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抢粮(1 / 1)

穿越大唐当元帅 大唐镇国将军 176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374章 抢粮

  “可唐军中还有一个令人十分头疼的角色,若不是有他阻拦,我们早就拿下卑沙城了!”

  明渊道人闻言走上前来,所有人都以为他会生气,结果他不仅没有生气,反而眼中多了几分好奇与兴趣。

  “哦?这倒有点意思了,说说他是谁,看看贫道是否认识。”

  突烈道:“此人名叫许牧,前几年风头无人可比,大师不会不知道吧。”

  明渊道人眉头微皱,心中风起浪涌,此人之名号他略有耳闻,小小年纪便极为出色,是整个大唐百年难得一出的名将。

  而且个人实力非凡,至今还没有一人能对他造成威胁。

  不过他明渊的名号也并非是吹出来的,他的师门虽说是个道门,来源于中土大唐,但实际上更像是一个隐世学府。

  所招收的也都是一些贫苦的高句丽学子,所学的皆是其师傅毕生所学,无论是儒家经典还是军事兵法、武功绝学,明渊都有所涉猎,且在每个领域都独冠群雄。

  他自信师傅的毕生所学已经完全学去,师傅也说已经没什么好教他的了。

  所以他才有资本傲视群雄,无论是哪一样,他都有自信冠绝当世前三!

  同样的,至今为止他也没有遇到过一个像样的对手,出山时不过十七出头,如今在世间历练已经将近十年了,不久前才刚回到师门。

  “早就听过此人的名声了,不过当时我还在大食历练,一直都没有机会遇见这小子,如今终于有机会了。”

  明渊眼中露出渴求般的目光,“下次碰上我会让世人知道谁才是这世间第一!”

  突烈如此近距离的与这股目光对上,彻彻底底的被折服了,他身上所展现出来的锐意是他们身上所没有的。

  盖苏文笑道:“有大师相助,拿下那李世民指日可待。只不过眼下大营内粮草兵器等辎重不足,还请大师教我如何应对。”

  明渊走了几步,想了想,又突然笑了笑,道:“办法倒是有一个,不过不知道摄政王有没有为王者的魄力。”

  盖苏文闻言心里有几分不爽,什么叫有没有为王者的魄力,难道他现在所展现的还不够吗?

  “大师尽管说。”

  明渊抿了抿嘴,道:“若无粮,则抢粮,若无兵,则以战抢兵!”

  他只给出了短短十四个字,却足以胜过千言万语。

  “若无粮,则抢粮……”

  盖苏文默默的念着这几个字,不解的问道:“你所说无粮则抢粮,这是何意?粮食从何而来。”

  明渊指点道:“粮食从哪里来,便从哪来搜刮。”

  众人哗然,这狂道人果然够狂,他的意思竟然是要搜刮百姓家中之粮!

  “可现在正是储存过冬粮食的时候,要是我们将百姓的粮食搜刮完了,他们过冬可怎么办?”一人问道。

  明渊扭过头去,直盯着他的眼睛道:“可若是赢不了唐军,在场者,有一个算一个,都将成为唐军的阶下囚!”

  那人马上闭嘴不再说话,诸将也皆低下了头,突烈更是睁大了眼睛,不可置信他会说出这样的话,要是在草原上谁敢说抢牧民过冬的粮食的话,一定会受群马踩踏之刑。

  这件事实在太过重大,不仅关乎到百姓的过冬问题,若是他们过不了冬,可能直接造成国内混乱,甚至可能会引发暴乱,导致国运衰退!

  事关重大,就连盖苏文都不禁要多想想,若是唐军没能击退的话,那他们所要付出的代价可太大了。

  明渊笑道:“所以贫道早一步说了,全看摄政王有没有为王者的魄力。要想打败唐军活捉李世民,古往今来创千古难得之功勋之人,必不能有半点犹疑和怜悯,舍去这些方才是为王者。”

  “可是……”突烈还想辩驳,可盖苏文却打断了他。

  “大师说得没错,想要打败唐军,有些手段是不得不用的。百姓有没有余粮与我何干,诸位别忘了,要是唐军不败,在场所有人都要变为李世民的阶下囚!”

  “没有风险又何来大收获,只要能打败唐军,多花点代价又何妨。”

  盖苏文鼻息粗重,脸绷得紧紧的。

  明渊见到他这么说,很是高兴,大声的笑道:“摄政王果然是一代雄主,心中利害清清楚楚,只要打败唐军,到时候不仅高句丽尽在您手,甚至还能西进幽州,何愁内乱不能平定?”

  盖苏文大笑道:“大师所言极是,利害还是要看得清楚,看得明白!”

  明渊继续道:“唐军自春天来,如今到了秋天,他们辎重早就丢了,不仅缺粮,而且补给线也不稳定,只要我们将他们的补给线掐掉,到了冬天他们没有过冬的衣服,只会活活冻死。此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

  盖苏文接着道:“所以我们是主动的一方,唐军是被动的一方,他们想要突围的话必须出城迎战,而唐军的战力又如何能跟我高句丽大军相比,草原铁骑一冲,保管叫他们阵型支离破碎。所以不管他们缩着还是迎战,他们都难逃灭亡的命运!”

  突烈心里还是惴惴不安,不禁问道:“可许牧怎么办,他若是执意带着一支军队突围,咱们可没办法挡住啊。”

  明渊笑道:“到时候你们对付唐军,我来对付这个许牧,同时我还会在卑沙城前摆下大阵,我倒要看看唐军该如何破我的阵!”

  ……

  在唐军还在困扰该如何筹措粮食之际,高句丽军已经开始派兵搜刮附近各个大小城池、村庄百姓的余粮。

  不管你有什么困难,家庭条件如何,十成取八。

  即家中百分之八十的粮食都要上缴,其余的用来生活。可眼看着冬天就快要来临,剩下的粮食又如何过得了这个冬天。

  来抢粮的兵倒是说得“仁慈”,若是打败了唐军,剩下的粮食会如数归还的,可若是唐军不灭,他们又拿什么来填饱肚子活过这个冬天啊!

  整个辽东地区百姓陷入一片苦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