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1 章(1 / 1)

宋帆 耽文 2000 汉字|1 英文 字 2个月前

学员,向他们简单宣布了自己的决定,然后命他们立即赴各营募选兵士。

这三十几个梁山军校的学员可不同于一般的士兵,他们皆是军是的佼佼者,成日里念想的便是马上搏功、青史留名,故而听到有这样的冒险机会,他们反而异常兴奋。

这些人得到命令之后,私下一合计,便各自奔赴自己熟悉的兵营,拉选愿意跟他们冒险的精壮之士。

不得不说,其实大宋军中,尤其是西军之中还是有众多敢于与敌厮杀的汉子的。之前他们跟着童贯等人与辽军对战,大多时候却是整个队伍迅速溃退,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也不会拿出本事去拼命,因为他们知道即便是拼命也于大局无多大作用。很多时候,他们也会像杨帆一样,在心中狠狠地骂上身边的猪队友一番,直觉得同他们一同作战简直就是埋没自己的一身本事。

而此次却是不同,看那韩泼五等人选兵的标准,那是极其的严格:不是身体精壮的青年不要,不是经过几十次战场磨炼的厮杀汉不要同这样的人做战友,那打起仗来只需酣畅地杀敌即可,不用担心被那些胆小怕死的弱兵裹挟着稀里糊涂的败退。

再说了,当兵为的是什么?大多数人可能是为了吃饭,可有本事的人便会有更高的追求,看看韩世忠等人已经通过战功出人头地,当年与他们在一起摸爬滚打过的老兄弟,心中怎能不升起一些向他们看齐的愿望?

还有那笔不菲的赏金,对一些世代靠着当兵吃饭的军汉来说,也是诱惑力十足,如果能得到它,那家人可就一世无忧了。

至于危险危险当然有了,否则岂会凭空让你享受那些好处?可富贵险中求,不去冒险那只好安稳地当你的破落户去。更何况,听说这次是由朝庭堂堂的两河转运使亲自带兵,人家这么大官的一个小白脸都不怕丢性命,你一个滥命一条的厮杀汉怕什么?

杨帆原来担心无人会自愿随其前往的事情并没发生,两千多的人的队伍很快选了出来。到了最后,甚至有些因为身体素质达不不到要求,被韩世忠等人拒绝招募的兵卒,哭着喊着求他们通容一番;更有甚者,是大骂他们瞎了狗眼,小瞧自己的本事,要与他们当场较量一番。

约在晚上九点多钟的时候,杨帆所要的兵卒挑选完毕,韩世忠等人被任命为将校,带领着他们在校场之上集合起来。

与此同时,转运使司的杂役与一众神机营将士已经将所需的口粮、武器、物资打包备好。在校场之上,杨帆做了一个简单的动员讲话之后,各将校便领了各自的士卒排队领取了三天的干粮和清水。这些干粮和清水皆是提前装入了布袋和皮囊,可以斜背在身上。据说这些干粮可以直接食用,不必埋锅再造。

而那些军器物资,则由战马驮伏。大宋军队战马本来就少,此次北伐参与的骑兵部队也只有三千余人马。这可是宋军之中的宝贝,是万一发生意外情况,可以掩护一众将领逃命的主力部队,杨帆是不可能把这三千匹马全带走,去冒一个充满变数的大险的。

最后几经商议杨帆便只带了五百余匹,而且这五百余匹马大部分还是用来驮伏军器物资,剩下的则备用来驮负途中有可能出现的那些体力不支者。既然马匹不够,杨帆便决定用这三千名士卒的双腿来跑赢萧干的大军。好在萧干大军由于是要攻城,也携带了大量的攻城器械,他们的行动速度甚至比一般的步兵还要慢些。

这便是杨帆的底气所在,只要绕开萧干,不让萧干得到自己增援燕京的消息,这三千人马完全可以赶在萧干之前抵达燕京。

夜色如漆,微弱的星光下,涿州城的北门悄悄打开,一队长长的人马从门中鱼贯而出。

出了涿州城之后,这队人马便在几名向导的带领下,排着整齐的队伍,一路跑步向燕京方向进发而去

第三O三章 强行军

夜间的北方旷野一片寂寥,缀满了星星的苍穹笼罩着一切,杨帆这支三千人的队伍也仿佛消失在了广阔的天地之间。

夜色依然深沉,旷野间的道路极窄,而且坑洼不平,不时会有人摔上一跤,然后被周边的同伴迅速拉起继续前进。因为要避开萧干的大军,队伍选择的是一条偏离官道几十里的小路,走在在这样的路上,对于一些并不习惯夜里行军的士兵来说,摔些跤是难免的。

好在杨帆所找的几个向导对这条路线是十分熟悉,这几个向导里面有郭药师留下的旧部,也有枢密院统计局里负责侦察地形的暗探。在他们的引导下,虽然队伍之中不免有人摔个鼻青脸肿,但整个队伍的行进还是非常顺利的。

午夜之后,半弯月亮升到天空。微明的月光外加众人眼睛对黑暗的适应,杨帆这支“志愿军”的行进更加顺畅。

不过,此时经过一个多时辰的强行军,队伍之中有些人也是已经上气不接下气。开始之时,这些人凭了一腔的热血和一股不甘落后于同伴的劲头,将行军的速度提到了极快,可一个多时辰过去,有些人便渐感难以支撑。他们终于明白,为什么选人时非健壮者不要,要是那些痨病兵跟着,不在半路上累死才怪。

不过,尽管有些人累得已经双腿发虚,他们却皆在咬牙坚持,即便身边之人好意让他骑马休息一会,他也会呸上一声,道:“老子又不是大姑娘,骑什么马!来来来,咱们再比比脚力!”然后便使出吃奶的力气,奋力迈开酸软的双腿。

纵然有着热血和不服输的劲头,这些宋兵也不可能如此拼命地去跑,却置一旁的战马而不骑。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大部分原因还是由于杨帆。

这一路跑来,杨帆没有骑马也如他们一样是徒步跑下来的。

此时出征,纵然大宋战马再缺,也不会缺少到将领无马可骑,更不用说杨帆这种朝庭大员了。此次出征,一众手下照例是为杨帆准备了最好的战马。可临行之时,杨帆却将战马交由警卫员,自己跟着队伍跑步前进。

他的一众手下见杨帆又要做些破格的事情,自然是极力劝阻,不过杨帆向来固执,自己认准的事情,那可不是几个手下便能劝阻得了的。于是,一个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