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汉亡(1 / 1)

汉末老兵 羽落云间 4014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155章 汉亡

  延熙三年六月,这三路大军从东南北三面压过来,就和大石头一样让人都喘不过气来了。

  刘禅招聚群臣,当然已经死亡的诸葛亮和在家里被折磨的谯周他们都没来,其他的大臣都来了。

  刘禅说道:“东楚兵破犍为,汉嘉,兵逼成都,北魏破绵竹,我大汉危在旦夕也。不知诸公有何妙计破贼,为朕分忧也?”

  刘禅已经手足无措了,大家都不说话,成都是平原,魏军都打到绵竹了,谁知道剑阁那里怎么了?剑阁要是没了,这仗真就真没得打了。

  刘禅喊了半天没人理他,他有些泄气,他说道:“丞相何在?诸葛丞相何在?朕当如何为之,还请丞相言明一二?”

  诸葛亮都死了,怎么教你计谋,那不是滑稽吗?

  就是因为兵临城下,诸葛瞻没有大办诸葛亮的丧事,刘禅才不知道而已。

  诸葛瞻今天也来了,他是东床驸马,今年才十八岁,还是一个小毛头呢,官职是散轶大夫。

  他出列道:“陛下,家父已于二月初三病故于家中,还请陛下勿怪也!”这人都死了还要怪?

  那是什么逻辑?明显不可能嘛,不过礼仪一定要够用才行。

  刘禅也是非常惊讶:“思远,丞相已然病逝!朕竟是不知,实乃朕之过也。代魏楚退兵之时,朕必亲自祭奠丞相在天之灵也!”

  诸葛瞻也是说道:“臣谢陛下之隆恩也。”这君臣之礼,也还是非常不错的。

  诸葛亮死了,那就没招了。实际上姜维还是挺厉害的,不过还没有过突出表现的他,刘禅确实是不熟。

  刘禅也就问道:“前将军,尔以为朕当如何退敌乎?”

  刘禅也就得信任关平了,期待关平能有些非常不错的主意了。

  关平是一员好武将,还非常勇猛,可是作为一个全局的统筹者,他还是差了太多了。

  关平说道:“陛下,我成都城墙高厚,士卒粮秣充足,足已坚守一年之久,待南楚,北魏粮尽退兵,是时,我大汉必转危为安也。”关平只能这么说了,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刘禅听了就是一阵泄气,什么玩意?

  真是死守成功了,这还是什么大汉啊?

  估计也就就剩一个蜀郡了,那他刘禅还能当皇上?那不就成天大的笑话了吗?

  刘禅一泄气,蜀中本土的官员势力开始抬头了,他们开始说着陛下不该征战生灵涂炭了,这样除了徒增伤害之外没有什么好处,陛下应该投降,南楚兵临城下了,投降南楚,这样才会有全国之功。

  这些人对于刘禅也没有任何归属感,他们就是巴不得刘汉立马倒台呢!

  而且投降谁,他们也想让自己变得更加有用,南楚好啊,南楚实力比北魏弱,人才自然也相对稀少,他们去了身价更高,这帮人也真是一点人品都不讲了,就是为了给自己谋出路。

  (其实也不是他们想从南到北,还是从北到南一统天下的事了,变成南北朝,谁知道能打多久,没准自己孙子那辈都打不完呢!)

  刘禅听了也是默默无语,他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办,守住了,刘汉也扛不住多久了,守不住就是得国破自尽了,没有别的出路了!刘禅这小子今年才三十,他是真怕死啊!

  其实别说刘禅了,是个人都一样,没人想死的!

  这人人都怕这玩意,刘禅一听他就知道自己一定得投降了,不然这次抗住了,过两年还是一样不行,不过投降谁,那就是一个问题了。

  刘禅不去斥责这些投降派,大家也就明白了,皇帝也想投降了!

  这皇帝想投降了,那些所谓的忠臣就得给皇帝想好出路了,投降谁?谁是可以投降的人。

  这时候费祎出列道:“陛下今日已然山穷水尽,依臣之意,负隅顽抗不过徒增伤亡也,不若投降。”

  费祎这么说了,大家也就没动静了,就连关平都不说话了,他也估计刘汉没有什么意思了,自己是大将,关平也自认为武艺不错,应该可以封妻荫子,他沉默了,别人就更加没声了。

  蜀中人都是说着要归降南楚,这时候刘禅问道:“文伟以为朕当全国于何人也?”

  这时候面子也是不能少的,全国之功,还是得做足面子的。

  费祎说道:“陛下南楚之军更近,按理说陛下当归降南楚,然臣以为北魏之力更甚于南楚,陛下不若归降于魏,降楚难免二次受辱也。”

  刘禅一听,他是一点都不傻,他知道费祎说得一点都不假,他应该去归降袁魏,南楚就是全取蜀中也未必可以对抗北魏,不如归降北魏。

  于是刘禅想清楚了,他说道:“如此甚好,朕便按文伟之言,全国于魏也。”

  于是刘禅派了夏侯霸,费祎和太子刘璇去向邓艾投降,时间是靖安七年七月,邓艾自然是高兴,他要去接手蜀郡,可是变故来了!

  在六月份,陆远巧施诡计诱惑霍弋和夏侯威出现失误,陆远直接大败汉军,生擒霍弋,夏侯威,斩杀邓芝,六月底陆远先行杀到了成都。

  刘禅既然决定降魏他自然对于南楚要死守了,可是城中有内鬼,就是被折磨的谯周。

  这家伙偷偷溜出,带着一批小人开城门投降了陆远,陆远进城。

  刘禅怂了,他在关平和姜维的保护下,带着董允和自己的张皇后就去奔洛城了,陆远再追,洛城也没呆住,相当于刘禅就带着老婆张氏,儿子刘璇,费祎,董允,关平,姜维,夏侯霸并不到两千人马投奔了邓艾,随后召降了魏延,王平,马忠,廖化,还有一个黄权的儿子黄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并他的妻子。

  而其他人张翼,霍弋,夏侯威归降南楚,黄权,李严,关兴等人战死,刘汉灭亡,时年靖安七年八月!

  楚魏双方在蜀中几乎是以洛城为界,以南归楚,以北归魏和之前分的地界也差不多了。

  南楚得到了实惠,地盘多,北魏得到了人才,魏延,姜维,关平等大将,也算是各有所得吧。

  之后,陈铁已经六十六岁了,他回到邺城,同年七十四岁的车骑将军曲义病故,六十八岁的征东将军赵云病故,七十岁的大将牵招也病死,加上南楚的将军凌统,也在进攻中不幸负伤身亡了,这里死亡的大将又是不少。

  袁尚虽然哀痛,他让陈铁负责邺城治安,立起了张郃负责中原地区,魏延去了徐州代替赵云,陈安也去了中原,陈定,邓艾还在西线,另外还有一个姜维,西线的主将是大将马超。

  刘禅也是一样被封为安乐公,其他众人都是有所封赏。当然了,刘禅就是一个虚架子,他也只能安乐这么一辈子了。

  番外8 刘禅

  我叫刘禅,表字公嗣,我是蜀汉烈祖刘玄德之第三子。按照这个齿序本来我就应该是一个太平王爷的命。

  没想到,我那苦命的大哥和二哥,居然都在幼年夭折了。从我老爹对于曹孟德的恨来说,这两个哥哥很可能有死在曹孟德的手中的。我就这样成了我爹爹名义上的长子了。

  听我父亲和他结拜的二叔,三叔说,爹爹早年的生活那是非常的辛苦,可是我出生的时候已经是建安十一年了,这时候爹爹的生活已经相对稳定了,我也没经历过那些所谓的颠沛流离,我还真是不知道那东西究竟是什么滋味。

  后来在我记得很清楚的时候,我爹爹做了左将军领益州牧,后来在天下分成四块之后,我爹也做了汉中王,我也成了汉中王世子,后来娶了我三叔的女儿为妻。

  当时关中有秦王曹操,河北有魏王袁绍,江东有楚王孙策,天下正式四分,我爹爹有其一,在后世的眼光看来这也是我们的巅峰时刻。

  不过很可惜,我们接下来的目标拿下关中这真是很难,我们也非常难以打下一小片地盘的,哪怕曹孟德经常去讨伐袁本初,对于我们来说依旧是很难以打下关中的地盘,山路真是太难走了,就是我们千辛万苦的拿下了陈仓后来也还是丢了!

  可是我们打下陈仓也对我们非常不利,二叔兵败在胡人手中。

  其实不是二叔没能耐,而是二叔想不到曹丕这小子会让胡人进入关中,所以他被偷袭了,这事也不能都怪二叔。

  而这还不是这一次最倒霉的,最倒霉的是曹丕勾引来了南中孟获的叛乱,让我们非常难受。

  而孙策也趁着我们四面开战的机会,偷袭了巴郡,我们蜀中的防线出现了破口,就是拿下了后来轻易丢掉的陈仓,也没有什么丝毫补偿的作用。

  从这时候我们开始了属于我们的衰弱,接下来司马懿这个滚蛋献计,二叔也死在了汉中之战中,虽然二叔也杀了不少羌人和秦将庞德,但是他死在了曹秦的乱箭之下,这样我们的大汉也就显得更加凋零了。

  后来曹秦在后主曹叡手中灭亡了,关中包括陈仓都落在了北魏手中,这样我们的邻居变得比曹秦更加强盛了几分!

  老爹是非常重视兄弟情义的,到了后来身体非常不好了,他也没有忘了要给二叔报仇。

  后来他终于趁着北魏袁绍病死的机会,诱惑司马懿进入关中,他也就杀掉了司马懿,为二叔报仇。不过爹爹在这时候已经不行了,他在第二年就病死了。

  我登基那一年才十八岁,改元建兴,立了三叔的女儿做了皇后。

  老爹留下诸葛丞相,太尉三叔,车骑将军黄公衡,御史大夫张子乔辅政,这样我们大汉就进入我刘禅做皇帝的时代了!

  我老爹留下的四大辅臣确实是都够厉害,都是非常有能力的。

  首辅诸葛亮治国能力过人,眼光出色善于发现人才,而且善于治军,非常有才华。

  次辅三叔勇猛善战,而且有决断,有计谋,他的威风不减当年,这是我们刘汉的擎天柱,他的存在,起到了威慑四方的作用!这就是我们刘汉真正的保障。

  三辅黄权是益州头号名将,文武双全,堪比南楚大将陆远,这能耐真是没得说,也是我们大汉军事上的一个大保障。

  末辅张松是益州名士,博闻强识,名望超群,施政有方,这也是非常有能力的辅政大臣。

  开始我们也是同心同德壮大我们大汉,可是大汉靠着一个没有巴郡的益州肯定不行,到了老爹死后,上庸孟达在为谁效力的心思那里摇摆不定,而且另一个管亥也在重病当中,上庸基本也要归给北魏了。

  我们后来的路分成了两条,第一条是诸葛丞相为首的联楚抗魏,一种是三叔张益德为首的据蜀自保。

  这是两种呼声,剩下的两位辅臣很少说话,主要就是他们两个的对决的。

  最开始我以为是黄权和张松都是纯臣,他们的都不站队,可是后来我才知道,黄权还好,确实对我是忠心耿耿的,张松就是一个习惯专营的家伙,等到后来蜀中势力整合成型了,我凭着我老爹给我留下的人都要压不住了,尤其是三叔死后,我就更加显得不行了。

  开始我认为三足鼎立一强两弱,应该弱国联盟才能对抗强国!

  所以我答应丞相的联楚抗魏,我们进行了北伐。没想到这缺德的南楚居然背后给我们捅刀子,要不是三叔干掉了甘兴霸,我们的江州就丢了。

  后来我对于联楚抗魏完全不感兴趣,三叔也给我出了一个解决问题的主意。

  假三叔之计真是厉害,真的帮助我们干掉了南楚之主孙策,我们得到了难得的两年平静期,不过这是风暴前最后平静。

  万万没想到魏楚联盟了,这下子打得我们大汉完全都扛不住了,他们北魏八十万大军,南楚五十万大军,我们要顶不住了。

  他们的左右调动,我们不停的拆东墙补西墙,我们也扛不住对手了,江州,汉中先后失守,我们大汉被压在了,黄权守住了犍为,张嶷守住了汉嘉,王平抗在了剑阁,看起来我们相对安全一点点的。

  不过他们的兵力优势非常巨大,后来我的调兵出了问题,我没听诸葛丞相的忠言,我太怕死了没敢从成都调兵,而是从犍为调兵,这样我们的防线就全线崩溃了,北魏真是非常大胆,他们的大将邓艾从小路过来了,打破了我们几乎没兵的江油和绵竹!我们的犍为和汉嘉先后完了,我们也就要不行了。

  后来我决定投降北魏,因为魏国强大,我也不信南楚可以北伐灭魏!

  后来我人去和北魏研究投降事宜。本来我还可能价码更高,没想到我们被张松这家伙联盟的蜀人给出卖了,他们认为大魏太强了,会用不上蜀人,他们也就选择归降了南楚。

  后来还是那个缺德的谯周和他一党的人打开了成都南门放进了陆远的楚军,我们完了!

  我只能只身带着一些极少的亲信文武投降了北魏,要不是我召降了魏延等人,估计我就捞不到什么了。

  后来我还是捞到了一个安乐公,结果我也安乐了一辈子。后来回忆一下我是不是要听从诸葛亮的?

  这生活我能过得更好,我不知道,但是安乐公是从三十岁安乐到了七十多岁,别的不说,做了十几年皇帝,当了四十多年安乐贵族,这些生活对我也是非常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