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何须定什么婚期(1 / 1)

第177章 何须定什么婚期

  ——军帐中——

  “母亲!”

  就在赵老夫人喊家仆去打探消息时,张氏急了;

  “芸儿可是与太原王家订好了婚约,这要是反悔,对我赵家的名声影响实在太大,恐怕不利于夫君的仕途!”

  “无妨!”

  ——赵老夫人大手一挥——

  “将来如果真要如此,你等可将此事往我身上推,对外就说我相中了此子,所以擅自改了婚约。

  “我儿虽有心反对,无奈事母至孝下,才不得不做那违诺之举!”

  “老身一五旬老妪,也不在乎这些名声!”

  “母亲何至于此!”

  张氏见赵老夫人居然隐隐想与王家退婚,顿时急了。

  那可是王家啊,天下有数的豪门士族,多少人也求着把女儿嫁进去也求不来,要与这种家族退婚,张氏又哪里会甘心。

  而且她深知自家相公乃是至孝之人,要是让相公知道母亲如此行事,而自己在旁却没有及时劝谏,搞不好夫妻感情就会生出裂痕。

  此刻,一旁赵芸的脸色也是变化不定,心里更是纠结。

  如果从心的话,她当然想嫁给那位少君,可如果因此要让祖母背上骂名,她心里却又实在过意不去。

  “哎!老身也是无奈!”

  赵老夫人长叹一声,朝张氏解释道;

  “当年与太原王家的这门婚约乃是你那早已仙去的公公定下来的,老身当然希望能履行。”

  “可观如今大汉局势一日不如一日,百姓的日子也是一天比一天困顿,我心里便越发不安。

  “所以当初威豪(赵苞的字)被朝廷点为太守时,也是我出面暗通他那位族叔,讨了个辽西郡赴任,就是想着慢慢把族人迁到此处,好避开中原与河北的那些风风雨雨,寻个安身之所罢了。”

  讲到这,赵老夫人端起跟前的木碗,喝了口水后,这才继续说道。

  “所以说,如在太平时节,芸儿能嫁入太原王家是极为妥当的;可要是将来出了什么乱子,那可就不一样了。”

  “难道还有什么说法不成?”

  张氏被赵老夫人这番话给吓住了,显然自家这位厉害的婆婆已经预感到了什么。

  “如在乱世,什么豪门士族,简直一文不值!”

  赵老夫人正色言道:“只有豪杰,才能在乱世立足;才能保家族平安;才能建功立业,乃至于护佑一地之黎民百姓!”

  张氏听罢,张口欲言,却又无言以对。

  而一旁的赵芸则低下头,若有所思。

  本来说到这里,道理已经是讲通透了,可也许是赵老夫人被勾起了什么回忆,却又长叹一声。

  “哎!可惜我家芸儿并非男儿身,否则定要让天下男儿为之侧目!”

  张氏听罢,脸色黯然。

  不料刚说到此处,帐外便有下人前来通禀,赵老夫人当即噤声。

  “禀老夫人,方才您吩咐小人去查的那人,小人已经查出来了!”

  “噢?”’

  赵老夫人显然没料到这下人的效率竟然如此之高,不由为之愕然。

  于是一脸疑惑地问道:“为何此番竟能如此之速,难道此人有什么说法不成?”

  “老夫人英明!”

  ——下人朝赵老夫人拱手说道——

  “实在是此人在郡中名声极大,小人只是去外面大略一问便知。”

  “且仔细讲来!”

  “小人听说此人曾在马邑击溃3000鲜卑大军;后又在渔阳大破数百鲜卑前锋,救下了渔阳公孙长史,威名早已传遍幽州各郡。”

  “好!”

  赵老夫人听罢,激动地将手中拐杖往地上一杵,溅起些许泥土。

  “此子果然不凡!看来此前能以区区数骑大破5000鲜卑大军绝非巧合,乃是有真本事的,芸儿若嫁给此等豪杰也不算埋没了!”

  旋即似乎又想起什么,蹙眉问道;

  “你方才说此子在马邑击溃鲜卑大军,那想来便是并州人,那他来幽州作甚?”

  “好叫老夫人知道……”

  ——下人恭敬地回道——

  “据小人打探到的消息,此人据说是要来幽州娶妻……”

  “什么!”

  还没等下人说完,赵老夫人“嗖”地从地上站起,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下人见此,本想说下去的话便瞬间卡壳了。

  而赵老夫人却压根没再理会这名下人,脑海里正不停地琢磨着此事。

  果然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出现了!

  没想到此人居然已经与别人家有了婚约,这可如何是好?

  而张氏则暗自松了口气,如释重负。

  思索片刻后,赵老夫人摇了摇头,有心想放过此事。

  既然此子已经与别家有了婚约,那便不好插手了。

  可当她鬼使神差地扫了孙女一眼,见对方早已低头哭泣时,心里又觉难受。

  又想到将来可能到来的乱世,心中更是越发不安。

  最终,这种难受和不安渐渐化为一股狠劲,反而坚定了赵老夫人的求婿之心!

  哪怕此人与别家有了婚约又如何?

  只要你们一天没拜堂,凭我儿身为辽西之主,老身便可设法将这段婚约给搅黄咯!

  逢此乱世,唯有此等豪杰才配得上我家芸儿!

  也唯有此等豪杰方能在将来护佑我赵家!

  一念及此,赵老夫人大手一摆,朝赵芸说道;

  “芸儿莫要难过,老身从小就曾教你,未到最后一刻,不能轻易言弃!”

  听到赵老夫人话里隐隐透着的意思,无论是张氏也好,还是赵芸也罢,都惊得目瞪口呆。

  二女怎么也没想到,都到这个地步了,祖母(母亲)居然还不想放手。

  这……

  “其实……”

  那下人见情况有些不对,便想开口提醒。

  “还有什么话要说吗?”

  赵老夫人蹙眉问道,心中略有不快;

  此刻她正思索着如何使点手段,让对方能心甘情愿地娶自家孙女,却被下人打扰了思绪。

  “老夫人明鉴……”

  下人见赵老夫人不悦,心下一凛,连忙说道:“小的想说的是,此人想要求娶的,正是小姐……”

  “什么!”

  还没等赵老夫人发话,张氏已经惊叫出声。

  “此子竟如此大胆,难道他不知道我家芸儿已经许配给了王家吗?”

  说罢又朝老夫人劝道:“母亲,此人行事太过孟浪,恐非良配!”

  赵老夫人听罢,脸色也是明灭不定。

  她怎么也没想到,对方居然要来娶自己的外孙女,难道他不知赵家与王家的婚约吗?

  这样看来,对方行事的确过于鲁莽,应该只是那种将才,却当不起一方豪杰。

  想到这,赵老夫人心中的期待便少了三分,可终究是不死心,便朝那下人吩咐道。

  “你拿着老身的名刺,去告诉对方,我要在三日后与他一见。”

  “母亲!”

  张氏见赵老夫人居然还一意孤行,着急了,刚想说点什么,却被赵老夫人摆手阻止道:

  “不是你想的那样!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老身此番前往,就是想看看此子究竟如何,好再做定夺。”

  “若此子当真不堪,老身绝不会勉强芸儿的!”

  听赵老夫人并非要一根筋不管不顾地招婿,张氏的心这才安稳了些,便不再言语了。

  见那下人还没退去,赵老夫人便随口问道;

  “噢,差点忘了,此子叫什么名字?”

  见赵老夫人脸上已略带倦容,下人也不敢耽搁,连忙回道:“禀老夫人,此人名叫王安,乃是太原王氏嫡脉三子……”

  赵老夫人:“……”

  张氏:“……”

  赵芸:“……”

  ……

  一阵尴尬的寂静后,最终还是赵老夫人打破了沉默;

  “没想到这王家子居然千里迢迢前来幽州求亲,其志可嘉,其情可悯,实在让老身感动!”

  “我决定了,就将芸儿许配给他!”

  张氏:“……”

  赵芸:“……”

  眼看着场面就要再度冷下来,还是张氏反应来,连忙接着说道。

  “对!既然这王安千里迢迢而来,着实不易,足以看出他对这桩婚事的诚意,我看此次就索性将婚期定下来好了。”

  “何须定什么婚期!”

  赵老夫人大手一摆,霸气侧漏地说道;

  “等那王家子上门提亲时,老身顺势便让他准备准备,二三日来娶芸儿过门!”

  说罢,也不等其余人作何反应,扭头便朝后帐安歇去了,留下身后仍呆立当场的赵芸和张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