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78 章(1 / 1)

崇祯聊天群 叫天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脱离掌控的苗头。

说句实话,皇太极对多尔衮和多铎两人,是一直有防范的。如今这种情况,让他有些不安,随后决定,派人去朝鲜了解真实情况。

忙完了这些,皇太极又转头看向明国京师方向,心中那叫一个愁啊如今明国加强了监管,严查沟通大清的情况,以至于那边的消息都难以传到沈阳来。一年时间,宁完我竟然就只传了一次消息过来。还有白养粹,前去购买红夷大炮的,却犹如石沉大海,一点消息都没有唉,不能知己知彼,这仗难打了啊

这时候的皇太极,份外地怀念起那些晋商

他也曾试图再重新找些晋商,恢复原本的物资和消息渠道。可是,去年初的时候,那明国皇帝,年纪轻轻,竟然还真敢下狠手,把晋地的大商人和军政官员杀的杀,抄家的抄家,基本上和大清有过来往,或者为那些晋商提供保护,收取钱财的那些,全都下了死手,以至于现在的晋地,和大清通商的事儿,是个禁忌话题,压根就没人敢做。否则有钱赚,没命花那么大力度的杀戮,至少短期内不用想了。据说,晋地那边的民间有一句谚语在流传:清了晋地,富了崇祯

想到这里,皇太极的脑中又闪过前年在京师城头远远看到的那个年轻皇帝,他不由得感慨,自己还是低估了他啊不过朕是不会输的,朕知道大清的优势在哪里,以后朕定会重视你们,定会遵循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先汗以十三付盔甲起兵就打下了这么大的江山,朕绝对不会再败了

在皇太极暗暗发誓的时候,废太子豪格,却在他自己的府里发飙。反正从科尔沁回到沈阳后,他的脾气就一直很大,光府里的汉奴,都不知道打死多少个了。

今天沈阳城内的消息,说皇太极有可能要立阿敏为皇太哥,豪格就大发一次脾气;明天沈阳城内的消息,说皇太极有可能要立济尔哈朗为皇太弟,豪格就又大发一次脾气;还有代善,甚至岳托,阿济格等等,都有类似的谣言,这让豪格都不知道发了多少次脾气了。

在这些天来,钱富贵的日子也不好过。他至今还心有余悸。他没想到豪格从科尔沁返回后,就把他叫去,先是问了海兰珠是否还在群里,他因为得到崇祯皇帝的嘱咐,就断然否认了。没想到的是,豪格竟然问他是否给明国通风报信因为豪格记得,那个群主在朝中是有关系的

863 背景

钱富贵的急智还是有的,立刻向豪格表示,自己是豪格的忠实奴才,也因此,那个群主就很不待见他。原本他都想主动退群的,只是为了能帮主子探听消息,不得不违背心意,继续留在群里,一直不说话,让群主忘记了他,又怎么可能去和那个群主通风报信呢

豪格自然也知道那群主对于所谓通虏的人是深恶痛绝的,他还在群里的时候,钱富贵也没少被骂,这么想着,他就放过了钱富贵。不过因为钱富贵一直给他禀告一些明国的鸡皮蒜毛的事情,如今太子之位被废,也他无心再听,就把钱富贵给晾一边去了。

由此一来,钱富贵这边,就没法第一时间知道崇政殿内发生了什么事情。

对于这个事情,崇祯皇帝也知道了,吩咐钱富贵这边小心行事,安全第一,不用刻意去打听消息。反正这一年的重点,应该是国内,至于辽东那边,就继续在海州那边屯兵屯粮,给建虏以压力,等到有好的战机再说了。

京师那边,不管是内阁还是司礼监,对于那变相的收取个人所得税的章程,还在草拟之中,崇祯皇帝也不打算等下去,就离开苏州前往生丝集中地,南浔镇。

一路过去,江南这边,似乎更为繁华。沿路所见,田地上种植的,不再是水稻粮食,而是桑棉等经济作物,特别是桑树为最。

对于这些,崇祯皇帝事先有过了解,也明白一些。无非是江南这边的百姓见种植桑棉等经济作物更为赚钱,就全都改稻为桑,不似后世一部电视剧上所说,是朝廷要求改稻为桑,而是百姓自发的行为。原先大明的粮仓之地,在十六世纪末期到十七世纪初期的时候,已经成为缺粮之地,而湖广则成为天下粮仓。即“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原本的“苏湖熟,天下足”的格局。

其中,湘潭是湖南内部最大的米谷集散地,而汉口则是湖广、四川米谷最大的交易市场。粮食沿着长江往下运,输送方式也很简单、方便。

当然了,苏湖这边,也不是一点粮食都不种。一般来说,大概的比例,是三七开,即三分粮食七分经济作物。

崇祯皇帝一边任由马儿慢步跑着,一边想着这些事情。忽然,听到了田贵妃的声音:“老爷,这一路过来,好像有不少人往前面去,看着该不会是有集会吧”

崇祯皇帝听了,回过神来看看,便笑着问道:“是不是有机会,问问便是了。”

他知道田贵妃喜欢看热闹,便稍微一示意,自然有一个锦衣卫便衣离开队伍,过去拦了人问情况。

不一会,那名锦衣卫便衣便回来禀告道:“老爷,夫人,这些人都是专门的雇工,在养蚕方面多是老手,从四面八方赶过来赚钱的。还有一些则是棉花种植方面的老手,要赶去更远的市镇。”

“嗯”崇祯皇帝听了,稍微有些不解,便看着那锦衣卫便衣嗯了一声。

或者这名锦衣卫便衣不擅长这个,他顿时有点紧张,便连忙补充道:“江南这边的人家,家境好一些的,都不会亲自动手去做养蚕、织布之类的事情,都会雇佣一些熟手。”

这一次,崇祯皇帝听明白了,合着江南这边已经开始出现资本主义的苗头了,出现大规模的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了。不过仔细想来,似乎也很正常。就如同地主不会亲自下地种田一个道理,有钱人也只会去剥削别人的劳动成果,才能获取更大的利益。

对于这种情况,崇祯皇帝有很大的兴趣,便对这方面更为关注,甚至都亲自随机去问了几个人。最后得到的结果,果然是如此。

在这江南一带,已经出现了一些专业化的集镇。有以盐业为主的集镇周浦镇,有榨油业为主的市镇石门镇,还有笔业市镇善琏镇,窑业市镇干家窑镇,编织业市镇唯亭镇、唐市镇,刺绣业市镇光福镇、下沙镇等等。

这些市镇,都不是官府指定建立的,而是因为地理交通等因素,最终自发形成的。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