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 章(1 / 1)

儒道赘婿 我能有什么坏心思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1个月前

脸,恨不得骂上两句。

玄道为什么不讨喜?

就因为这些人说话说一半儿,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让人云里雾里,好生憋闷。

“陛下,重开诗词教化,为不世之功。”

袁九峰又补充了一句。

“嗯?”

永泰帝双目一凛,似乎想到了什么。

那道金柱晕染开来的光芒衬托在他背后,将他映照得如同神祇。

另外一边。

国公府二进正厅。

周氏远远看着院中盘坐感悟的众人,内心满是阴沉。

之前,她可是亲眼看着那页诗稿被金光笼罩,而后在金光包裹之下,垂直穿过房顶而去。

虽然她并不明白后续的读书声代表了什么。

但她知道,这么大的动静,绝对已经引来了多方关注。

而作为始作俑者的苏平,已经不再是那个任自己捏扁搓圆的乡野小民了。

甚至就连自己的计划,也很可能因此出现变故。

“夫人,该做决断了。”

老管家在旁边出声提醒道,“此时挽回,尚且还来得及。”

周氏心中一动,开口问道:“你有什么想法?”

唐远是她从娘家带过来的老人,跟在身边已有数十年。

她对唐远的信任,甚至还要多过女儿沈心澜。

“依目前的情况,再想坐实苏平的劣迹已经难以实现,只有两种办法可以挽回。”

老管家弯下腰,低声道:“其一,向苏平认错,请求他的谅解。婚书还未送去官府,可以另立,而他也并未真正跟小姐拜堂,可以另作更改。”

“不可能。”

周氏毫不犹豫的拒绝道,“事已至此,一旦变卦将入赘改为许配,整个定国公府将沦为笑柄,而且心澜绝难同意。”

顿了顿,周氏又道:“况且,他苏平一个山野小民,哪来资格让国公府认错?”

老管家眸中闪过一丝黯淡,接着道:“其二,将所有事情推给翠竹,甚至是……二少夫人。”

此话一出,周氏面色变幻。

为了避开定国公的视线,从一开始,招赘之事就是她引导着赵氏和张氏来完善和实施的。

而且就连给国公回禀的信都是赵氏写的。

说白了,这就是她最初的计划。

万一事不可为,赵氏与张氏就是最好的替罪羊。

可那同样也要承受被二人联手反咬一口的风险,不到最后关头,不能走这一步。

至于翠竹,虽然是女儿的贴身丫鬟,但毕竟只是一个丫鬟,丢出去也就丢出去了。

有了翠竹交差,想来那苏平不会这么不知好歹。

沉吟片刻,周氏有了决定。

“去将翠竹绑来吧。”

------------

【040】圣意赐福!三道才气?!

圣阅维持了盏茶的功夫。

金色光柱随着第一圣人的声音缓缓消失。

一道青色流光,裹着《将进酒》缓缓飘落。

永泰帝收回目光,沉声道:“大庆积弊多年,此时并不是最好的机会。”

“陛下慧眼。”

袁九峰颔首,“但此时也是最后的机会。”

“最后?”

帝王的声音带上了一丝探询。

“妖邪复苏,不远了。”

二人陷入沉寂。

过了很久,永泰帝才再次出声:“玄道想要什么?”

“陛下。”

袁九峰摇了摇头,道:“从古至今,玄道自给自足,若真有所求,那只有人族长盛不衰。”

“无论江山在谁手中,是吗?”

永泰帝问道,接着又自问自答:“所以,大庆无论是鼎盛还是衰弱,你们都不参与,毕竟,这只是人族内部的问题。”

袁九峰默然不语。

“说说吧。”

永泰帝轻叹一口气,“要怎么做?”

“陛下只需因势利导,一切自有人去做,冒然干预只会横生枝节。”

“是那个叫苏平的年轻人吗?”

到了此时,早就有人将国公府发生的一切事无巨细的禀报了上来。

连赵氏写给沈天南的信,都被抄录了一封送呈御前。

“可能是,也可能不是。”

袁九峰说着,心中也浮现一丝疑惑,“但不论如何,自会有人去完成这一切。”

“此事牵一发动全身,稍有不慎便国将不国。”

永泰帝的声音沉了下来,“你却还与朕模棱两可?”

“玄道三宗,共计两千一百六十七名弟子。”

袁九峰单掌竖于胸前,上身微微前倾,“愿为陛下效死。”

永泰帝紧紧盯着袁九峰的面目,半晌突然开口:“红衣!”

“臣在。”

永泰帝身后大殿的阴影中,一个人形弓着腰走出几步,声音尖锐高亢。

“去国公府,传朕口谕……”

另外一边。

温道元仰面望天,赞叹道:“果然赐下了才气。”

“不就一道才气吗?”

尹东丘不以为意,“只要苏小子考中举人,同样也能获得。”

“在国子监混了这么久,连这个都不知道。”

温道元不屑的横了他一眼,道:“那么多监生,明明学问到了,为什么不参加科举?”

“呃,为什么?”

尹东丘一愣,发现还真是那么回事。

“正常来说,才气分三种,自酝才气,功名才气,和外赐才气。”

温道元仰头看着那团青光,解释道:“自酝才气最为上乘,功名才气次之,外赐才气最次。而儒道能走多远,第一道才气至关重要。”

自酝才气是最与自身契合的,用其来作为儒道根基为上上之选。

功名才气沾染了王朝气运,多少会受到王朝影响。

而他人赐予的才气,则更是如此。

“怪不得那些人一个两个的都死读书。”

尹东丘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接着又眉头一皱:“不对啊,那这赐福而来的,不还是外赐才气么?”

“元圣赐予,跟大儒赐予,能一样么?”

温道元鄙视的看着尹东丘。

就差说一句你是不是傻。

“呃……也是。”

尹东丘不再说话,仰头看天。

而就在此时,飞速散去的云层猛地一顿。

几个呼吸后,突然又投下另外两道流光,瞬间追上了落往国公府的《将进酒》首本。

“我去,三道圣赐才气?”

尹东丘张大了嘴巴。

温道元死死盯着那三道流光盘旋落下,直到没入苏平头顶。

一青,一红,一紫。

青色的确是圣赐才气。

但那红与紫……

温道元不动声色的看了一眼伸手去接诗稿的尹东丘,以及尚在闭目,还未从感悟中清醒的众人。

还好,这一幕除了自己,没有其他人看见。

“啧啧,不得不说,苏平的字儿写的是真不错。”

尹东丘拿着诗稿,翻来覆去的看。

“有志科举,字儿当然不能差了……等等!”

温道元看了两眼,突然感觉这字儿很熟悉。

像是在哪里见过一样。

猛然,温道元想起一物。

《公子入赘·卷二》的原稿。

虽然没有带在身上,但他那份原稿已经被他翻了不知道多少遍,早就将内里字迹记得清清楚楚。

之前沉浸于诗和异象,根本没有往这方面去想。

现在仔细一看。

苏平的字迹,可不是正跟那苏不知一模一样吗?

“原来……他就是苏不知。”

温道元神色有些呆滞。

原本在他想来,这个苏不知肯定是饱经沧桑之人,不然不可能对人心掌控得如此透彻。

一言一语牵动人心,又深谙经营之道。

少说也得有个五十来岁。

结果呢,十六岁?

而且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