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再见刘备5(1 / 1)

第195章 再见刘备5

  简雍这番话打了王安一个始料未及,他压根没想到对方把牵招推出来,竟然只是单纯的为友着想而已。

  想到这,王安对简雍这人有了很大的改观。

  看来此人是个讲义气的!

  “宪和能说出这番话,便不是个庸俗之辈了。”

  王安哈哈笑道,心中越发想将此人招入麾下。

  “古有伯牙为友绝弦,今有宪和为友自污,皆可为一时佳话!”

  “不过按我说,宪和实在不必如此,我王安素来待人以诚,不会委屈了任何有能耐之人。”

  被王安说中了心事,简雍也是难得老脸一红,可还是正色言道;

  “雍有一言,不吐不快,还望君候莫怪。”

  见对方如此郑重,王安也难得收起了笑容,淡然说道;

  “请讲!”

  “君侯。”

  ——简雍一脸正色地拱手说道——

  “您初次见我与子经便诚心相邀,固然是出于我二人乃玄德好友的缘故,可难道您没发现身后的骑士皆面露不忿之色吗?”

  王安听罢,暗自点头,简雍的意思他当然懂。

  正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如今称得上是王安手下的虽然只有十几人,不过每个人都是有说法的。

  如关羽、徐晃、徐灵、胡车儿、李儒、黄忠、牛大几人早在杨县便跟随王安,乃从龙之人。

  如吕布、张辽自马邑抗击鲜卑起,大大小小经历了数次大战,多次与王安一同出生入死,乃是王安的死忠之人,更是王安的乡党,虽然吕布这厮的好感度的确感人……

  如王仲,是他的弟子,可以算是半个亲近之人。

  如莫护跋、拓跋力微、秃发匹孤出身边地杂胡小部落,代表的是幽州胡人部落的投诚。

  就连新近投效的田畴也是有说法的,代表的可是幽州本地豪强大户的投效。

  而哪怕是同一群体里,也是各有计较。

  如关羽和徐晃要比其他人亲厚;

  如李儒此前曾尝试拉拢黄忠,有联手抗衡关、徐之意,只是黄忠一直不理;

  如吕布时常在张辽面前以老大哥自居等等。

  所以说,对比起王安帐下的小群体,牵招、简雍,甚至是刘备又算是什么?代表的又是哪个阶层的人?

  几人此前只是游侠子罢了,身份低微,他们谁也代表不了!

  那就意味着投靠过来后,便只能靠真本事来获取王安的信任了。

  回到当下,王安明白归明白,饶是知道小群体现象在什么时候都具有普遍性,可也不能置之不理。

  否则便会越演越烈,互相使绊子,互相拆台,最终导致一个势力的分崩离析。

  最近的例子就是历史上的曹袁官渡之战。

  要不是袁绍手下的河北地方势力与嫡系势力起了剧烈冲突,审配就不会不顾大局,在袁曹大战时抓了身在前线的谋主许攸的家人,导致许攸叛离了袁绍,最终引得袁绍军大败。

  所以王安是必须要将已经有了雏形的众多小群体给尽量糅合在一起,最起码也要让他们和平共处。

  一念及此,王安肃容正色答道;

  “宪和所言,本侯岂能不知?”

  “可一则我帐下俱为忠勇之辈,虽性格各异,却皆是明理之人,懂得顾全大局,不会因为个人喜好而耽误大事,故而我才没有强加约束。

  “二则我观二位都是有本事的,可能初时被其余人看不起,可我坚信二位很快便能出头,让我帐下众人信服。”

  王安越说声音越大。

  “而最重要的还是,如今天下板荡,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每每见此我便心如刀割。

  “因此我曾暗自立誓,将来每到一处地方为官便要行善政,尽全力去惩治不法,削弱豪强,让利于民,以保一方平安。

  “可我深知,仅凭一己之力是不够的,需要无数贤才与我共同努力。说罢, 王安朝身后众人逐一望去,最后将目光落在了简雍身上,肃容言道:“而正所谓人无完人,要是当年齐桓公选拔人才时只用廉洁高尚之人,就不会得到那被人视为贪财的管仲相助……”

  “要是汉高祖选拔人才时只用品行端正之人,也不会得到那“盗嫂受金”的陈平相助,更不会得到那甘愿承受“胯下之辱”的韩信归心。

  “所以我意已决,往后招贤纳士,不问出身,不问籍贯、更不问性情,只会唯才是举!”

  王安一番话,振聋发聩,说得在场众人皆愕然。

  然后就在所有人都目瞪口呆之际,王安缓缓走到了简雍跟前,一把握住了对方的手,恳切言道:

  “所以宪和,你就随我一同做事可好?”

  一番话毕,关羽、张辽、吕布、田畴等人纷纷低头。

  没想到主公如此心怀大志,又是如此看重并信任我等。

  可我等此前居然还以地域、出身、资历此等无聊之事来行事,险些误了主公的大事,实在是有负主公所托!

  一念及此,众人迅速收起那不忿之色,反而满脸的羞惭。

  至于简雍,此刻内心早已掀起滔天大浪。

  王安的这番话,简直是说到了他的心坎里去了。

  简雍心里百感交集,不禁想起幼年时的生活困顿,想起年少时的求学无路,更是想起加冠后这几年的怀才不遇。

  正因此前的种种经历,才让他不得不用疏狂的外表,夸张的言辞来博得别人的注意,以掩饰心中的愤懑和不平。

  一念及此,简雍看向王安的目光,却是越发坚定。

  只见他一整衣袖,朝王安躬身一礼道;

  “君侯心意,雍为之心折,雍此生愿为主公效力!”

  王安大喜,连忙一把拉起简雍,满脸真诚地说道;

  “今日我得宪和,如孟尝君得冯谖也!”

  简雍见王安居然对他的评价如此之高,心中也是惊喜不已,就连一旁的刘备见此,也是心底里感慨这位友人终于得遇明主,更是不免多了些许心思。

  然而王安得了简雍又还不满足,复又扭头看向牵招问道;

  “子经,你意下如何?”

  牵招见王安此等风采,其实早已心折,于是顺势朝王安大礼参拜。

  “诚如宪和所言,君侯之风采,招也为之心折,招不才,愿为君侯驱使!”

  王安见牵招也归顺自己,顿时大喜,表面却不露声色,干脆说道;

  “既如此,来人,为宪和子经选两匹好马、两把好刀!”

  很快,上一刻还是游侠头子的简雍和牵招便摇身一变,成了身披白袍,腰系利刃,胯下骏马的锐士,看得一旁的刘德然羡慕不已。

  可惜从头到尾,王安也没有过多理会这位与刘备一同去洛阳求学的族弟,这让刘德然也是黯然神伤;

  既收得两人,王安也不再拖延,领着众人随刘备去内堂祭拜一番后者的亡母后,便打马离开了刘家。

  且说王安策马离开了乡里没多远后,却又不知为何勒住了缰绳,继而返身朝刘备家的方向望去,默然良久。

  身侧关羽等人见主公此等姿态,虽然一时不明,却是也不好打扰。

  唯有田畴多少看出些门道,于是上前问道:“君侯此番是否有所得?”

  众人见此,纷纷竖起耳朵。

  却只见王安点了点头,昂然说道;

  “此前我曾闻:“言不可妄,行不可隳。命不可忽,天不可违。”我一直深以为然。然而我今日方知,事在人为耳,彼朽骨者何知!”

  言毕催马便走,丝毫不理会愣在当场的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