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官道上一列足足一百多米长的队伍在快速行进着,整个车队由牛车和马车混合组成。
为首的一名侍卫手中挥舞着一面大大的旗帜,上书「临淄王」三个大字。
那旗帜黑底金边,不料也是一流,临淄王三个大字也是用金线绣上去的,看着威武霸气。
临淄王李隆基的整个赈灾队伍携带了大量的银两,还有部分粮草补给等物品。
随行的护卫加上帮忙的脚夫,浩浩荡荡三四百人,不过大部分都是帮着运送物资的民夫这些人基本上没有什么战斗力。
也许在许多人看来,临淄王李隆基的整个赈灾队伍就是一只移动着的肥羊,随时等着任人宰割。
不过这个世界上也有一些聪明人,这些人认为敢携带大量的救灾钱粮就这样浩浩荡荡的开向江州府,凭借着一百多号的护卫肯定不现实。
这样做有两种可能,要么是装傻,要么就是真傻。
而据可靠消息,临淄王李隆基此人雄才大略,绝非等闲之辈,那么意图就很明显了,肯定是有其他的安排。
也许人家临淄王还正等着某些人上钩呢。
在他们刚刚走出长安城的时候,消息就已经飞向帝国的各方,一时间无数信鸽同时从长安城飞向各方,据说光是信鸽就有几百只,如此壮观景象可见一斑。
而在临淄王李隆基前进的必经之路上,无数有实力的匪盗已经设下天罗地网。
大多数的盗匪都想着干完这一票就够吃好几年,小道消息说临淄王此次赈灾光是银两就带了几百万两,这一笔巨款足以让无数人疯狂,即使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尤其是今年东部几个人口众多的大州相继遭受严重灾害,落草为寇者更是不计其数。
就在李隆基等人离开长安不久,长安城就开始有人谣传临淄王李隆基此行必定为盗匪所杀,可见已经有人在开始引导舆论,掩饰自己的行动,其心可诛。
这则消息刚一传出就如瘟疫一样迅速席卷整个长安城,以至于当人们想要追查是谁第一个传出消息时已经无处着手。
足以见得某些人准备之周全,出掉李隆基的决心之坚定,历来大多数权位争夺者,一旦离开权力中心,再能够平安返回的可谓是屈指可数。
相王李旦的府上,三个儿子都陪坐在大厅里面,宋王李成器,衡阳王李成义,巴陵王李隆范,三人均面露焦急之色。
“父王,整个长安城里面都传开了,说是三郎此去必定为盗匪所杀,我看是某些人别有用心,企图用这种低劣的谣言混淆视听,以达到掩饰他们丑恶手段的目的。”
李旦的长子宋王李成器说道,他们几兄弟素来比较和睦,自然不愿意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三郎被奸人所害。
“是啊,父王,我已经派人传信给三郎,不过我觉得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决不能让三郎和五郎就这样孤身应敌。”
次子衡阳王李成义也开口说道,他已经率先做了一些工作。
“依你们看我们当如何做才好呢?还是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争斗吧。”
相王李旦素来都不擅长权谋,对这些阴暗手段也是知之甚少,此刻全然没有了主意,只盼望几个儿子能够拿出一个方案来。
李旦一共五个儿子,除了五子彭城王李隆业已经跟着李隆基一起前往江州之外,其余三个儿子此刻都在大厅。
“父王此言差矣,敌人的屠刀都已经架到我们脖子上,此刻若还不不反抗就只能引颈就戮。”
“我觉得我们应该组织一支精干力量追上去,隐藏于暗中,如果三哥遇险,则出手相救;如果三哥能够解决,则继续隐藏于暗中,伺机而动。”
四子巴陵王李隆范紧握着拳头,看着父亲及两个哥哥说道;
“四弟此计不错,我觉得可行,不知父王觉得意下如何?”
宋王李成器和衡阳王李成义对视一眼,然后目光转向相王李旦,语气非常肯定的说道。
在李旦基本上没有什么主意的情况下,大哥李成器理所当然的担任了主导者的角色。
“那行,就按照四郎的方案去做吧,人手就从你们三个府上抽调,具体谁带队前去你们兄弟商量着来吧。”
“我累了,接下来的事情我就不参与了,你们到宋王府上去商量细节吧。”
相王李旦再次当起了鸵鸟,即使别人已经准备对他的儿子下杀手,他还是不愿意参与这些阴暗的杀戮。
看着转身离开的父王李旦,三兄弟也只能报以苦笑。
有这样的一个父王也不知道是他们的幸运还是他们的不幸。
幸运的是相王李旦与世无争,对皇位不构成任何的威胁,让他们这一支成功的躲过了当初女皇武则天对李唐宗室的血腥屠杀。
不幸的是,身处现在的这种波涛诡谲的朝堂纷争之中,将来无论是哪一支力量获胜,他们这五个年轻的王爷绝对都是第一批刀下鬼。
因为放眼整个大唐帝国,目前皇位最具威胁的正统竞争者几乎就只有相王李旦的五个儿子,而且他的这五个儿子各个都英武不凡,尤以三郎临淄王李隆基最为出众。
而当朝的唐中宗李显呢,长子也就是前太子李重俊已经被杀,还有个谯王李重福早就已经被放逐出长安,废人一个,其他儿子则基本上都是一些小鸡仔,被人宰杀鱼肉的角色。
所以放眼整个大唐帝国朝堂,无论最后是韦后一党或者是太平公主一党夺取政权,李成器等人都难逃厄运。
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兄弟之间如此团结和睦的原因所在。
外人的屠刀都已经在脖子上面架好,自己兄弟如果还相互拆台,那还不如自杀抹脖子来得更痛快。
李成器三兄弟离开了相王府,径直骑上马,三兄弟快马加鞭朝着宋王李成器的府上奔去。
而他们三兄弟刚从相王府上出来,消息就已经传到了安乐公主李果儿和太平公主的府上。
显然这些人时刻关注着相王李旦和他的五个儿子的动向,一刻都没有马虎。
没有人知道三兄弟在宋王府上都谋划了些什么,只是从第二天起三座王府都开始闭门谢客,几位王爷也是闭门不出。
其实当天晚上衡阳王李成义和巴陵王李隆范就已经分别带着两队人马悄然离开长安城。
而且没有人知道他们是什么时候离开的长安城,因为他们没有走城门口,而是走的临淄王李隆基家的暗道。
这条暗道是他们几兄弟一起谋划挖掘的,为的就是万一有那么一天,还可以有一条逃生的通道。
整个长安城除了他们五兄弟,再无人知晓,连他们老爹都不知道。
不过有心人通过一些蛛丝马迹仍然可以大致猜测到他们的去向,因为太明显不过。
与此同时,安乐公主和太平公主的人也是每天不间断的盯着三座王府,任何消息都第一时间上报。
不过任他们左等右等,却始终不见任何大队人马从王府出来。
等安乐公主和太平公主回过神来的时候,李成义和李隆范已经出城两三天了。
不过两方势力也没有怎么担心,不过是多两个送死鬼罢了。
之前还在谋划怎么把这几个王爷一起干掉,既然这次都赶着去送死,那就一起送他们上路好了。
对于安乐公主和太平公主来说,此次的计划几乎是万无一失的。
不仅有官方的力量隐藏暗中,安乐公主和太平公主更是设下巨额的暗花,悬赏临淄王李隆基的人头。
安乐公主和太平公主虽然没有一起商量,但是两方都非常有默契的做了差不多的安排,无意中形成了一个多重保险。
不出意外的话,大唐朝堂原本三足鼎立的局面,很快就会变成两虎相争了。
——太平公主府——
“母亲,你找我?”
薛崇简小心翼翼的站在母亲太平公主的身后,自从上次失败以后,母亲太平公主就一直对他非常冷淡,想来是自己的无能让母亲极度不满。
“不出意外的话,你那三个表哥可能都已经出城了,目的肯定是暗中保护三郎去了。你准备一下,神武卫五十人,暗中跟上去,然后……”
太平公主脸上闪过一丝阴狠决绝的表情,身旁的薛崇简只觉得一阵阴风吹过,浑身上下直冒冷汗。
看着太平公主那纤纤玉手做着抹脖子动作的时候,薛崇简心中一阵恶寒。
他的母亲越来越有当初祖母的风范了,祖母当初为了那个至尊之位,甚至不惜杀死了自己的亲生儿子。
母亲太平公主可谓是完全继承了祖母的权谋基因,当然祖母阴狠毒辣的性格也是全部继承,此刻对三个侄儿痛下杀手几乎都不用过多考虑。
“也许未来某一天,如果自己阻挡母亲通向那个至尊之位,也可能招致母亲无情的杀戮吧。”
想到这里,薛崇简突然有些心灰意冷,更是不愿再继续想下去。
不过母亲要出动神武卫还是让他感到心惊,因为那是他们家最后的保卫力量,也是祖母武则天暗中培养的一支精锐力量。
只是神龙政变发生之时,女皇已经不想再反抗,故而暗中派人将这支力量传给了自己最疼爱的小女儿。
“母亲,现在就出动神武卫会不会有点大材小用……”
“哼,没眼见的东西,连谁是最可怕的敌人都不知道。”
“你别看李果儿那个小魔女母女整天折腾,迟早是帮别人做嫁衣的命。”
“在我看来,帝国朝堂最具威胁的皇位争夺者正是三郎李隆基,此人不显山不露水,但是身边早就已经聚集了一大批有才能的谋士,谋夺皇位之心已经昭然若揭。”
“看来上次的失败还是没有让你有所成长,你太让让为娘失望了。”
“如果此次任务再失败,你就不要回来了吧,我也不想见到你了。”
太平公主说完就这样冷目灼灼的看着薛崇简,直看得后者心惊胆战,急忙躲闪开;
“那孩儿这就下去安排,立即出发。母亲保重。”
薛崇简心中想到,“也许这次真的就是诀别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