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上,有一群明军将领正在看着码头的情况。在他们簇拥着人里面,有五名身穿黑色飞鱼服的人,让人一看就知道是锦衣卫校尉。而这几个锦衣卫校尉,如今却还簇拥着一名身材高大的文官。
这名文官非常醒目,穿得是绯袍官袍,在一群军将中,犹如鹤立鸡群,非常醒目。不管码头上还是船上,只要有人看向岸上,第一眼便能注意到他。毫无疑问,这人自然是登莱巡抚卢象升了。
船上这两名明军将领看得吃了一惊,他们没想到登莱巡抚竟然在码头等着他们。同时他们也为岸上的那些明军士卒吃惊。他们两人都是久在军中之人,自然一眼就能看出岸上那些明军的精锐。不说身强体壮,只是这军纪就让他们大为吃惊了。这还是以前听说过的东江明军,那些从辽东腹地逃出来的汉民么
两人互相看了一眼,都能看出对方眼中的吃惊。他们一下便能明白过来,之所以东江明军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肯定是因为登莱巡抚的原因。这么想着,他们又转回头看了下平台上显眼的卢象升后,便不敢怠慢。立刻动了起来,从摇摆的船上踏足码头后,便匆匆往岸边平台而去。
或者同样是船上坐久了,两人的步伐一开始显得有点虚,不过快到岸边时,似乎已经调整过来,走得也有力了。
只见他们两人到了卢象升前面,当即抱拳大声禀告道:“末将黄得功左良玉奉阁老之命,前来向中丞大人报到”
“两位辛苦了”卢象升面露微笑,点点头说道,“一共到了多少人马”
左良玉似乎更机灵一点,抢先回复道:“回中丞大人,一共五百零二十三骑,不过路上不顺,如今只有四百九十七骑了”
卢象升一听,眉头一皱,脸色严峻了一点,马上吩咐道:“二十六名将士要按阵亡算往上报不,这样,你们回头把牺牲之将士姓名、籍贯等报给本官,本官为他们向朝廷申请入大明忠烈堂。”
要进大明忠烈堂,自然是要审核的,不是想进就能进的。如今由登莱巡抚申请进大明忠烈堂,等于是由他作保。以登莱巡抚的身份,基本上入忠烈堂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黄得功和左良玉一听,脸露大喜之色,连忙答应一声。对于手下兵卒的死,他们当然是希望能有个好的交代。如今能入大明忠烈堂,不但他们的英灵能永享香火,还能惠及他们的家人,这已是当兵最好的下场了。
卢象升抬头望了眼码头上的混乱情景,而后向黄得功和左良玉吩咐道:“整队完毕后,先在岛内歇息恢复,地方都已经给你们安排好了。”
“末将遵命”黄得功和左良玉同样回头看了眼码头混乱的场景,脑中闪现出岸上明军将士那挺直的身影,不由得心中微微有点羞愧,连忙大声回应道。
黄得功在回应之后,稍微犹豫了一会,便又抱拳道:“中丞大人,末将何时便能出击”
他心中还是有点不服气,不管如何,他们可是关宁军中的精锐,是骑军,如今只是因为坐船久了,所以表现有点不堪也算情有可原。他想在陆地上,找回他们对东江明军的一种优越感。
卢象升听了,倒没想更多,只是回答道:“静等军令便可。不过有一点你们可要记得,尽快恢复,随时待命,本官不希望看到战机出现,军令下达时,你们还未恢复好”
左良玉一听,心中埋怨了黄得功一番,他要不说那话,还不会引来中丞大人的这些话。不得已,他又抱拳和黄得功一起表态道:“末将遵命”
卢象升不再理他们两人,转头看向他身边的卢大道:“算算时间应该差不多了,你也出发吧”
362 谁才是大明最强军
一听这话,卢大抱拳领命,另外也有一名锦衣卫校尉同时抱拳,而后他们两人便大步往码头走去。
看着他们离去,魏木兰心中不由得有点意见,不过并没有说出来。而是进入聊天群,向崇祯皇帝私聊禀告道:“陛下,山海关派出的五百骑军已到石城岛,如今休整待命”
崇祯皇帝听到系统提示,上去一看,给魏木兰打赏了一点成就值,算是有了回应,而后退出来重新观看新军总教习茅元仪对那些宦官监军的打分和简评。看完这些之后,他又看了那些宦官监军对所辖90名新军士卒的打分和简评。当然了,这些打分和简评都是私下里完成的。
崇祯皇帝着重看得是宦官监军的报告,从中不但能看到那些新军将士的情况,还能从宦官监军的报告中,看到他们掌握新军将士的情况。
此时已是崇祯三年三月中旬,新军士卒的训练过去了一个月。能看出来,那些宦官都很尽心,至少从报告中看,除了极个别人之外,其他都了解管辖的90名新军将士情况。
对于这一点,崇祯皇帝是比较看重的。至少在以后成军之后,他也要求这些宦官至少要了解每一名新军士卒,这样才能牢牢地掌握这支新军。
看完这些后,他就把报告丢在一边,而后拿起自己的一份新军备要来看。以前的崇祯皇帝,也有这种备要,比如那个臣子比较入眼的,就提笔写在屏风上,一眼能看到。
不过如今的崇祯皇帝并没有这么做,他还是习惯用纸张来记录。这支新军的训练重点,从大方面来说,主要是四个:
一,令行禁止。
二,队列配合。
三,军队荣誉感培养。
四,忠君。
其中第一和第二点主要由茅元仪根据戚继光的兵法进行训练,第三点和第四点就要靠宦官监军来做了,不停地洗脑。
不过崇祯皇帝想象,这第三点自己也要去提醒提醒。军队荣誉感的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如果是强军,自然会有强军的傲气,这荣誉感就好说,但新军刚成立,且都是从各边军中抽调出来的,这一盘散沙,还需要荣誉感来凝聚。
另外,他还想赋予新军的荣誉感更多内容。这支军队,就是要和大明以往军队不同。
想了一会后,崇祯皇帝便摆驾京营。这一次,他不是便装,而是用了皇帝的全套仪仗。
自从抄了左都御史曹于汴,提拔了温体仁为首辅,以及他举荐的人为辅臣,且分股份给各大衙门后,崇祯皇帝出宫的事情,基本上没多少人反对了。他去京营,都很顺利。
皇帝一个月去了京营看望新军三次,这让京营士卒都格外羡慕。这种新军和其他军队的不同,无形中也培养了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