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扬帆起航
皇帝的船队扬帆起航,继续向江南进发。
岸上的徐弘基不停招手,表达对皇帝离开的依依不舍。
这一次,他没有关闭码头,没有禁止百姓出入,也没有出什么事。
在山东地界,鸡飞狗跳,巡抚李精白吓得险些自裁。相比之下,徐弘基是幸福的,皇帝待的时间很短,自己也没犯什么错误。
可仅有的一件事让徐弘基忧心忡忡,他看了眼身侧不远处的杜滨。
身为两淮巡盐使,他不想着怎么维护领导,反而招惹到一个大麻烦。
杜滨给皇帝上疏,提出盐政改革的诸多要点,并承诺在自己的任上身体力行,打开大明朝盐政的新局面,为朝廷赋税增收至少两三百万两。
这口气可不小,徐弘基贵为魏国公,担任漕运总督,也不曾有这么大的能耐。
杜滨行吗?
杜滨站在他面前,说道:“下官自己肯定不行,但如果有国公支持,实现目标不在话下。”
徐弘基愿意听他说说,毕竟这件事要是搞砸了,到时候惹怒了皇帝,他徐弘基是第一责任人。
杜滨显得很有信心,两淮是大明朝的食盐产地和重要市场,仅仅盐城、泰州两地,生产的食盐数量占全国的三四成。
只要徐弘基愿意帮忙,杜滨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处理政务,一年的时间足够他“兴风作浪”,一年后的盐税将让朝野震惊,老百姓一定能吃到物美价廉的食盐。
徐弘基在想,那海鲨帮怎么办?他们对此会无动于衷吗?
杜滨援引朱由检在《大明日报》上一篇文章的内容,对于海鲨帮这样的组织,胡萝卜加大棒。
官府认可他们贩卖食盐的行为,海鲨帮不用躲躲藏藏,不用夜间活动,不用害怕因贩卖私盐获罪。
只要他们手里有盐,而且能卖出去,那就是他们的本事,能赚多少是多少。
按皇帝说的,我们不管后面的流通环节,只对盐场销售食盐时收税,把好这一关很简单,后面的事情与官府无关。
如此一来,只要海鲨帮不闹事,官府与他们和平相处。
这便是皇帝那篇文章里提到的“胡萝卜”,给足他们好处,让他们自己想都不敢想的待遇。
那么,大棒呢?
杜滨认为,皇帝要打造一个新的市场,这个市场需要秩序,需要规范,需要官府的介入。
最基础上的,不能有人欺行霸市,不能有人试图垄断市场。
这便是皇帝坚持搞一个国有企业的原因,新成立的商号实力强大,无论是财力还是武力都可以与海鲨帮抗衡,便可以为其它的中小企业发展创造空间。
如果海鲨帮在竞争中有什么过激行为,官府随时可以介入,将不留情面的抓捕,这就是“大棒”。
胡萝卜与大棒的联合作用下,杜滨料定海鲨帮会崩溃,至少也是分崩离析。
这些人没有皇帝的高瞻远瞩,他们不会看到市场发生的巨大变化,在利益面前以前那个海鲨帮将不复存在。
这就是杜滨劝皇帝罢兵的原因,既然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又何必动刀动枪?
接下来,杜滨的任务很重,他要将皇帝要求的内容逐一落实执行,最好在皇帝从江南返回的时候有所进展。
当然了,长江水师与登莱水师还是会来,勇卫营也将在此驻扎一段时间。
你海鲨帮做生意可以,要是敢有违法乱纪的行为,还是会不讲情面的抓起来。
这些军队的出现就是为了震慑海鲨帮,皇帝保留随时征讨你的权力。
……
运河的船只上,朱由检意气风发,他感觉盐税的问题解决,大明的财政困局将彻底改观。
在此之前,朱由检没有仔细思考过盐税的重要性,以及大明朝在此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
他要感谢杜滨的学以致用,为大明盐政找到一条新的出路。
那么,接下来还有茶税、矿税等各类商业税赋,看起来都还有潜力。
朱由检选择先抓重点,那些留给东厂去办,留给常驻南京的钱龙锡、钱谦益和黄宗羲等人处理。
那个胖子严师台已经知道一船人的身份,这才发现自己是多么幸运,救他上船的是锦衣卫指挥佥事刘文炳,和他聊过几次天的居然是当今皇帝。
朱由检给他安排了新工作,去南京投靠黄宗羲,筹建江南一带食盐的营销网络,如果干好了有的是荣华富贵,就不必惋惜丢掉的那些盐引。
除此之外,船上的朱由检还有别的好消息。
厦门总兵郑芝龙每日都有战报呈上,最新的消息显示,他们已经打败并收降盘踞在基隆的西班牙人,并围困了盘踞在夷州岛南部的热兰遮城,全面包围里面的尼德兰人。
相信用不了多久,这些被断绝了水源的尼德兰人会投降,到那时夷州岛全境回归大明怀抱。
朱由检在回信中大加赞扬,郑芝龙很能干,索菲亚和她率领的葡萄牙大军也帮助很大,到时候一定会兑现承诺,改夷州为台湾,封郑芝龙台湾巡抚,赐予世袭罔替的公爵。
但是,朱由检提醒道:“尼德兰人不会轻易屈服,他们建造的棱堡很难攻克,水源的问题通过挖井能够得到解决,城内食物应该可以支持一段时日。因此,一定要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并预防从南洋赶来的敌方援军。”
尼德兰军队不是官方的,他们来自民间股份制组成的西印度公司,本质上是一支雇佣军,这些人做事最重利益,是攻是守都会仔细衡量得失。
如果他们决定投降,彻底退出夷州岛,那便答应他们,让他们带走自己的物品和财宝,切莫过于贪心。
朱由检回信后浑身放松,感觉生活如此美好。以前的历史上,郑成功收复台湾,成为了不起的民族英雄。
朱由检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他爹郑芝龙年轻的时候就完成这一点,实在是太兴奋了。
刘文炳进来问,下一站到哪?
南京还是苏州,亦或是杭州、扬州,还是闹得最凶的江阴?
朱由检的手在地图上停留很久,最后落在一个地方,松江!
朱由检选择这里是有原因的,松江是徐光启、陈子龙的故乡,是宣懿太妃的家族所在,也是几百年后中国最大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