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西山刺杀事件
千钧一发之际,手脚被捆的徐应元奋力扑了上去。
葛九思被他撞到肩膀,手一歪,箭射偏了。
朱由检逃过一劫,右脚一蹬,几乎是跳着逼近葛九思,必须趁他下一箭放出之前扑倒他。
朱由检本是有信心的,不料脚被人拽了一下。
他是腾空而起,向葛九思飞奔而去,一只脚被拽住,顷刻间失去平衡。
脚下面是孙之獬,好大的一坨。
他刚才一招未发,朱由检也没打他,只是不小心被误伤,倒在地上缓了会。
刚刚有点清醒,看到朱由检从自己身上跃过,他本能的伸手去抱,正好蹭到朱由检的脚面。
对于“飞行”的朱由检来说,一个力量并不大的拖拽,让他一个踉跄,险些摔倒在地。
几个小碎步之后,朱由检才稳住身形。
这时候,葛九思的弩箭已经指向了他。更近了,这么大个的目标,不可能再射偏。
朱由检两眼一闭,只是本能的向一边倒。
能不能躲过去,听天由命。
他的肩膀巨疼无比,已经中了一箭。如果下一箭不伤到要害,已经是烧高香。
这时候,徐应元却迸发了潜力,再一次扑了上去,正挡在弩箭上。
那支箭穿透了他的身体,从后背射出,却已失去了速度,飞出几步远,落在地上。
这时候,朱由检还在地上。索菲亚却已经赶到,一剑挥出直刺葛九思。
葛九思只是个太监,年轻时练过拳脚功夫,却并不突出。这么多年养尊处优,并没有太强的战斗力。
面对索菲亚极具异域风情的击剑招数,他只是推了身上的徐应元,让他替自己挡下这一招。
索菲亚收了剑,和她刺出时一样潇洒,紧接着要递出第二剑,务必杀了葛九思。
葛九思失去手里的弩箭,相当于战士丢了枪。莫说索菲亚手里有剑,哪怕是赤手空拳,甚至让他一只手,葛九思还是赢不了。
朱由检喊了一声,“别追!保护秀英和梦荷!”
朱由检深知,杀光他们固然重要,但是和田秀英、袁梦荷的安危相比,根本不算什么。
万一他们有漏网之鱼,万一树林或灌木丛丛还有贼人,绝不能大意。
先保护自己人!
朱由检肩头负伤,需要索菲亚多做一些。
她退了回来,见朱由检身边没有威胁,转身去找田秀英和袁梦荷。
后面的护卫快到了,他们的危险警报已经解除。
葛九思侥幸逃过一劫,撒腿向丛林茂密处飞奔。还有地上的胖馒头孙之獬,他爬起身向葛九思的方向跑去。
朱由检看他们离开,今日的一箭之仇会报,但他不会追。
毫不客气的说,他们的命,和自己的命没法比。以后有的是机会报仇,无须以身涉险。
在他身侧不远处,徐应元已经口吐鲜血,那一箭洞穿了身体的关键部位,没法活了。
“陛……下!”
人之将死,朱由检不再怪罪他的叛变,而是主动走近了两步,俯下身来看着他,问道:“徐公公,咱们的人马上就到,先止住血!”
见朱由检替自己按着,徐应元苦笑,说道:“奴婢愚钝,被奸人蒙骗,有负圣恩……”
他发出剧烈的咳嗽,又有不少血涌出,喷到朱由检的身上。
朱由检毫不在意,虽然早知他是魏忠贤的人,可相处那么久,有段日子几乎每天都见,感情还是有的。
徐应元低头看自己的伤口,然后艰难抬头,对朱由检近乎于一字一顿的说:“没……毒,陛下……无……碍!”
朱由检只是肩头挨了一箭,养几天会好,的确是无碍。
可徐应元,他永远的走了。
朱由检站起身,看着密林深处,对着尸首说道:“安心走吧!朕会替你报仇!朕不会牵连你的族人!”
接下来,朱由检没了游山逛水的兴致,带着田秀英和袁梦荷回宫。索菲亚率领部分军卒搜山,抓住跑掉那两个王八蛋。
……
皇帝带群臣登西山,与此同时,四夷宴正在进行中,受到招待的是外国使臣。
所谓四夷,指的是来自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蛮夷。明朝向来以正统自居,他们认为别处都是荒蛮之地,来的都是些不懂礼仪的粗鄙之人。
按皇帝要求,礼部侍郎杨嗣昌主持宴会,光禄寺、鸿胪寺以及兵部都有人参加,在元日将近之时,又是大明新皇帝登基的第一年,周围的多数国家都派使臣前来祝贺。
比如东面的琉球,以及日本互不统属的几个家族。南面的安南、占婆、缅甸,南洋上的吕宋、婆罗、马六甲等。
西面的就多了,别失八里、锡兰狮子国几十个之多,名字都很奇怪。对明朝来说,最重要的是北面、东北面的几个邻国。
这些国家中,朝鲜一直都是最积极的,也是大明最忠诚的属国,三十岁出头的国王亲自驾临。
女真则是今日大明的头号苦主,二贝勒代善率大型使团前来。
代表黄金家族正统的察哈尔蒙古派出大汗的弟弟粆图台吉,而夹在察哈尔蒙古与女真人中间的科尔沁诸部派出亲王博尔济吉特?乌克善。
杨嗣昌代表皇帝接待,他很清楚这一百多号使臣的不同。像琉球、朝鲜、安南这些国家,那是真心实意的臣服,愿意给你纳贡,也接受你的赏赐。
像一些远道而来的小国,你根本搞不清他们到底是使臣,还是假冒使臣的商人。哪怕他们手里有大明开具的堪合,还是弄不清真假。
这些商人来朝廷,只是为了赏赐,曾经出现一个万里之外的小国,一年进贡几十次的现象,来的不是王子便是丞相,其实都是假的。
再说那日本,七八伙人都号称代表日本,其实他们的争斗还没有彻底结束,日本仍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统一的国家。
杨嗣昌最关注的是女真、朝鲜、科尔沁蒙古、察哈尔蒙古。
女真是死敌,这个没话说。
朝鲜是盟友,但是最近被女真痛殴,无奈之下与女真签订盟约,内心还是向往大明的。
科尔沁蒙古是女真的盟友,上层人士婚配频繁,这次来的乌克善,他姓博尔济吉特,姑姑哲哲是女真大汗皇太极的正妃,妹妹布尔布特是皇太极的侧妃,她在历史上还有个名字叫大玉儿,也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孝庄太后。
察哈尔蒙古之于大明,算是敌人的敌人,也就是朋友。在过去的很多年里,明帝国给他不少于百万两的赏赐,让他们出人出力打女真。
效果很差,察哈尔的林丹汗非但没有取胜,反而失去众多蒙古部落的支持,道路越走越窄,今年已经向西撤退,彻底拉开与女真人的距离。
面对北方复杂的局势,杨嗣昌作为礼部侍郎,他要做的是安抚与慰问,先摸清这四伙人的用意,必要时可以谈谈条件。具体如何抉择,他需要向皇帝汇报。
这时,歌舞开始,几十名女子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
使臣们表现各异,诸如朝鲜、琉球等国的使臣,他们信奉和大明一样的礼仪,大家都是读书人,安心坐着并不乱动。
其余像安南、占婆以及日本国的几位,虽然有嬉笑之色,基本还能管住自己。
但是那些西边来的、南边来的,国家名字很陌生的,使臣们纷纷离座,和舞姬又跳又喊,非常的Happy。
杨嗣昌虽然第一次见,却早有耳闻,他不生气,也不是太关心。
毕竟,这些国家与大明的邦交并不重要,最关键的还是女真、蒙古和朝鲜。
今日只是欢迎宴,这些使臣会住在四夷馆,一直持续到元日以后,杨嗣昌还有机会分别沟通。
在杨嗣昌的注视下,几位使臣却发生了矛盾。
其实,杨嗣昌没有刻意安排,但朝鲜国王、女真贝勒、察哈尔台吉和科尔沁亲王最后还是坐在了一起。
他们肯定调位了!
朝鲜国王恨女真二贝勒阿敏,因为今年刚被他撵得到处跑,最后不得不签城下之盟,受尽屈辱。
察哈尔的粆图台吉更恨阿敏,阿敏也恨粆图,彼此间都有仇恨。
来自科尔沁的乌克善夹在中间,被女真人打过,被察哈尔蒙古打过,与女真人结盟,与察哈尔同属蒙古,他们的角色变幻最多。
最先挑事的是粆图,作为察哈尔大汗的弟弟,他亲自来明朝是带着任务的,见到女真人恨不得咬几口,用他并不怎么熟练的汉话说:“二贝勒带了百余人的使团,一路上没少观察山川河流,绘制了不少的地图,是不是明年有攻击明国的计划?”
阿敏的汉话比他流利,回应道:“你们察哈尔放弃河套地区,还不是被我们打怕了?现在快要跑到青海,对我女真还有什么威胁?你们既然不能帮大明起牵制作用,又有何脸面跑北京城讨要赏银?”
粆图的确是来讨赏的,无奈他们的黄金家族不争气,自从兄长林丹汗改了宗教信仰,蒙古部落背叛者越来越多。
现如今,内喀尔喀五部所剩无几,几乎被女真人蚕食干净。外喀尔喀远遁沙漠和草原的北面,轻易不在附近出现。
在他们以为的主战场上,成了察哈尔与女真人的PK,无非多了科尔沁这根墙头草。
科尔沁的确摇摆过,帮着大明打过女真,但是失败了。
现在,他们是女真人的盟友,两者合起来对付察哈尔。
这也是粆图亲自来北京的原因,他们急需要大明提供银两和粮食,否则面临着彻底的崩溃。
他们甚至还需要大明的军事支持,帮他们顶住女真人的进攻。
当粆图遇到阿敏,两人互相呛声是正常的。
朝鲜国王劝他们善良,这俩人却越说越来劲,脑中想着战场上那些人,彼此都有兄弟死在对方手里,也有人畜被对方掳走。
到了最后,粆图最先抄起家伙,跨过桌子就要打阿敏。
阿敏久经战阵,没什么好怵的,抓起屁股下的椅子,和粆图扭打在一起。
好好的宴会,他俩同为使臣,竟然大打出手。
主位上的杨嗣昌一直盯着,见他们动手,嘴角抹过一丝不经意的笑。轻轻招了招手,把他们拉开。
想打架的话,让他们回草原再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