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征高句丽怎么样?
自从魏征死后,他越来越独断专行,曾经废弃的养鸟爱好又拾了起来,甚至还花重金为鸟配了一个豪华的鸟笼,其造价甚至抵得上普通百姓几年的收入。
突然有一天晚上他在看奏折的过程中止不住的咳嗽,老太监惊讶的发现,皇上竟然咳出血来了!
“不准将这件事传出去,要是让朕知道事情传出去了,小心你的狗命!”
老太监连忙跪下来发誓自己绝对不会将事情说出去。
“皇上,您还是不要过分操劳国事了,保重龙体要紧啊!”老太监劝道。
李世民没有回答他,神情不自然,目光悠远的望向前方。曾经他也是上马能射箭,下马能拼杀的猛士,当初平定天下哪次战役他不在场。
唉,如今竟然受一点风寒就咳出了血,看来人啊,真是经不住岁月的摧残。
李世民道:“叫御膳房炖点补品过来,同时将太子传来,我有事情要嘱咐他。”
老太监不敢怠慢,立马下去吩咐人,一个去东宫叫太子殿下过来,一个去御膳房传皇上御令。
李治在东宫收到消息,片刻不敢怠慢,也不等轿子准备好,立马小跑着就往书房这边跑。
来到书房的时候跑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的,让李世民都不知道该怎么说自己这个“傻”儿子。
“父皇,儿臣接到传召后立马就赶过来了,若是父皇有什么吩咐,随时嘱咐儿臣去做。”
李治生得文弱,但诗书礼仪是样样兼备,从才干来说足以继承李世民的位子,就算开拓不足,守成也足够了。
唉,但可惜此子性子有些过于懦弱,以至于做重大决定时优柔寡断。
李世民时常感慨,若是自己这个儿子能有自己三分杀伐果断,他便再无任何后顾之忧了。
“你当太子的时日也不短,朕也派给你不少的任务,可曾觉得难做?”李世民道。
李治还以为自己这个爹要废了自己,连忙道:“儿臣一直尽心尽力去做,从没觉得父皇的派下来的任务难做,儿臣今后也一定会尽心尽力为父皇分担的。”
李世民笑道:“我叫你来也不是为了其他事,你不用这么担心。”
听他这么一说,李治这才安下心来,原来不是要废了自己的位置。他这太子其实当得也不轻松啊!
李世民继续道:“现在我有一个重要的任务要交给你,你一定要给朕办好,若是办不好,不仅朕会生气,百官都会生气。”
李治顿时变得紧张起来,道:“还请父皇示下。”
“朕要你监国几个月,而朕要御驾亲征!”
李世民的话激起李治心中万丈波涛,父皇竟然要自己监国?
他一直梦想着有这一天,但父皇现在春秋尚早,他本以为轮到自己监国至少还得十年。
不对,重点是后面的御驾亲征,父皇要御驾亲征?征的是谁?
“父皇您一定要三思啊,御驾亲征风险极大,整个大唐都还需要您的操持,儿臣一个人办不来的啊!”李治劝道。
李世民摆摆手,表示自己已经经过了深思熟虑。
“事情就这样决定了,如今大唐日渐昌盛,正是大拓版图之机。这也是为你、为大唐的后世考虑啊!今后你只要能守住朕打下来的江山,大唐都会永盛不衰!”
李治看着自己的父亲,一时间出了神。
“父皇,到底是哪个小国不长眼,竟要挑衅我国?”李治问道。
“你自己看看。”
李世民将书桌上的奏折扔了过去,李治捡起来逐字逐句的仔细一看。
“盖苏文杀害高句丽荣留王,立高宝藏为王,并自封大莫离支摄政……”
“父皇,这盖苏文是要造反了啊,可是这是高句丽的事,跟咱们又有什么关系呢?”李治不解的问道。
李世民轻哼一声,道:“傻孩子,这高句丽一乱,就彻底脱离了咱们的控制,不说他会不会入侵新罗,甚至咱们大唐本土,将来也会对咱们造成威胁,所以除乱要趁早,记住父皇的这句话。”
“那父皇,您准备什么时候出发?儿臣好早做准备。”
李世民幽幽道:“我过几天就去洛阳,在那里整军分两路出发。”
“哦,还有一个人我差点忘了,这次一定要将他带上。”李世民突然想起来。
“是谁?”李治道。
“他赋闲在家也三年了,是时候让他这把宝剑出鞘了。”李世民嘴角扬起一丝微笑。
……
盖苏文拿下高句丽后,立高宝藏为王,自己为摄政王,实际上他才是国家大权的掌控者。
李世民来洛阳准备期间,先是在洪、饶、江三州地区筹建了四百艘军舰,并将幽州地区忠于大唐的突厥部队划分给营州长官,命他向高句丽发动试探性进攻。
激战一番后,战况还没传到李世民耳朵里,盖苏文的使者就先到了,他先是来了长安,发觉李世民到了洛阳后,又一路追到洛阳,一定要面见皇上。
使者笑着说高句丽可以继续上贡,只求能和大唐讲和,但李世民又怎会同意。
“尔等弑君篡位,杀了荣留王,还想滚过来求和?你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你和那个弑君者同罪!”
李世民震怒:“来人啊,将他给我押下去严加看管!”
见证这一场面的众臣都清楚,这一场仗看来是必须非打不可了。
可当李世民环顾四周,却发现曾经身经百战的老将们都已白发苍苍,许多熟悉的面孔都不见了,而新将中能堪大任者不过寥寥几人罢了。
长孙无忌懂得察言观色,立马上前道:“臣愿率一路大军,替陛下将猖狂小国拿下!”
“好!”
先不说他能不能成,单单有这份信心便足以值得赞扬。
况且长孙无忌也不是吃素的,可别以为他能权势滔天完全是因为外戚的身份,他跟随李世民的时间一点也不短,没有几分才干李世民是不会让他长久呆在自己身边的。
虽然他是个文臣,但带兵打仗他也不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