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8 章(1 / 1)

宋帆 耽文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是扬州最好的销魂之地,可昨晚真是冷清,若在原先,听说想要那素素姑娘陪上一晚,须提前十日便要交要订银,约好日子。”

曹齐三人沉默不语,他们明白王念吾想要说什么。

“这丽春院之所以出现昨晚的窘境,便是拜那樊楼所赐,樊楼真正的东家诸位不会不知便是神工集团那位吧。”

三人有的摇头,有的点头,不过所表达的意思显然是一致的。

“哼!据我所知,这丽春院也没少跟神工集团做生意,可如今落得什么下场,大家都看到了。三位这几年依仗相爷的照拂,把生意做成了一方巨擎,固然可喜,然而我看诸位这种轻松赚钱日子实在是过得的太久了,便把这商场如战场的道理给全忘了那神工集团岂是好相与之辈,你们同它做生意,不怕被它咬一口肉去?”

三人皆是走了王黼的路子,取得各自领域的朝庭专供权,才将生意做到了今天的规模,而这王念吾显然是带着王黼的指示前来,目的便是要对付神工集团,他们也不敢有太多违拗。

“相爷有什么吩咐,王掌柜尽可讲来,我等定当全力以赴。”曹齐道。

“好!大家也知道,当前朝中,那杨帆乃是相爷的劲敌,相爷怎么可能眼看着他的神工集团在江南为所欲为?此次在下约三位出来,便是商量如何对付这神工集团。”

“这个自然,相爷就是咱们的根,他老人家的政敌,也是我们的敌人。只是这神工集团接下来要做什么,我们并不知道,接下该做什么,相爷可有具体安排?”

王念吾点点头道:“这杨大人之所以能得这两路宣抚使的职位,便的在皇上面前立下军令状,要在一年之内筹集足朝庭北伐所用的金钱、粮草。可方腊之乱刚刚平息,江南之地五十余县三年赋税尽免,其他地方还要支援这五十余县,凭借如今江南之地一年的赋税,根本不可能凑齐朝庭所需的数目。因此,他此次南下带足了神工集团的什么经理销售之类的人员,除了要在江南同诸位争夺市场之外,最重要的任务自然是想多赚些银两,好购买粮食,补足北伐之资的差额。”

“这神工集团赚钱的本领大家自然知道,便是一年之内在江南赚不到钱,以他们的家底,补足朝庭北伐所需之资的差额应是毫无问题这也是那杨大人敢于应下这趟差事的底气所在。可是,他却忘了一件事情,那便是即便有钱也不一定能买粮食。”

“相爷的意思是”

“呵呵,自然是让那杨大人有钱也无处花。”

“这么说,相爷是要我们”

“不错,便是要你们筹集资金,将这市面上的粮食全部买下,如此一来,便能拿住这杨大人的命门,嘿嘿,到时他还不是要任我们宰割。”

“哈哈,奇货可居,只要囤积起足够的粮食,到时咱们便可来个狮子大开口,狠狠向那神工集团敲上一笔。”

“那我们立即着手操办此事。现下正值秋收,可是收购粮食的大好时节。”

“那有劳三位了!”

“请王掌柜代为禀报相爷,请他老人家放心,今秋这市面上的粮食,我们三家全包了。”

“不不但今秋市面上的粮食,便是明年两季的余粮也要提前买下来!”

曹齐三人皱眉道:“明年两季的余粮?此时如何收购?”

“相爷说了,如果只收购今秋市面上的粮食,必会打草惊蛇,引得神工集团出来竞争,那接下来咱们想要继续收购的话,必然会付出更大的成本。所以,咱们要一击必中,提前将明年两季的余粮全部收购了。”

“王掌柜的意思是,咱们先行将明年的余粮订下?”

“对!让江南各大族估算一下明年余粮的分量,咱们提前也订下来?至于订金方面,多给点。契约上的违约条款定得高一些。”

“多给点?不知给几成合适?”

“最少五成!”

“五成?是不是有些多?若是要先付五成订金的话,我们手头上的现银恐怕周转不过来。”

“是啊!五成实在是有些多,我看咱们只需付二成便可,难不成他们还真敢毁约不成?”

王念吾朝着三人戏谑地笑笑:“现银周转不过来?这几年三位赚了多少家底,相府可是清楚地很。怎么?要赚钱的时候能想到相爷,现下需要你们为相爷出点力气了,便要推三阻四么?”

三人看着王念吾尴尬地低声道:“王掌柜这是哪里的话”

王念吾摆下手道:“相爷知道你们这些商贾的德行,三位放心好了,相爷有言,若这件事情办得好的话,盈利的银子给你们五成,另外明年朝庭的专供还是交由你们置办。”

三人闻言大喜,忙齐声道:“谢相爷恩赐!王掌柜吩咐之事,我们明日即刻去办。”

大宋宣和三年的中秋节,历经方腊之乱一度十分萧条的杭州再次热闹起来。尽管城内许多坍塌的残垣、烧焦的废墟仍然宣示着战争的悲凉,但作为东南政治中心、各级官员的办公驻地,时至中秋佳节,杭州城便是想安静,也安静不起来。

方腊之乱中,驻守杭州的官员大部分遇难,此时新晋为官的绝大数是从外地调来之人,他们之间自然需要借着节日期间应酬一番,一方面彼此增进熟悉程度,另一方面其实也暗含了相互庆贺的意思,毕竟在这东南繁华之地为官,可是他们一直以来的梦想。

而另一方面,杭州作为东南之地的经济中心,市场又刚刚因为方腊之乱而重新洗牌,进新市场的众多商家自然也要拉拢巴结杭州城内的众多官员,以求在之后的日子里获得支持和照顾。

无论是官员之间还是官商之间的这些应酬,显然拉动起了杭州城的内需,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乘醉听箫鼓的繁华情形一如从前。

便在这样的氛围中,杨帆来到了杭州。

第二一六章 大财力、大气魄

杭州宣抚使司。

相比于此时人员冗余的其他衙门,杨帆的宣抚使司虽然级别甚高,但大小官吏并不是很多。他此次宣抚江南两路,主要任务是筹集北伐之资,但具体的工作自然是由当地官府来完成,杨帆主要还是从中协调监督,故而这宣抚使司也用不了多少人。

中秋节刚刚过完,杨帆的衙门也随之忙碌起来。一道道的书命令,不断地从衙门之中发出。一年的时间很短,杨帆必须抓紧时间,尤其当下正是秋收时节,正是筹集粮草的最好时机。

这项任务地方上最关键的部门便是转运司。在这个位置上,杨帆争取到了两个实缺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