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愿赌服输
盛世名筑是朱由检取的名字,包含京华一梦、水韵江南、白山黑水、欧陆风云四个主题,主要用途很简单,那就是住宅。
在水韵江南,徐光启和他的朋友、学生占了一半多的房舍。
在欧陆风云,汤若望为首的传教士来了不少,教堂里几乎每日都有活动。
还有京华一梦,诸如孙承宗、袁可立等人均在此安家,大致以文臣为主。
至于白山黑水,辽东来的吴三桂、左良玉、毛承禄、曹变蛟等人住在这里,卢象升、孙廷玉、袁崇焕常在此落脚,他们大多数是武将。
朱由检很欣慰,他开发的楼盘从无人问津,求都求不来人,变成今天的一房难求。
盛世名筑不对外公开销售,只有朱由检亲口应允,否则你便是内阁首辅、吏部尚书,一样不能入住。
朱由检最想请的其实是皇太极、林丹汗和朝鲜国王这些人,什么时候他们向大明臣服,才意味着北方战事的彻底了结。
今天,朱由检要宣布一个新的入住者,那就是:吴又可。
在“欧陆风云”中心的广场上,在触目惊心的十字架旁边,听闻今日有西洋人与色目人的天文历法之争,朝中不少大臣从京城赶来顺义。
朱由检昨夜派人回去传信,但凡有时间的都在大年初二赶到此处,其中有内阁黄立极几人,有各部尚书、侍郎,有英国公、成国公等勋贵,还有刚刚入住京城的周王和鲁王两位亲王。
今日天公作美,和昨晚的满天星斗一样,又是个大晴天。大家要见证西洋人与色目人的争斗,此外还有钦天监的大明官员,有人同样推算出“日食”的发生时间。
昨晚,冯铨说色目人推算的是巳时一刻,汤若望说是巳时中,两者相差一节课的时间。用西洋的算法,大概是四十五分钟。
而大明自己的官员算出,这个时间应该差一刻到巳时,换算一下是8:45分。
三者之间,到底哪一个准?
朱由检当然希望大明朝最厉害,但他不能陶醉在自以为是之中。
很明显,正是在这个节点的前后两百年,曾经荒蛮的欧洲大陆迸发出勃勃生机,靠着大航海、文艺复兴、思想启蒙、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等一系列动作,成功的超越阿拉伯人,也超越了大明,成为现代科技的开创者。
最终,他们在两百年后,用鸦片和大炮撬开了中国的国门,开启这片土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一段屈辱史。
留给大明的时间最多两百年,而现代科技的特点之一是速度,你一步赶不上,必将步步赶不上。
朱由检今天之所以喊文武大臣观摩,目的不是“扬我国威”,他恰恰希望大明的臣子输,最好比色目人输的更惨,从而让人们清楚的意识到落后,意识到科技的力量。
距离他们三方预测的时间还有一会,朱由检先带吴又可去看了房子,然后将他带到了比赛现场,向文武大臣介绍道:“这位是吴又可吴先生,知名郎中。”
大臣中有人听过他的名字,可毕竟是江湖郎中,未必比得上太医。
朱由检笑了笑,并不为意,他也不想多做解释,只是介绍道:“吴先生以后住在“京华一梦”,并在皇庄内建造惠民药局的总部,由吴先生担任主事。”
见朱由检指自己,吴又可连忙说道:“微臣谢陛下隆恩!”
大家都看着他,有人还带着不怀好意的笑,吴又可原本有点紧张,发现某些人恶意的眼神,反而镇定下来,言道:“陛下与臣彻夜长谈,对于河南、山西鼠疫的传播,有几件事情必须立即做,说出来请各位大人批评指正!”
大臣们直摇头,你和皇帝商议出来的,谁敢说个不字?
吴又可不管他们是讥讽还是赞同,朗声说道:“首先是惠民药局,要立即将郎中遍布各县、各乡镇,及时发现并治疗患病百姓,此事由陛下亲自召集,微臣与太医令负责郎中们的教习与调配。
其次,发现此类病患应立即隔离,不准包括家人在内的所有人接触,若无法救治,应洒石灰并焚烧。
陛下说,这叫做切断传播途径。
第三,各地官府组织灭鼠,发现老鼠后打死并集中焚烧,用陛下的话说,叫做减少传播源。
第四,医者救助病患时要保护自己,陛下说是做好个人防护,需要面罩、口罩、手套,具体情况臣会与太医令继续商讨。
第五,要求各地百姓勤洗手,吃饭时分食,减少感染概率。第六,陛下说要封锁疫区……”
此话一出,不少大臣开始小声嘀咕,封锁疫区,岂不是害死里面的人?这怎么能行呢?
朱由检将话头接过来,说道:“封锁疫区是为了保护更多的百姓。而且,疫区内有我们的郎中在忙碌,并非不管不顾。”
他心想,你们经历的太少,在后来的2020年,世界上多少城市封城。
虽说吴又可研制的药品不能救活所有的鼠疫患者,但是他《瘟疫论》里提到的诸多做法,与朱由检知道的不谋而合。
对付传染病,无非是消灭传播源、切断传播途径、注意个人卫生、封锁疫区、加强检测、做好救治等几种做法。
对于来自二十一世纪的朱由检来说,太过于稀松平常,吴又可是十七世纪的人,能想到这些难能可贵。
两人昨晚在星光下长谈,一直到东方出现鱼肚白,朱由检才回去睡了会。
估计不到一个时辰,他起床又找到吴又可,先带着看房子,在“京华一梦”里挑了个四合院,然后带着来到这里。
朱由检让他主管惠民药局的事,必须在春天启动各项工作,所有郎中到位,防疫方法被各地官府严格执行。
当前阶段,鼠疫只是在河南、山西零星爆发,处置好了会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处理不好就会如同星星之火,迟早被它烧得死去活来。
大臣们没有意见,内阁首辅黄立极几乎没有立场,只是照皇帝的意思办。
次辅李国普是个直肠子,很欣赏皇帝的雷厉风行,有意见当堂就提,背后不会使阴招。
钱龙锡和文震孟极力提拔东林党人,但是惠民药局需要专业人才,而且是个救人的部门,并没有什么权力,他们根本不看在眼里。
至于剩下的苏茂相,他是从户部尚书的位置提上来的,对于帝国财政比较熟悉,更多时候充当内阁里经济专家的角色,并不参与权力的斗争。
朱由检办完此事,掏出怀表看了看,已经8点50,自己人预测的差一刻到巳时,似乎已经过了。
大臣们面面相觑,在与色目人、西洋人的较量中,己方率先败下阵来。
真搞不明白,咱们输了,为何皇帝还那么高兴。
朱由检不敢高兴,当人家的数学变成那个样子,再过几十年连微积分都搞出来了,我们还是原地踏步,又岂能不落后挨打?
西方天文学建立在数学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同时开普勒在光学方面有了重大突破,并出现更为强大的天文望远镜,无论是观测还是计算都要高出一筹。
就拿已经去世的哥白尼来说,他已经提出了日心说,地球围着太阳转。
可是在大明呢,一会出现的“日食”会被视为异相,说明可能有奸臣当道,作为内阁首辅的黄立极,极有可能在群臣的反对声中黯然辞官。
就连朱由检这个皇帝,也许需要来一个“罪己诏”,向天下人承认自己的错误。
朋友们,多大的差距啊!我们现在不改,等两百多年后,八国联军进了北京城,再去想办法吗?
朱由检盯着怀表,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9:15过去了,大地一片光明,色目人的预测出现偏差。
两方都败了,如果今天没有“异相”出现,只能说他们联手欺君,要治罪的。
冯铨白净的脸庞开始冒汗,他猜准了皇帝的喜好,却没有看清色目人的能耐。和西洋人比,他们似乎差了一些。
十点钟到了,朱由检问汤若望,“先生算的是几点?”
汤若望很自信的回答:“十点零三分,再过十几秒。”
朱由检将怀表给大臣们看,教他们怎么确定时间。分针再有三个格,最长的秒针从最高处跳动十几下,日食就该出现了。
大臣们普遍不信,哪有这么邪乎的?还有人没看懂,不知道怀表怎么看。
三分钟后,天色开始黯淡,原本圆圆的太阳一侧变得黯淡。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部分被掩盖,一半,一多半,直至全部。
整个大地陷入在绝对的黑暗中,朱由检听见有人惊呼,也有人赞叹。
天生异象,为何能准确算出?难道老天爷给了他什么指引?
过了会,太阳一块一块的露出来,大地重现光明。
汤若望掏出一本书,开普勒所写,名字叫《哥白尼天文学概述》,我已经翻译了多半,诸位同僚有时间可细细揣摩。
朱由检比他大方,说道:“交给陈子龙,让他刊印一万份,朝中官员人手一本。”
接着,朱由检没有多说,那副骄傲的神情似乎表示,说了你们也不懂。
我们居住的是地球,李之藻的《堪舆万国全国》都看过吗?上面不是骗人的,地球的确是圆的。
圆的,那站在另一侧的人为什么不掉下去?
几十年后,有个叫牛顿的人搞清楚了,因为有一种叫做“万有引力”的东西,我们站在球上才不会摔倒,也不会掉落。
然后呢,地球围着太阳转,一起转的还有好几个伙伴。开普勒是发现行星运动规律的关键人物,他的著作在西洋非常流行。
还有啊,月亮不是嫦娥居住的地方,它是个寸草不生的卫星,围着地球转。
当太阳、地球、月亮三者运行到一条线上的时候,月亮挡住了太阳的光芒,于是出现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等自然现象。
这不是老天爷发怒,他老人家没什么需要警示的,就是个自然而然发生的天文学现象,诸位大臣多读书,自己去探索科学的奥妙,不准再人云亦云。
朱由检再看冯铨,他的“俏脸”满是失落。
万没有想到,色目人和西洋人比,在天文历法上竟然差的这么多。
既然是赌博,那就需要遵守赌约,流放边地。
朱由检想了想,去辽东吧,那里需要你,过了十五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