,都不知道杨帆的深浅。而今天杨帆跑了这三十来里路,在众多的将校士卒眼中或许是奇事一件,可在杨帆本身来说,不过是相当于舒活舒活筋骨。
子夜过后,部队已行出将近四十里路,这已经相当于半个马拉松。杨帆注意到身边的向导、士卒走路已经虚浮踉跄。这些士卒虽然个个精壮,但一口气跑这么远的距离,也不是他们能够承受得了的。前面的路还长着,现在就榨干他们的潜力,那接下来可就麻烦了。
到了该让部队休息的时候了,杨帆放慢脚步,示意传令兵道:“告诉大家,休息两刻钟。”
队伍慢慢地停下来,一众士卒立即坐倒在地,摘下腰间的水壶咕嘟咕嘟地喝起水来。
杨帆接过警卫员递过的水囊,喝了几小口,便开始打坐休息。不远之处的很多士卒看着杨帆一副神清气闲的模样,心中更是震撼:想来这杨大人下令休息,不是为了自个儿,而是为了已经力竭的他们。
一种挫败感拥上心头,一些士卒禁不住暗中思付:“这杨大人还是人吗?难不成真如传说的一样,是神仙下凡?”
士卒们一边胡思乱想着,一边喝些水、吃些包里装着的干粮。这些干粮很是美味,据说平日里只有这杨大人的嫡系手下才能享受到这样的军粮。
两刻钟的时间很快到了,传令兵悄悄地发出整队前进的信号。众士卒吃力地站起身来,有人还小声地问道:“杨大人接下来是骑马还是步行?”
“步行!俺算是服了,这杨大人看来是个人物,咱们这次跟对人了!”
“是啊,咱们最佩服的便是这种有胆有识又有本事的主帅,跟着这样的大人在战场上厮杀才有味道。”
此时,众士卒心中已不再拿杨帆何时上马来寻乐子,他们继续迈着仍显疲惫的脚步,跟在他们主帅的身后,一步步坚定地向前行去
第三O四章 萧干之计(上)
行军亦如作战一样,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休息了两刻钟时间的众士卒,再次启程之后速度明显不如上半夜之时。
杨帆依然弃马从步,他知道这是吊住众士卒心中那股勇气与志气的关键途径,若是他与一众将领骑马前行,那众多的士卒早已心生怨言、撂挑撒泼了。可看看现在,这帮军中的老油子,明明已经很累,却无一人好意思上马休息。
当然,杨帆也看出队伍的疲惫,再次出发之后,他便压住了行军的速度,否则将他们累垮了,即便赶到燕京,那战斗力也会急剧下降。
大军之后每行走一个时辰便休息一次,行进到约有七十里路的时候,队伍之中终于有人支撑不住,被架到了马上。好在有二百匹马供体力不支者轮流骑乘,三千人的队伍并无一人掉队。
天色微明的时候,队伍已经行走了近百里的路。根据向导的计算,他们的路程已经过半,照这样的速度,在萧干之前赶到燕京是极可能的事情。天亮之后,大军行军会更为顺畅,为了积蓄体力,杨帆下令大军休息半个时辰。
一夜跋涉,众士卒又累子饿,他们匆匆吃些东西,便躺在地上呼呼大睡。
等众人被传令兵叫醒的时候,东方的天际已经点缀起绸缎般的朝霞。天光渐亮,经过短暂休息之后的众士卒,尽管身体有些酸痛,但精气神却恢复了不少。他们拍拍身上的泥土,拿起枕着的兵器,排起了长队,继续向着前方跑去。
白日里行军毕竟要比夜间方便得多,故而接下来的一个多时辰,众人又蹿出了三十多里。及至中午时分,大军跋涉一百三十余里,距离燕京只有不到五十里的路程。
其实若走官道的话,他们已经抵达了燕京,可为了避开萧干大军及其散布出来的远拦子,杨帆众人绕了一个不小的圈子,故而经过一夜加半天的努力,他们也只与萧干处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接下来没有懈怠的时间,全军中午饭也来不及吃,众将士一边行军,一边啃些干粮、嚼些肉干,补充着自己的体力。
时间回到清晨。
在攻打涿州途中休息了一夜的萧干大军仍然没有得到继续前进的命令。而萧干安排的任务却是就地伐木补允攻城器械。
早饭过后,按照派出的人马的速度,此时他们应该回来报告燕京方面的消息,除非燕京有变,他们被敌人缠住无法顺利赶路。对于发生变故的预案,萧干也早有准备,不过他还是低估了燕京危机的程度,直到预计的时间已到,却仍不见一个探子回来,他便知道燕京定是发生了大变,这些奉命探查情况的骑兵定是被人追击或者拦截。
当然,萧干也相信,以那些精锐骑兵的素质,纵然遇有追击拦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