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的措施主要有:
(1)看对方是否具有签合同的资格。一般而言,只有具备法人资格才具有签订合同的资格。签订供销合同应是企业法人代表,如系他人代签,应持企业法人代表授权委托书。因此,签订合同时,应先验证对方有关证明。
(2)看对方的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超越这个范围的合同属无效合同。
(3)看对方注册资金数额,一般合同金额以不超出对方注册资金为宜。
(4)要注明合同履行地点、交货时间、产品质量标准和付款方式、双方权力、义务及违约处罚等。
13.商务谈判防骗方法几种
(1)蘑菇战术。这种战术利用谈判之机,反复与对方接触,为『摸』清对方底数,只听取对方意见,自己不做表态。待时机成熟,在对方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提出某种方案,使对方措手不及,从而在谈判中占了上风。
(2)人质战术。在商贸活动中,一些商人常采用把金钱或货物等作为"人质",迫使你就范,不得不答应对方提出的条件。
(3)出假价格。即买主利用出高价或卖主利用报低价的方法,排除交易中的其他对手,而等最后成交时,假出价格一方,如作为买主,又大幅度降价;如作为卖主则大幅度提价。这时,另一方虽然因价格变动而不愿成交,但由于其他买主或卖主早已被排除,也不得不忍痛割爱,只好受损失。
(4)故布疑阵。在谈判时,故意将有关资料让对方发现,而这些资料却是伪造的,有意让对方看的。对方误将这些假资料信以为真,哪知这正中其圈套。
(5)故意犯错。在谈判中,有人故意造成计算错误,或在行文中偷换某些概念,如将"总收入"故意写成"净收入"等,使受骗一方一时不易发觉,从而欺骗对方,获得更多利益。
(6)无中生有。有的隐瞒事实真相,有的采用虚构事实、无中生有的方法。这种方法以"有"的假象掩盖真正的"无",使人信以为真。
(7)好人坏人把戏。这是向对方施加压力的一种方法。在谈判中,同一边的两个人意见不一致,态度不同。一个充做黑脸,态度强硬,寸步不让;而另一个充做红脸,态度可亲、并故意做出让步,好像不管那装黑脸的同意不同意,他送给对方一份人情。对方一看这种情景,自然会同意成交。原来二人合谋,骗取对方。
14.仔细审核质检标准有助于防止定金诈骗
有些骗子在业务协议中设置根本达不到的质量验收标准,或无法实施的加工图纸,使加工承揽方违约,以达到骗取质量保证金等费用的目的。如北京海淀一金属加工厂伪造了该厂与上海某厂签订的加工铝盖合同,以此为诱饵,分别与北京三四家工厂签订加工铝盖合同,后以承揽人加工的铝盖不合格为由终止合同,没收几家企业质保金数万元。
防止定金诈骗的关健在样品的验收,因而在合同中要严格规定和仔细审核质检标准,切莫误入陷阱。
在成功的路上 第二章谨慎选择行业
越是容易进入的行业,超容易被淘汰;越是热门生意,越容易摔跟头。记任这样一句话吧:只有赔钱的老板,没有赔钱的行当;只有疲软的商品,没有疲软的市场。
一、选择你感兴趣的行业
个体经营的最大好处就是拥有海阔天空的选择自由,即选择自己所热爱的行业的自由,正是这种自由使自我创业所遇到的艰难坎坷没有白费,尽管注定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你还是义无反顾地追求自己情有独钟的事业,因为你能够从中发现自己的价值,找到自己的目标。
选择干哪行是你面临的最重要抉择之一。因此,要选择能为你带来成就感和目标感的职业。世界上有很多不幸是由于工作中的不顺心酿成的。工作上的不满情绪往往波及个人生活,影响家庭和睦。这就是为什么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行业的原因.而且这也使你对自己、对事业都充满信心。所以说,入错行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浪费生命。
在决定你的私营公司进入的行业时,你很有必要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
在这个世界上我能做什么事情,我想做什么事情?
当家人、朋友好心好意的建议不绝于耳,自己对自己又心存顾虑时,这个问题就显得十分渺茫。很多时候,我们转向了被认为"安全稳定"的行业。还有时,别人总是从一开始就想打消我们创业的热情。
选择干哪行并不容易,在情绪波动时期尤其如此。有些人工作半途被解雇,他们可能急于回归到就业大军里,因而饥不择食地抓住眼前的第一个机会。而财务危机使另一些人急功近利,一心挖掘致富捷径。抵制这些压力、在一头扎进去之前认真反思、面对自己的内心非常重要。
事实上,在当今社会瞬息万变、裁员风行以及注重发掘外部人才的经济形势下,并没有绝对"安全"的职业可言,当前的形势变化莫测,今天绝对有把握的事明天就成了过眼烟云。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于整个经济形势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像在大学教书和在『政府』部门供职这样安全的行业也破天荒地经历裁员。全球经济以及科技的突飞猛进产生了瞬息万变的经济体制,即使是ibm这样的电脑巨人也面临解体的危机,以至于不得不改变其一贯奉行的不裁员政策。
既然任何行业都前途未卜,你只能尽量选择自己发自内心喜爱的行业和工作。如果你开办的私营公司进入的行业,你一点兴趣没有,也就难以保证有足够的热情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选择你最熟悉的行业
究竟要经营什么行业为好?通常并不是凭生意人的主观愿望或兴趣所能决定的。这是说,并非生意人自己想干什么,就一定能干得了的。还要考虑生意人本身的经验学识与财力,以及社会需求等条件。
曾经有过这样的事情,有两位分别叫伯特和乔的美国人,原先合伙在纽约开办了一间汽车修配厂,生意做得相当成功。但时间一长,便感到有点腻了,不久,两人干脆卖掉汽车修配厂,然后去到迈阿密。两个发现自从地产建筑热在此兴起之后,一直长盛不衰,感到"混凝土预制件"这门生意有奔头,于是把一家研制这种建筑材料的工厂股权买下来。可是,他们两人都是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