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驿丞被抓(1 / 1)

财富大明 琅琊老马 1789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260章 驿丞被抓

  广安门外的驿站,驿丞被当场抓获。他一脑门雾水,这辈子小心翼翼,到底招谁惹谁了,为什么要抓我?

  圣旨说住宿、饮食、车马租赁必须收费,为何仍旧大开便利之门?

  别的不说了,违抗圣旨,抓你还不应该?

  驿丞想哭,天底下这样做的驿丞十之八九,为何单单抓我一个?

  不抓你,怎么震慑天下?

  李自成是皇帝新任的兵部主事,官衔不高,但是担负着大明朝整个驿站系统的改革。

  他已经向皇帝请示过了,抓捕驿丞之后,此处暂时不再增补人员,由李自成亲自担任,驿站的改革从广安门开始。

  随行的除了衙役,还有《大明日报》的记者,他们全程参与本次行动,负责宣传报道。

  用不了几天,全国的驿丞都会知道,驿站到底是怎么运营的,那些事情该做,那些事情不能做。

  李自成会发布驿站运营及日常管理的具体办法,敦促分布各地的驿站遵照执行,别看他品级不高,但是管理着整个系统几十万人。

  就在驿丞行将被押走的时候,有个熟悉的人出现了,锦衣卫指挥佥事刘文炳。

  李自成连忙行礼,很意外刘文炳为何在此时、此处出现。

  刘文炳拿出一张画像,举在驿丞面前,问道:“认识吗?”

  驿丞看了看,摇头,不知道,走吧!

  刘文炳喊道:“站住!”

  “你认识他!”

  驿丞疑问道:“下官不认识,为何要欺瞒刘大人呢?”

  “你若是不认识,一定会仔细看几眼。相反,你只是瞄了一眼,然后就不需要看了。只有一种可能,你太熟悉了,看一眼就够了。”

  驿丞刚刚被抓,心中还是慌乱的,只是不经意间的细微动作,已经被刘文炳看在眼里。

  被识破的驿丞只好承认,“认识!”

  “那便说说吧!”

  “不说!”

  前阵子刘文炳找过他,那时候的驿丞胆小怕事,看起来畏畏缩缩。

  怎么时间不长,今天的驿丞变化这么大,虽然处境艰难,却有一种无所畏惧的架势。

  驿丞告诉他答案,下官要去做替死鬼了,横竖是个死,干嘛还要怕?

  你是锦衣卫头领,可以严刑拷打我,可最终也只是个死。

  既然结果相同,随便喽!

  刘文炳觉得有意思,像驿丞活得这般小心的人,其实心思很通透,他明白自己的处境,也清楚到底该干什么,又不该干什么。

  “驿丞是想让我保住你的命?”

  驿丞还是不答话,都是聪明人,何必说的太清楚。

  刘文炳抖了抖手里的画像,单单是帮我认出此人,恐怕还救不了你。

  驿丞自然是知道的,如果还有其它消息呢,下官保证对大人有用。

  刘文炳想了想,与其严刑逼供,不如达成交易。

  驿丞这种谨小慎微的人并非大奸大恶之徒,只是犯了一般驿丞都会犯的错误,保他平安,换取破案的线索,刘文炳感觉是值得的。

  李自成那边不好看了,今天是抓典型,树立反面榜样,怎么能放了呢?

  刘大人请看,《大明日报》的记者正在现场,此事连陛下都知道。

  刘文炳想了想,可以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李自成问:“什么办法?还请刘大人示下。”

  “你们先抓走,在闹市区一走,朝野和民众都知道了。等他到了衙门,我再去带走,可好?”

  李自成识时务,很痛快的答应。

  刘文炳握着手里的画像,他想知道上面的人是谁,这是案件少有的一条线索。

  ……

  黄立极到了文华殿,进门便连哭带跪,请求皇帝饶恕他的儿子。

  朱由检让王承恩将其扶起,赐座。

  “黄阁老,朝中有人借此攻击你,朕全部予以处罚,那是他们不对。你跑来朕面前为其求情,便是你不对。”

  处罚大臣是因为他们落井下石,做人不地道。说你不对,是因为你不该来求情。

  黄立极当然知道,皇帝对那些弹劾他的大臣罚俸三月,理由是业务不熟,连儿子、老子的关系都分不清,该罚!

  受罚的臣子并不服气,大明律的确没规定儿子杀人老子该如何,但是大明朝以孝治国,讲究家族父老,你内阁首辅的儿子杀人,你作为父亲不承担教子无方的责任吗?

  朱由检听到这种论点后不愿说话,问清楚是谁说的,再罚他半年俸禄,官降一品,理由同样是业务不熟。

  黄立极的小儿子杀人只是嫌疑,是不是杀人犯还得等审理完以后。现在就给人扣上大帽子,你能说自己业务熟练吗?

  至于什么以孝治天下,喊了这么多年,你们谁都知道是假的,偏偏还奉若神明。

  孝道是你们家的事,孝顺不孝顺问问自己的内心,黄立极即便是教子无方,并不妨碍他的工作。

  朱由检来自未来,他更喜欢就事论事,黄立极不会因为儿子的案件受到牵连。

  但是,朱由检想不到,这么多年锤炼出来的内阁首辅,居然真的会来文华殿找自己求情。

  看他几天来多了不少白发,走路都步履蹒跚,作为共事这么久的伙伴,朱由检隐隐的有些心软。

  来求情是你不对,不是最近因病请假吗?现在的你应该老老实实在家待着。

  可人是有感情的,朱由检于心不忍,说道:“黄丙才的事情,朕已经命锦衣卫刘文炳详细调查。朕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如此,老臣告谢!”

  黄立极应该感谢,寻常人的案子不会惊动锦衣卫,更不会让刘文炳亲自去办案。

  皇帝没说破例饶恕,但保证给他的儿子公平。

  黄丙才杀人了,必须偿命,接受法律的惩罚。如果没有,他非但不会获罪,还可以在锦衣卫谋个差事,跟着刘文炳可能有不错的前程。

  黄立极不再多说,唯剩感恩。

  在众多的攻讦之下,皇帝没有害他的心,反而处处为他辩护。

  就连不幸掉入圈套的儿子,皇帝也在想办法弄清事情真相,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黄立极走的时候略有遗憾,如果早一些遇到这样的明君,或许他会对大明朝有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