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0 章(1 / 1)

儒道赘婿 我能有什么坏心思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堵在了彰华府附近,大军包围之下,蛮皇几乎是必死之局,可为什么最终却还是让他逃了出去?”

吴定环视一周,道:“这些年来,关于这个问题最多的说法,就是将军他养寇自重。”

此话一出,部分官员面露羞愧之色。

永泰帝在宝座上,看着阶下的吴定侃侃而谈,眼中闪过一丝欣赏。

这个吴定不仅口才好,胆子也大,敢当面接人短。

不等人回应,吴定继续说道:“将军没有任何自辨,而是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踏遍了北方的每一寸土地,终于,在彰华府的不远处,发现了蛮皇逃离的真正原因。”

“群山之中,有一座无名大山,从正中裂出一道足可供百万行军的巨大峡谷,又因其独特的环境和草木,将这条峡谷深深的隐藏了起来。”

“就连我大庆最精细的地图,都没有属于这条峡谷的记录。”

“这条峡谷在彰华府的西北方向三十里处,只需半日,便可直达…开阳府!”

哗~!

众人悚然而惊。

从彰华府到开阳府,走官道行军的话至少要三天时间。

而这突然多出来的一条峡谷,居然将其缩短了六倍!

而开阳府,是紧贴无回关的第二个府。

怪不得……怪不得当年那种情况,蛮皇还能逃之夭夭。

“而这条峡谷,就是将军为蛮族所选的埋骨之地!”

吴定目中精光一闪,“诸位大人都知道,无论是闹灾,还是丰收,彰华府历来都是整个北方最富有的地方。”

“那里有很多蛮族需要的物资,盐、铁、布料……等等。”

“历朝历代,彰华府都是蛮族劫掠的首选之地。”

“恰好,蛮皇知道了这条峡谷。”

有人恍然大悟:“所以,只要让蛮皇相信国公爷真的死了,他就必定会集结重兵大举南下,一雪当年之耻!”

蛮皇肆虐中州北方数十年,却被沈天南这个刚刚从军的人打了回去,在皇庭一待就是十几年,不用脑子也知道心里憋着气。

一旦他相信了沈天南已死,绝对压不住报复之心。

“可那具尸体?”

有人出声问道。

定国公这一次诈死,瞒过了所有人的眼睛。

这是怎么做到的?

“是玄道的一种符箓,其实棺椁里什么都没有。”

吴定笑了笑,道:“幻象罢了,若有人拿手去碰,很容易就能戳破。”

原来如此……

百官纷纷点头,接受了这种说法。

玄道四绝,卜、阵、药、符。

传承了上万年的时间,奇奇怪怪的东西简直不要太多。

而且定国公身份尊贵,受万民敬仰,谁敢冒着众怒去亵渎他的遗体?

没人能发现,自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如何确定蛮族一定会走这条路呢?”

此时,又有人皱眉开口,疑惑的问道:“对于蛮族来说,国公爷既然死了,他们完全可以一路抢过去,直到彰华府。”

“因为,我们有陛下这样圣明的君主。”

吴定抱拳下拜,笑道:“将军说,如果没有陛下隔着千里的完美配合,这一战到底会如何发展尚未可知。”

“哦?说说看。”

永泰帝不置可否的笑了笑。

“陛下一道旨意迁徙北地百姓,不仅再一次向蛮族证明了将军的‘死亡’,更是逼的蛮皇不得不选择直奔彰华府。”

话说到这里,即便反应稍慢的官员,也都纷纷明白了过来。

迁徙北地百姓,当然也会转移重要的物资。

作出这个姿态,就是逼蛮皇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利益变得最大。

怎么做?

当然是走无名峡谷,直奔彰华府了!

“这个得归功于刘阁老了。”

永泰帝似笑非笑的看了一眼首辅刘守义。

从一开始,迁徙北地百姓的计划,就是刘守义提出的。

唯一不同的是,刘守义是真的要迁徙,而他只是让大船开过去做了做样子而已。

“陛下慧眼识人,定国公智珠在握,老臣不过是提了个下下之策,不敢居功。”

刘守义苦笑着行了一礼。

“阁老过于自谦了,不说迁徙之事,下官可没忘记,连娄关也是阁老举荐的。”

“对,阁老肯定洞悉了国公爷的打算,所以宁可背负骂名,也要上书迁徙北地庆人。”

“是啊,能与陛下和定国公心有灵犀,阁老也是善兵之人。”

“有陛下与定国公,还有阁老在,实乃大庆万万子民之幸。”

“……”

众同僚的恭维连绵不绝,而刘守义只是苦笑着连连摆手。

等殿内安静了一些,永泰帝再次开口:“说说战场上的情形吧。”

吴定便将改版了的大战情形娓娓道出。

隐去了突降大雨,将之改为了堵路山石被蛮族破开。

为了重创蛮族,沈天南临阵突破七境,带领亲军赌住了出口,与蛮族展开惨烈厮杀。

“最终战果,六万亲军伤亡五万二,斩蛮族六十万!”

“将军阵斩蛮皇木翰阿苏勒,生擒扎哈什!”

殿内为之一寂。

永泰帝面色肃然:“呈之于众!”

“是!”

沈玉春上前一步,从木盒中取出一物高举过顶:“这,就是蛮皇,木翰阿苏勒之首级!”

他手中之物,正是一颗青面獠牙的头颅!

蛮皇的头颅!

------------

【094】乞骸骨,刘府密室!

永泰十二年,十月十六。

皇帝昭告天下,定国公沈天南诈死,诱敌深入,以六万兵力歼灭蛮族六十万大军,阵斩蛮皇阿苏勒,生擒蛮王扎哈什,另有五十四万赤松军主力,深入北州,斩蛮族二十万,缴获牛羊马匹无数。

此诏书一出,天下惧惊,接着便是山呼海啸般的欢腾。

无数百姓又哭又笑的撤了供着的长生牌位,宽裕的杀猪宰羊宴请四方,艰难的挖些野菜面北独酌,比过年还要喜庆得多。

而在这一片欢腾之下,首辅刘守义上书乞骸骨。

一时间百官交口称赞,说这样的人才是为官者的楷模。

乞骸骨是很常见的事情,但正常情况下,要么是真的老到不能动,要么就是被人上书弹劾。

可一来刘守义虽然老迈,但身体硬朗,远没到将死的地步。

二来不仅没人弹劾他,更是在这次大胜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要等到定国公回京,陛下封赏的时候绝对有他刘守义一份。

这可是军功,说不得就被赏个福泽后人的世袭爵位。

可刘守义呢,不仅没有丝毫居功,甚至在最光辉的时候急流勇退,上书告老还乡。

万一陛下点了头,那岂不是亏大发了?

好在结果很快就出来了。

没有出乎众人的意料,永泰帝舍不得这么好一老头儿,下旨挽留,言辞恳切感人。

可刘守义话都说出了口,如果皇帝一留自己走不走了,那上书不成了一场作秀吗?

于是再次上书乞骸骨。

永泰帝再次下旨挽留。

来回拉扯三次,刘守义最终被永泰帝的‘诚意’所‘感动’,‘勉为其难’的答应继续再干几年。

荣安坊,刘府。

地下密室。

这是整个刘府最隐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