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魏忠贤请辞(1 / 1)

财富大明 琅琊老马 2707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55章 魏忠贤请辞

  如果说前面解决边关军饷靠的是老底,没什么稀奇的。那么现在,朱由检的表演时刻到了。

  东江毛文龙奏《五不平事》,如何处理?

  朱由检回答,东江孤悬海外,平辽总兵官毛文龙殊为不易,答应他的加饷请求。

  不过呢,从此以后各类船只必须经觉华岛查验。命毛文龙于下月二十带船队到天津大沽口,朕要当面与之会谈。

  朝堂上虽无动静,很多人内心震撼,朱由检看似不经意的回答,恩威并施啊!

  答应请求是给你面子,但皇帝随之威胁,无论运送粮草的还是做买卖的,所有船只都要经过觉华岛,此举撬动毛文龙夹带私货的可能,等于断了毛文龙的财路。

  然后,皇帝说了,下月二十号在天津会面,皇帝大老远跑天津去,够给面子的吧?

  大臣们没人反对,这说明皇帝是做了细致研究的,熟知东江、辽东的情况。

  接下来,广东倭患怎么解决?沿岸百姓不胜其苦呢!

  朱由检反问,为何福建、浙江一带无事?

  再者说,倭寇早已被戚家军消灭的差不多,现在这些只是海盗,多半是我大明子民。

  命福建巡抚熊文灿招降最大的海盗头子郑芝龙,许之以总兵头衔,让他同样在下月二十乘船抵达天津大沽口,朕有要事相商。

  大臣还是没有反对的,东南的事情很复杂,不是简单的打打杀杀。

  福建、浙江之所以没事,正是因为郑芝龙在附近活动,现在将其招降,然后利用他消灭其他海盗,东南的倭患自然平定。

  那么,西南的土司作乱呢?

  朱由检笑了,云南、广西、贵州合计向朝廷交了多少赋税?

  尚不及南直隶、浙江、山东等省的零头,归根结底在于朝廷未能建立有效的统治,只能采取“以夷制夷”的策略,当地土司始终能够呼风唤雨。

  自天启初年,奢安之乱持续至今,波及西南诸省。最近两年,尤以云南匪患最为严重,土司造反也是常有的事。

  “加封石柱总兵秦良玉为兵部侍郎,总督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四省军事,命四川总兵杜文焕为副,四川巡抚朱燮元总管粮草供应,即日起统兵出征,一年内务必平定叛乱!”

  大家不太理解皇帝的安排,在他提到的三个名字里,四川巡抚才是职位最高的,但皇帝偏爱女将左良玉,加封她兵部侍郎头衔,命其率领麾下的白杆军,调集四省军事力量对敌作战。

  至于陕西民变,命陕西参政洪承畴、陈奇瑜统兵平定,叛军将领格杀勿论,普通军卒视情况可招抚放回。

  这同样是个让人迷糊的决策,洪承畴、陈奇瑜都是文官,从未带兵打过仗,怎么让他们去?

  朱由检不能告诉他们,这俩都是天生的军事奇才,我前世看历史知道的。

  谈到河南鼠疫,朱由检立即安排,重建“惠民药局”,像太祖、成祖皇帝在位时那样,覆盖各府、县,乃至乡镇。

  诏令各地官府,立即筹建药局。太医院负责招募民间医者,培训后送往各地,尤以鼠疫严重的河南为重。

  还有山东水患,现在修理河道为时尚早,当务之急是立即赈灾安民。

  命户部尚书苏茂相携带钱粮亲临山东,与山东巡抚李精白共同办理赈灾事宜。

  就这样一件接着一件,不到午时,朱由检将积压数月的奏疏当堂办理完毕。

  群臣震惊,魏忠贤更是完全没想到。

  朱由检初登帝位,竟然对大明政务了如指掌,他怎么知道毛文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怎么知道海盗头子郑芝龙能够被招降?又如何得知白杆军统帅秦良玉是个睿智又勇敢的将军?

  朱由检全知道,这些信息不止来源于他对历史的了解,同样少不了最近一段时间的调查与思考。

  大明朝危如累卵,像一个满身伤痕的巨人,到处都在流脓流血,他没有时间保守治疗,只能用上一剂又一剂的猛药,必要时直接开腹做手术,如此才能挽救这个王朝。

  与此同时,朱由检熟知以前的崇祯帝,知道他是怎么折腾致死的。

  所以说手术要做,但以前的毛病必须改,他不能多疑,不能弑杀,不能想当然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

  所有问题解决,朱由检伸伸懒腰,该吃饭了,各位爱卿饿坏了吧?各回各家,下午别忘了去衙门点卯!

  ……

  魏忠贤哆哆嗦嗦出了皇极殿,在李朝钦搀扶下上了步辇,回到咸安宫。

  客印月神色黯淡,说懿安皇后刚才来过了。

  魏忠贤有些恼火,她怎么三番五次的来?这次又是为何?

  “还不是催促速速离宫!说什么信王府的宫娥没处安排,让本夫人将咸安宫腾出来。”

  魏忠贤哼哧哼哧生闷气,她这是赶尽杀绝啊!

  客印月问:“今日朝会上怎么样?小皇帝有没有被难为哭?”

  魏忠贤直摇头,“小皇帝乃天纵奇才!试想,如果换成咱家处理,未必比他妥帖。”

  接着,魏忠贤将他的种种应对之策说了一遍,临了还感叹:“早知小皇帝如此,誓死也要诛杀之。”

  可惜,晚了!

  客印月望着他,今日虽然天气转凉,她仍轻纱薄翼,胸前风光旖旎,好一派风韵犹存的样子。

  魏忠贤鼻头一酸,老相好被人刁难如此,我见犹怜,他又岂能忍心?

  “这样吧,你先按兵不动,咱家奉上辞呈,且看小皇帝如何表态。”

  客印月有些担心,他该不会准了吧,到时你将如何自处?

  魏忠贤颇为自信,“小皇帝虽能处理政务,咱家的人仍旧控制要害部门,他不能不顾及。”

  既如此,魏忠贤口述,李朝钦书写完毕。

  魏忠贤拿上辞呈,出咸安宫直奔文华殿,司礼监忙的热火朝天,刘若愚看到他打了个招呼,并不是太热情。

  还有王体干,他摇身一变成了皇帝身边的宠臣,仍旧做他的掌印太监,让魏忠贤心中不爽。

  王体干一如既往的和蔼,对他毕恭毕敬,至少在面子上不打折扣。

  魏忠贤哼了声,甩手进去拜见皇帝,行跪拜礼。

  朱由检看到他,从座位上起来,几步上前扶起,问道:“上公这是为何?”

  魏忠贤交上辞呈,“奴婢临近六十寿辰,已然是年老体衰,留在宫中恐耽误陛下大事,不如出宫回乡,还望陛下恩准。”

  朱由检放下手头的奏疏,急忙说道:“上公这是何话?朕初登大位,还指望上公多多辅佐,你我君臣共创大业,上公怎能中途退出呢?

  更何况,皇兄临终之时托付两人给朕,其中之一便是上公,若是此时离开,朕岂不是辜负皇兄的嘱托?岂不是被天下人笑话?”

  魏忠贤见他言辞恳切,不像作假,险些就信了。

  可是,皇帝的所作所为,分明就是夺自己手里的大权,他怎么可能是善类?

  朱由检一脸疑问,问道:“上公是否有何误会?因为锦衣卫指挥使侯国兴之死?嗨!他勾连福王图谋不轨,朕也是没办法!”

  魏忠贤应道:“他自作自受,怨不得陛下。”

  朱由检挽起他的手,问道:“上公何时六十寿辰?到时一定要告知,朕为你请最好的昆曲班子,在太极殿前给你摆宴,请文武群臣共同为你祝寿。”

  魏忠贤忙说:“不敢!不敢!”

  “就这么定了,朕还有很多事情与上公商量,勿要弃朕!勿要忘了皇兄所托!”

  随后,朱由检将他的辞呈扔进废纸篓,想辞官回家,没那么容易吧?

  最近几十年里,掌天下权柄者几人能得善终?

  张居正一代名相,一己之力延续大明寿命几十年,被十岁的万历帝赶下台,死后被抄家,子孙或被饿死,或被流放。

  严嵩被视为一代权奸,嘉靖皇帝不舍得杀他,却杀了他的儿子严世蕃,八十多岁的严嵩要饭度日,最后在寒冷与饥饿中死去。

  首辅夏言?太监王安?东林大佬赵南星?

  几人能善始善终啊?魏忠贤想轻松的离开,即便朱由检愿意,一旦他失去身上的权柄,不知多少人等着食其肉、啃其骨,定然落个横死街头的命运。

  更何况,现在不是魏忠贤离开的最佳时机。

  朱由检刚刚继位,首要任务是稳定朝局,让各部门正常的运转起来,让他的执政思路可以快速的落地生根。

  哪怕魏忠贤只是个吉祥物,朱由检也不能抛弃,必须持有一段时间,确认朝堂上不再需要,到时候方可……斩杀!

  魏忠贤告辞离开,心中还是有所安慰的。皇帝没有赶他走,大明朝还需要他。

  无论是出于真实需要,还是皇帝对他的势力仍有忌惮,反正结果如此,魏忠贤仍然是司礼监秉笔太监、东厂提督、上公。

  既然如此,魏忠贤的试探完成,皇帝的态度清楚明了。

  那么,可以让客印月尝试请辞,如果皇帝挽留,懿安皇后那边不用管,她是先帝的皇后,怎能管本朝的事情?

  只要他和客印月留在咸安宫,意味着大旗不倒,众人还会跟随他们继续战斗,保不齐某天会寻到战胜小皇帝的机会。

  到那时,魏忠贤发誓,绝不会手软,抓住机会要他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