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的打击之下,很可能会爆发冲突,这是可以利用的一点。”
在原本的历史上,也确实如他们所说,在一六三七年发生了岛原之乱这次的战乱,是德川幕府时代最为严重,规模最大的一次。
十五万人左右这个数目让多尔衮和多铎都听得吃了一惊:倭国才多少人,难怪德川幕府要禁教
多尔衮在英俄尔岱说完之后,沉思了片刻后问道:“这丰臣国松随你来朝鲜的意思,是要我大清帮他复国”
其实,此时的倭国,远比清国要大,人口也要多。不过对于多尔衮等人来说,他们相信自己的战力,倒也没觉得一定不可能。毕竟他们现在的对手乃是明国,明国比起倭国,不知道要大多少倍
英俄尔岱听了点点头道:“丰臣国松确实是这个意思,他说只要大清能借给他一支强军,他打出自己的旗号,必有诸侯会响应他。再利用好了天主教徒这股力量,复国不难。到时候,他愿与大清结为兄弟之邦,一起对付明国”
说到这里,他又解释了一下道:“他听到我大清能打得明国毫无还手之力,甚至把朝鲜都掌握在大清手中。他就觉得,我大清比起他爷爷那个时候还要强大。因此只要从大清借到强兵,他复国的信心很大”
“呵呵,他想得美”多铎听了,不由得嘲笑道,“空口白话地说了几句,就想让我大清为他卖命”
这事情关系重大,不过多尔衮对于多铎的说法,并没有持反对意见。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后,就对英俄尔岱说道:“限制他的活动,不能让他乱逛。我让人准备下,让他看看我大清精锐军卒的实力”
“什么意思”多铎一听,不明白了,转头问多尔衮道,“哥,你不会真同意借兵给那倭人吧”
多尔衮听了,脸上露出一丝笑容道:“我就是要让他确认,我大清确实是强兵而后,他要想借兵的,先要拿出诚意,比如说,支援我大清粮食。至于最后是不是借兵给他,就以后再说”
一听这话,多铎不由得又“啪”地一声,双手用力一拍道:“好,这个主意好,我赞同”
英俄尔岱听了,脸上也露出赞同之色,显然他们其实都没把这个丰臣国松看得太过重要。
不过英俄尔岱稍微犹豫了一会后,便又提醒道:“这个事情,是否要禀告给沈阳那边”
“禀告什么”多铎一听,顿时不高兴地说道,“皇太极自己都一脑袋包,那还有什么心思去搞其他事情这事就这么定了,不要多做主张”
他说这话,其实是藏了私心的。一如之前的打算,他丢失了那么多粮食,如果在眼下这种时候,大清如此缺粮的情况下,他这边能搞到粮食,那说不定之前的事情就能免于追责了
769 大清的霉运
多尔衮对于自己这个弟弟的心思,自然也是一清二楚。他正想着法子要给多铎脱罪,肯定不会错过这个机会,更何况这个机会是他自己找出来的。因此他也吩咐道:“就按你主子说得做吧”
英俄尔岱听了,不敢违背,连忙答应下来,只是他心中有点奇怪,不知道辽东那边发生什么了,皇上怎么会是一脑袋包呢
事实上,多铎确实没说错,皇太极确实是一脑袋包,刚回到沈阳。此时的他,再没有心思去装腔作势,把坏事变好事了。不是他不想,实在是盖州一战,不但建虏损失惨重,而且蒙古诸部的盟友都跑了,这样的后果,他也没法把坏事变成他的好事。
看到他领着残兵败将,带着一群伤卒回来,迎出沈阳城的太子豪格和重臣阿敏都大吃一惊。有心想问个明白,怎么会这样,可皇太极阴沉着脸,压根就不说话,让他们也不敢当面问。
不过纸包不住火,这么多人回去,盖州战事的情况不可避免地在沈阳城传开了。
听说皇太极亲自领军去打盖州,不但没有打下盖州,反而损兵折将,狼狈而回,顿时,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原本他们看到皇太极回来时,以为虽然损兵折将,损失有点惨重,但肯定是把盖州打下来了。如今才明白,原来盖州还是明军的盖州,竟然没打下来就回来了
这一下,沈阳城内的声音,私底下就有点多了。
盖州城并不大,远不是宁远锦州这种坚城可比。大清皇帝可是御驾亲征,带走了那么多粮食和精锐兵力,结果竟然打不下盖州,这是怎么回事
许多人基于建虏以往的战绩,觉得此战有点不可思议按他们的想法,此战肯定是要胜了的啊可最终竟然是败得如此之惨,盖州还在明军手中,那这中间,到底是出了什么原因,才导致大清如此惨败
“要我说啊,明军本来就善于守城,这支明军的火器又多,能守住也就不奇怪了”
“火器多又怎么样我们大清将士可是一个打明军很多个的啊,这种大战怎么就输了呢想不通,我想不通”
“对,我也觉得不能就这么算了吧,明军有火器又怎么样了,我们完全可以按照以前那套做法,把他们的火器消耗掉啊”
“什么做法”
“我们以前和明军对阵,他们不是全都鸟铳么我们假装进攻,引得他们纷纷射击,把装好的火药耗掉,然后不就可以发起冲锋,一战而胜了我说得就是这个道理,你们说怎么样”
“对了,还有那个,明军结阵在那里,怎么都要先打破他们的阵型再攻吧别的没有,我们大清和蒙古人的弓箭手不少吧压上去射上几轮,就不信那些结阵的明军还能继续站那,估计早已四散而逃了”
“”
私底下的议论纷纷中,大部分人都觉得明军之所以能守住城池,完全是自己这边指挥不当。他们代入指挥角色,用以往的经验,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感觉这仗打得很是窝囊。
阿敏在自己的府里,听到了具体的战况,知道了外面人的议论后,心情大好,私底下不顾皇太极的禁令,摆了一大桌子酒菜享用。
之前的时候,他被皇太极打压得没脾气,看到莽古尔泰被监禁的下场,让他觉得以后只有臣服皇太极这条路可走了。没想到,这一年,竟然出了这么多事,他那颗不甘心的心,又开始蠢蠢欲动了。
综合他收到的消息,如今这一次大败仗,有很多人对皇太极的能力产生了怀疑,觉得大清怎么样都不可能输得这么惨
就阿敏自己来看,他一下就看出了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皇太极太心急了,想着速战速决,结果战术上接二连三地出错,才造成了如今这个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