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隐居陋巷,借米充饥,自编草鞋,过着清苦的生活,也不愿应楚威王高薪聘请而赴楚相之位。从老子的自然无为、少私寡欲、贵柔守雌的思想,到庄子的无己无功无名、逍遥放达的精神境界,无不说明道家与儒家的不同之处。道家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固执地守护着人的精神的尊严,辛勤地开垦着人的精神的荒漠,把人生从一切无法消除的痛苦和灾难中拯救出来,超越人生困境和世俗情欲,使人获得一种宁静的自由和圣洁的心境。老子和庄子都是隐士,但他们又不同于一般的隐者。他们的退隐不单单是为了规避无法改变的罪恶现实,也不仅仅是为了避免为虎作伥、助纣为虐,更重要的是为了寻求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自由。或许正是因为这一点,道家在韩非子的显学排行榜上名落孙山。可以说,春秋战国时代所涌现出来的大批隐者的现实生活,以及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对隐者生活的亲身体验,正是道家思想产生的社会基础。而孔子和孟子则远离隐者的生活体验,因而,他们的思想历程必定不同于老子和庄子。
战国末期的思想家荀子总结了先秦各学派思想,他在《解蔽》中谈到庄子时指出:”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意思是说,庄子只重视代表自然的”天”,因此而忽视了”人”,即用自然掩盖了人。荀子进一步指出,像庄子这样来理解”道”,那只能是人对自然的一种因循依顺。其实荀子只看到了问题的一面,问题的另一面恰恰是,庄子沿着老子”道法自然”的思路,对人的精神自由作了有益的探索,把人对自身的认识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这怎么能说是”蔽于天而不知人”呢一、韩非子用人思想要述韩非子是战国末期崛起的法家学派中最有代表性的大思想家,身处古代中国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过渡的历史巨变之中,这位极具时代使命感的哲人以其审视的目光、冷峻的思考、理性的分析,为当时的社会及其最高统治者献上了一份精湛周密而又切实可行的治国方略,其中的控制论思想尤其展示了这位先哲在国家行政管理中的睿智与深刻。今天,认真研究韩非子的思想,我们不难发现,虽然时代不同、对象各异,但仍有其借鉴价值。
(一)“循名责实”―实施控制的基本过程杨欣在她的文章’韩非子的人才观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中是这样论述“循名责实”的:首先也是指出何谓“名”与“实”。具体来讲,就是要依下属的职务去追究其应有的功效、实绩;以下属的言论去衡量他所做的事和所取得的功效是否与其“言”相一致。根据名和事实是否相符合来确定是非,凭借对事实的检验来审察言论,这正是韩非实施考核的原则。他历来主张“:听其言而求其当,任其身而责其功。”(《六反》)听取下属的言论而要求它与事实相符,任用下属工作而责求检验他的功效。
而周碧晴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刍议”一文中这样分析:“形名术”,就是“循名而责实”,也就是按照官职名分来追究他的实绩,用下属的言论去衡量其所做的事和所取得的功效。在领导者周围的人员往往很复杂,有真才实学、富有才干的能人,有阿谀奉承、平庸无能之辈,还会有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如何从这些人中去识别雄才、真才和蠢才?这就需要形名术。应该说,法家的形名术是一种控制术,其目的是发现和纠正用人不当的管理行为,以保证各管理环节都能在法制的约束下正常、高效的运转。
本文作者认为,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已经找不到“循名责实”的概念,但工作考核的要求则早已牢牢扎根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之中。今天,工作考核的对象虽然已从韩非时代主要针对各级管理人员“(吏”)扩展到了全体职工,考核的时间也由随机演变成为定期,考核的内容亦在不断发展、变化,考核的手段也在不断革新、完善,但是,工作考核的实质却始终没有变。它所发挥的“择优选能”、“奖勤罚懒”的激励效用将会在当今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二)“一职一官,一官一职”
李保丽在“韩非的管理思想及其启示”中关于此思想论述如下:韩非说“:君臣不同道,下以名祷。君操其名,臣效其形。形名参同,上下和调也。”(《扬权》)意思是说,君主与臣子从事工作的内容不同,原则不同,臣子向君陈述主张,君以此检验臣下的事功,如果这二者结合得好,上下就协调了,就会有较高的管理效能。因此,他反对“事必躬亲”式的领导方式,要求君主“持其大纲、疏其节目”,主张“威不二措,制不二门”,《(有度》“)使事不相干”,“使人不兼官。”《(以用人》)这就指出了君主权威的绝对性和唯一性,官吏明确的分工和独立的职责范围,使之各司其职。这样才能减少管理中内耗,避免人事公务上无谓的扯皮现象,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级官吏的专技特长,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陈耀林在“韩非用人思想初探”中则论述如下:专职专责。专职专任,不兼官兼事,是韩非有关用人的理想境界。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韩非主张一人一职。他说“:人臣之忧在不得一,故曰: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在《外储说右下》中他比喻说“:令王良、造父共车,人操一边辔而入门闾,驾必败而道不至也。令田连、成窍共琴,人抚一弦而挥,则音必败曲不遂矣。”王良、造父都是驾车的能手,但如让他俩共驾一辆车,就上不了道,对不了门。田连、成窍都是抚琴专家,但如果两人共弹一张琴,曲必不成调。只有分工明确,不兼他职,才能“争讼止,技长立,则强弱不角力,冰炭不合形,天下莫得相伤,治之至也。”
依本文作者看来,韩非的这一用人之术的确十分高明,其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而言,确实启示良多:首先,它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一职一官,才能提高管理效率。韩非曾经做过一个极为生动而又贴切的比喻,他说,一个鸟窝如果有了势均力敌的两只雄鸟,它们就会斗得你死我活;一个家庭如果有两个当家人,那么,做事就不会有功效。同样道理,作为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