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拉得一手好皮条(1 / 1)

财富大明 琅琊老马 2722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92章 拉得一手好皮条

  次日,朱由检来到清风茶馆,茶馆的对面是英国公府,张惟贤闻讯赶来拜见。

  朱由检没有出现在雅间,而是在一楼的大厅。张惟贤满腹狐疑的四处打量,心中为皇帝担忧,你可不能随意抛头露面,百姓不认识你,但大臣们见过啊,万一被别有用心的见到,岂不是危险?

  朱由检招呼他过来,装作老朋友一样,别行礼了。

  张惟贤问:“陛下怎么来了?刘文炳和他的锦衣卫不在,莫不要出什么岔子。”

  “放心吧,有李自成跟着,还有孙应元派出的勇卫营暗中保护。”

  “那敢问陛下,所来何事?”

  “你叫我朱公子就可以了,开口闭口的陛下,不怕被周围人听见?”

  张惟贤改口道:“朱公子,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

  “午时去菜市口看行刑,现在时辰尚早,听闻茶馆请了柳敬亭说评书,过来捧个场。”

  嗨……张惟贤叹口气,陛下……呃不,朱公子想听评书,让柳敬亭进宫说去,让他说个三天三夜,不准挖坑!

  我可听说了,柳敬亭是皇帝从保定府带回来的,听说还要建一个园子,供柳敬亭在那里说书,还要让他收一帮徒弟,培养起来一同说书。

  朱由检回应道:“传言不全是虚的,的确是我带回来,打算开一家评书社。”

  张惟贤问:“听传言说亨通钱庄也是朱公子开的,还有一个苏州商人开的江南纺织厂。”

  朱由检乐道:“免了百姓的欠税,永不加赋的话说出去了,连内帑都交给了户部,我没钱啊,不想着做生意赚点外快,靠什么出来风流快活?”

  张惟贤不太信,皇帝出门还用花自己的钱吗?

  而且,郑芝龙每年给朝廷上交一千两百万的消息已经传出,大明朝还愁钱的事情?

  朱由检不想做一个守成之主,他的理想不限于打败女真,还有更高的目标,这点钱又怎会满足?

  张惟贤不解的是,亨通钱庄有官方背景,有刘家几代人的经营经验,有锦衣卫刘文炳盯着,赚钱没问题。

  江南纺织厂更不用说,既有朝廷和各级官府支持,又有大商人鲍崖主持,还有王体干这种等级的太监监管,以及朱由检最好的朋友黄宗羲参与,同样是财源滚滚。

  可评书社能干什么?赚几个茶水钱吗?

  朱由检指着台上,言道:“柳先生的评书要开始了。”

  在这里,朱由检所谓的“先生”不是老师。也是从他开始,大家称呼评书的人为先生。

  柳敬亭一开口,张惟贤懂了,皇帝为大明国政真是处心积虑啊!而且巧妙的主意一个接一个。

  台上说道:“话说保定城被围得水泄不通,连只苍蝇都飞不出去。皇帝待在城中不急不忙,喊过老武师武仁,不问他破敌之计,因为武仁不知道啊!他问的是,朕的一万保定军召集齐了吗?那武仁长得……”

  张惟贤问:“柳敬亭所言,乃是朱公子在保定城的故事?”

  朱由检点头,“我让他编排几段故事,有崇祯帝在保定、智擒魏忠贤、王恭厂爆炸案、东江军抗击鞑子。”

  “朱公子是想收服民心?”

  “朝廷诏令只到县令,再朝下没人知道皇帝。我要改变这种现象,靠什么,靠的是宣传。”

  张惟贤一脑门雾水,什么是宣传。

  宣传……就是广而告之,稳定民心,引导舆论。像魏忠贤建生祠一样,让百姓知道皇帝在干什么,皇帝身边发生了什么故事,大明朝各地的军官、大臣都有什么,分享彼此的信息。

  张惟贤听到很多陌生的词汇,但大概意思懂了,皇帝想借柳敬亭的口,夸一夸自己的好。包括勇敢,包括沉着,包括他为国为民的心。

  “柳敬亭的评书社开少了,越多越好。此外,邸报的形式不错,应该再开一个单独的日报。”

  日报?顾名思义,每日都抄写发行吗?

  “是的,但不是抄写,大明朝的印刷技术不错的。我们可以成立专门的机构,从朝廷大事、边关军务到地方的风土人情,都可以发布。”

  张惟贤推想,每日都能收到一份“报纸”,读一读最新的国家动态,看看辽东的战事如何,哪里有了好玩的事情,最关心的案子审理的怎么样,的确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只是这每天发行,恐怕太频繁了。

  朱由检没计较频率,这份报纸就叫《大明日报》,至于细节可以再推敲。

  他之所以喊张惟贤过来,目的是让他在朝会上出面,当着文武大臣的面申请此事,并推荐狂士金圣叹出任《大明日报》的主编。

  张惟贤自然是答允,此事利国利民,只是主编人选是否皇帝身边的陈子龙更合适,他文笔奇秀,公认的江南才子。

  金圣叹虽说同样有才华,为人却高傲了些,常有惊人言论,总爱指点江山。

  朱由检当然知道陈子龙更合适,但金圣叹更需要磨练。

  现如今,黄宗羲被派去南京户部历练,同时参与纺织厂开设的事情。

  让金圣叹筹建日报社,熟知办成这件事的全过程,改掉他喜欢大放厥词的坏习惯。

  暂时留陈子龙在身边的行人司,让他熟悉朝廷政务,有合适机会也会派出去。

  这三位加上刘文炳,都是朱由检最贴心的小伙伴,将来都会得到重用,眼下需要不停的给机会,让他们的能力在处理事务中不断提升。

  台上的评书仍在讲着,柳敬亭说的非常有技巧,又喜欢和观众互动,现场不时发出惊讶声、惋惜声与欢呼声,皇帝高大威武又睿智的形象不断得到强调。

  张惟贤领完任务后走了,他在这更容易引起别人怀疑。

  朱由检刚打算认真听一会评书,却见一个小白脸坐了过来。

  王承恩刚要出言赶走,被朱由检止住,亲自问道:“尊驾有事?”

  小白脸人如其名,那张脸真白,而且还小,下巴尖的能砸核桃。

  “朱公子刚才的话,我一不小心听到两句。”

  朱由检警觉起来,王承恩更是冲远处坐着的李自成打招呼。

  朱由检问:“尊驾听到什么了?”

  小白脸倒是很实诚,说道:“我听见,朱公子要风流快活?”

  朱由检看了眼旁边的王承恩,我刚才提“风流快活”的事吗?

  王承恩点头,说起赚外快的时候,貌似是提了句。

  “尊驾还听到什么了?”

  小白脸摇头,“你们声音太小,只听见他称呼你朱公子。”

  朱由检纳闷了,那为何“风流快活”四个字听得那么清楚?

  “朱公子有所不知,在下经营的生意,便是让人风流快活的。”

  朱由检想都不用想,青楼?

  小白脸拍了拍朱由检的肩膀,一副同道中人的样子。王承恩不停皱眉头,李自成已经靠近,随时准备将小白脸擒获。

  朱由检却没有在意,把手搭在小白脸的肩膀上,客气的问:“尊驾贵姓?”

  “在下免贵姓黄。”

  “原来是黄财主!”

  两人聊得像朋友一般,王承恩慢慢放下戒备,李自成也收起拳头,不过离得并不远,随时可以冲过来。

  “朱公子,听闻嘉定伯府上有一批江南来的女子,据见过的人说,每一个都是国色天香,又擅长吹拉弹唱,嘉定伯买的时候每人千两白银,本打算献到宫中。没想到,皇帝傻乎乎的居然不要。”

  王承恩告诫道:“你莫要乱说!小心你的舌头!”

  朱由检示意道:“没事,你我朋友间说几句闲话,又不会被锦衣卫偷听,怕什么,继续说。”

  提到锦衣卫,小白脸倒是真害怕,声音比刚才小了,继续道:“嘉定伯决定将这些女子拍卖出去,每位两千两起价。”

  朱由检摇头,“两千两也太多了,普通百姓一年赚不到十两银子,两千两岂不是要用两百年。”

  小白脸神秘兮兮的说:“这些江南女子,从小精心培养,一个个长得晶莹剔透,碰过后几年都忘不了,她们本不是为普通百姓准备的。

  朱公子放心,我的青楼定会购得这些女子,到时候……呵呵,那才是春宵一刻值千金,两千两的成本很快能收回来,朱公子若是有兴趣,我可以给你个优惠。”

  朱由检听出来了,这是个拉皮条的。

  他没有吹牛,江南女子的身份,她们身上的才艺,已经让她们价值千金。

  后面又来了故事,说她们本是送给皇帝的,但是被“傻乎乎”的皇帝拒绝。

  然后,嘉定伯周奎组织拍卖,最后由哪个达官贵人,或者也可能是青楼给买走了,这些女子有了传奇的经历,有了中间一大段故事,身价又得翻几番。

  这是一种市场品牌的营销,也可以说是赤裸裸的炒作。

  小白脸的手段可以啊,你若是真能买得那些女子,我倒是真想去看看。

  旁边的王承恩不断翻白眼,那些女子本就是送给你的。你不要,人家转手卖给青楼,然后你再去找,这不是浪催的吗?

  他哪里知道,朱由检找的不是江南女子,他想看看小白脸的经营技巧,若是能让人满意,朱由检打算安排他去报社上班,辅助金圣叹搞新闻,让金圣叹近距离学习下,怎么炒作,怎么引导舆论方向。

  不要小看一个拉皮条的,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朱由检认为,他在某些方面胜过金圣叹,也胜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