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出使科尔沁(1 / 1)

财富大明 琅琊老马 2717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131章 出使科尔沁

  格勒珠尔根城,明朝的使者到了,英国公张惟贤、礼部尚书杨嗣昌领队,身后是一支近千人的庞大队伍,以及几十车丰厚的礼品;

  负责迎接的是乌克善,与杨嗣昌在北京城时有过交情,这次算是久别重逢。

  约见土谢图汗的时间是明天,乌克善先带张惟贤、杨嗣昌到自己在城外的营地。

  格勒珠尔根名义上是城池,其实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偶尔出现的城墙也不像北京城那么高、那么厚。

  张惟贤、杨嗣昌没有感受到预想的热情,他的使团被安置在城外,也没有受到土谢图汗和十二贝勒的盛大迎接,只有乌克善一直陪同。

  在乌克善的营地,杨嗣昌问道:“是否女真使者到了?”

  乌克善黑瘦的脸庞明显犹豫了一下,你能感觉脸部肌肉的抽动,他问:“贵使怎么知道?”

  “如果科尔沁已经决定和大明结盟,又岂会怠慢我等?”

  乌克善解释道:“今日天色已晚,大汗吩咐在下款待贵使,明日会在殿前摆下盛宴,隆重接待使团。”

  杨嗣昌是有证据的,自从新皇登基后,锦衣卫职能转变,不再盯着大臣和自己的臣民,主力精力放在北边的几个邻国。

  几个月以来,间谍网络初步成型,不少贵人被收买,开始充当他们的眼线。

  像女真使者来访的事,打探出来毫不费力,杨嗣昌提前知道在情理之中。

  最近几天,使团快马加鞭,每日休息的时间极短,目的是在女真人得手前赶到。

  结果还不错,在他们抵达的一刻,女真人还没走。从乌克善的话里可以听出,女真人的离开应该就在今明两天。

  土谢图汗还没有最终决定,两个都不敢得罪,两个又都不想放弃。

  乌克善见状,无奈说道:“不瞒两位,我是倾向与大明结盟。只不过,女真咄咄逼人,恐怕大汗最终会屈服。”

  杨嗣昌道:“科尔沁要做草原的雄鹰,只有和大明结盟。”

  原因很简单,大明是个农耕国家,主要工作是开垦种田,不会跑到草原上放牧,双方的利益没有冲突。

  而女真不同,他们渔猎为主,迫切需要扩展生存空间,蒙古人所在的草原是他们必须拿下的。

  科尔沁名义上与女真结盟,其实土谢图汗是人家册封的。假以时日,女真会吞并科尔沁,将蒙古人纳入自己的控制范围内。

  乌克善正因为看清这一点,尤其是到京城见识到大明的繁华,以及各种“科技”的可怕,这才坚定与大明结盟的决心。

  但是,如果让土谢图汗同意这一点,必须克服一个巨大的困扰,那就是一旦与女真翻脸,如何抵抗女真可能的强大攻势?

  在草原上的战争,大明这个中原王朝鞭长莫及,根本帮不上忙。

  连乌克善都有所犹豫,可见科尔沁整个决策层没有下定决心。

  张惟贤前面没怎么说话,现在到了他出场的时候,说道:“烦请告知大汗,大明此行带了一样东西,他见到后就会知道,抵抗女真并不是妄言。

  而且,大明军政与此前不同,前不久打败林丹汗,估计大汗也听说了。

  我们的东江军、辽东军,还有重新组建的十万京营,势力不容小觑,若女真敢进攻科尔沁,我大明军队会全军出动,攻破他的盛京和赫图阿拉。”

  口说无凭啊,乌克善虽然点头答应,却不是那么确信。

  自从努尔哈赤率领女真崛起,科尔沁联合叶赫、乌拉诸部进攻,结果越打越弱,反倒是那些部落一个接一个被吞并。

  大明朝兵力强盛,却在萨尔浒一战惨败,此后接连丢掉辽阳、沈阳等战略要地,打到今天在关外只剩宁远和锦州两座城池。

  林丹汗强盛时号称几十万大军,结果被打得狼狈鼠窜,联盟的内喀尔喀各部几乎被女真扫平。

  现在大明的使者告诉他,你很强大,完全可以与女真一战。

  作为马背上的战将,乌克善自己都不信,这就是无良企业家忽忽悠悠画出的大饼。

  张惟贤说带来一些东西,能让科尔沁的军队强大起来,乌克善大体能猜出,却不太敢相信,真有那么厉害?

  ……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外面世界繁杂,北岛却日子悠悠。

  在此养胎的张嫣收到刘太妃的信,说她在松江过的一切都好,今年春节是她此生最难忘的时刻。

  一起看信的还有田秀英,两人挺着大肚子,笑得哈哈的。

  袁梦荷劝她俩,注意肚子里的孩子。

  张嫣说,稳婆看过,孩子已经过了最开始的两三个月,现在已经基本平稳,就等着时候到了便可以生。

  田秀英虽然也期盼,但没有张嫣这般强烈。

  张嫣曾以为今生不再会有孩子,今日的结果让她重新产生对美好人生的渴望。

  无论外面人万一知道了怎么评价,就像朱由检曾对她说过的,幸福只有自己知道,脸面才是给别人看的。

  在北岛住的这段时间,可能像刘太妃在松江,也是她一生最快乐的时光。

  小时候要学很多东西,从四书五经到琴棋书画,从洒扫应对到各种礼节,几乎鲜有清闲的时候。

  后来进了宫更忙,忙着勾心斗角,忙着和强大的魏忠贤、客印月搏斗。

  皇帝老公死了,她还是忙,忙着让小叔子接班,忙着应对东林书社那帮狂生。

  没想到反而是现在,她顶着被驱赶的帽子,在北岛反而感受到快乐。

  山中无日月,在岛上也能忘了时节,并非说张嫣遗忘了时间,而是她无论是刚来时的冰天雪地,还是像现在雪水融化后小草萌芽,她同样的欢欣鼓舞,同样是满怀希望。

  在岛上,不止陈圆圆陪伴在侧,还有过年时赶来的田秀英和袁梦荷。

  年后不久皇帝走了,因为途中多冰雪,没有带她俩。后来冰雪渐渐融化,路上没什么危险,她俩还是不愿走,兴许是喜欢这里的生活,喜欢和张嫣、陈圆圆在一起。

  以前在皇宫的时候,他们半个月一次家庭聚会。如今在北岛,她们每天都赖在一起。

  田秀英不想住坤宁宫了,袁梦荷早忘了潇湘馆长什么样。

  这里面,田秀英可能是看得最清楚的,今时今刻的幸福是短暂的,我们迟早还得搬回紫禁城,还是要和皇后相处,或者争斗。

  她对大家说,刘太妃为什么过的舒服,其实和他宣懿太妃的身份有关。

  你看信里说的,在过年的时候,家族中的晚辈排着队给她磕头领红包,还有府里、县里的官员,以及当地的官绅、富商上门拜年,门前从早到晚络绎不绝,过年时单是招待客人就忙活好几天。

  刘太妃管着江南纺织厂,还有江南制造局,手下有宫娥和新招的工人数万之多,当地的商人和官绅谁不想登门结识?

  那些府里的、县里的官员,据说还有从南京跑去的六部大臣,争先恐后的给刘太妃送礼。

  还有我们几个,在北岛上无忧无虑,原因还不是我们的身份,懿安皇后、贵妃、昭仪都在,吃穿不愁,没人打扰。

  她这么一说,张嫣笑着打她,让你搞的一点都不悠闲了。

  田秀英记得,皇帝曾讲过,这叫做浪漫。

  陛下说,他喜欢特别大的那种院子,院子里有天井,有花有草有果蔬,有自己种的蔬菜,他要在里面添置秋千、滑梯、跷跷板,还有以后给孩子玩的迷宫、沙池和旋转木马。

  张嫣还在笑,听陛下的意思,倒像是要在北岛常住。

  她突然想起来,派人给陛下送的信,怎么还没有消息?

  太监陈德润闻言连忙跑过来,回禀娘娘,消息刚刚回来,见几位娘娘聊得高兴,奴婢没敢惊扰。

  “可有书信?”

  陈德润摇了摇头,没有。

  “那是口谕?”

  陈德润还是摇头,“据派去的人说,没见到皇帝!”

  几位女子纳闷了,她们派去的人怎会见不到皇帝?连王承恩也没见到吗?

  “王承恩倒是在,他说皇帝近日政务繁忙,因为商谈察哈尔投降的事,还有陕西救灾和河南安置移民等,经常忙得一整天不用膳。

  我们的人将信交给王承恩,催促几次没得到答复,怕娘娘们等着急了,赶回来先打个招呼。”

  田秀英见张嫣神色慌张,问道:“姐姐可有什么重要的事对陛下说?”

  张嫣已经恢复平静,其实呢,也没有太大的事,她只是想给皇帝提醒,近来东林书社那帮人活动频繁,据说党魁韩爌再次来到京城,还有钱谦益等一帮在野名士相助,主要目的是打倒内阁首辅黄立极,将钱龙锡推到首辅的宝座。

  北岛虽然与外界隔绝,但是朱由检安排,每天通政使司抄写的奏疏,还有最近新兴起的《大明日报》,都会准时用船送进来。

  张嫣与周婉言有差不多的背景,通过奏疏和报纸找到蛛丝马迹,加上一些小道消息传来,她发觉朝中弹劾黄立极是东林党在幕后指使,因此写了封信提醒,让皇帝不要受到蒙骗。

  结果皇帝太忙,竟然没有时间看她的信?更没有时间回复,太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