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4 章(1 / 1)

崇祯聊天群 叫天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回复道:“说出来吓死你,我就不说,你咬我啊”

“”海兰珠无语了,一会后才恨恨地回道:“让我咬你,凭你也配”

不过群主不说,她还真一点办法都没有,谁让人家是群主,他能管着别人,别人却拿他没办法

崇祯皇帝才懒得理她了,不过因为她的蒙古人身份,倒是想起了河套平原的事,不知道延绥巡抚和京师这边派出去的探子,什么时候会有消息反馈回来

在他略微有点头疼这时代通信的不方便时,正有一骑快马飞驰进建虏大营,直奔中军帐去。

没一会,探马便跪地向主位上的莽古尔泰大声禀告道:“主子,明军增兵了,看旗号是明国山海关总兵何可纲领军。有一两万人之多,且携带大量粮草物资。奴才等人一出现,明军便派出大量夜不收,令奴才等不得近前。”

“什么”莽古尔泰一听,顿时站了起来,把面前案几上摆着的大盘肉食撞翻了也不知道,“明军这是要干什么”

他原本以为这一次过来,虚张声势之后,明军肯定躲在城里不敢出来了。一开始也确实如此,之前的明军夜不收纷纷回城,倒也让他感到很是轻松。

可没想到,现在探马来报,明军竟然还大规模增兵了这是什么意思,难道要打打仗

莽古尔泰想不明白,不由得怒吼一声道:“再探,务必搞清楚明军的动向”

“喳”探马大声回应,不敢有一丝怠慢,重新出营帐而去。

与此同时,锦州城总兵吴三桂亲自在城门口迎到了何可纲,没有丝毫的少年得意,而是以叔父相称。

何可纲倒也不敢托大,同样笑容满面,不过,他记得孙承宗的交代,第一时间对吴三桂说道:“吴大帅,奉阁老之命,锦州城内要多布疑兵,让建虏高估我军兵力。等看建虏动静,再决定下一步。”

孙承宗基于宁锦一线没有打大仗的实力和物资基础,但又要尽量吸引建虏的注意力,甚至调动建虏兵力,就和建虏一样,定下了虚张声势之计。不但兵力上进行了夸张,连携带的一车车物资,其实也都是假的。

对于这个计策,吴三桂自己稍微有点不以为然,觉得对面的建虏就一个旗而已,说不定可以打一打,万一打赢了的话,岂不是可以直捣沈阳

然而,他身边的人却劝住了他,苦口婆心地再三提醒他,一定不要忘记老爷和舅老爷的叮嘱,建虏虽然只有一个旗,但他们知道没有退路,一旦真打起来,能不能打赢是个问题,就算能打赢,那自己的损失会有多大

况且就算直捣沈阳了,那能不能打下来呢万一朝鲜的建虏回防速度快,切断了后路,你吴三桂还能领军回来么

虽然吴三桂是一方总兵了,可在这些老人眼里,却还是乳臭未干的少爷而已。没有这些老人的支持,吴三桂也无奈地接受了他们的忠告。

不过明军这个真实情况,莽古尔泰在短时间内却不可能知道。他在听到探马回报,说锦州明军数量之多后,他就紧张了。

他无法分清这是不是明国皇帝为报京畿之地的仇,而调集了大军准备攻打大金还是说要做其他什么事情在皇太极如日中天之际,他更是怕做事出问题而导致皇太极的趁机问罪。于是,他一边再度派出大量探马布满锦州附近,一边快马回报沈阳,说明锦州明军的异常,要求增援。

这时候,沈阳已经是代善坐镇了。他一听之下也不敢怠慢,连忙派出了手中的兵力,前往支援莽古尔泰。

毕竟大金最大的敌人就是明军,而且是宁锦明军,明国皇帝下旨调动明军大举来攻打大金,也是很有可能的事情,毕竟明国人好面子的事儿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这时候大金国内实力空虚,又不能影响大汗在朝鲜的战略,就唯有全力以赴对付锦州明军,不让他们趁机捣乱了。

于是,高应元把莽古尔泰所部的异常禀告给了崇祯皇帝,只是限于他的级别,只能禀告一些兵力进出大营的事情。不过钱富贵那边却也禀告了沈阳建虏的动静,说有建虏开拔往南去了。

崇祯皇帝结合两者的情报,并召集了熟悉辽事的祖大寿和刘兴祚分析情况,大概把建虏的应对之策分析了个七七八八。

于是,这个结论又通过刘王氏和魏木兰,在第一时间反馈到了孙承宗和卢象升那边。

361 报到

石城岛位于黄海北部,长山群岛东端。北距庄河7里左右,东距寿龙岛也是7里左右。

这岛大概有25平方公里左右,岛上林木茂盛、植被良好,是东江明军的一个驻点。

这里的明军并没有多少,码头更是简陋,不过此时却一反以前冷清。海面上,密密麻麻地全是船,且有三艏一号福船,很大,船上还都是人。隐隐地,在海面上竟然还能听到马嘶声,很是奇怪。

简陋的码头,早已拥挤不堪。先行靠岸的船只上,一队队的明军在军官的吆喝之下排队走下船。能看出来,应该坐船的时间比较久,一个个走得东倒西歪的,甚至还有走在踏板上时掉下水的,顿时又引得一阵手忙脚乱,喧闹声响成一片。

在其中一艏船上,并没有很多人,和其他船只一比,明显比较空旷。在船舱里面,有两名明军将领跪坐着,正在说着话。

“卢巡抚真能领着东江那些人歼灭建虏的护粮队我始终有点不信”

“我也有点不信,歼灭和击败相差远了去而且建虏护粮的话,肯定要派精锐。据说第二次还是故意引诱卢中丞去的,结果还是差点全歼,实在难以相信”

“对啊,就是这个理卢中丞确实厉害,当初在昌黎城外也是见识过的。不过那一战,据说卢中丞的家丁死伤殆尽。没了那些家丁为帮手,就靠东江那些人,呵呵”

很显然,这两名将领都看不起东江的明军。不过这也难怪,他们身为关宁军的骑军精锐,那可是正儿八经的正规军;而东江的明军,其实就是一些辽东逃到岛上的汉人而已。在他们这些正规军的眼里,能有几个战力

他们两人正在说着话,忽然船外的亲卫入内禀告说船只已靠上马头了。

两人听了,便站了起来。其中一人差点没站稳,不由得骂了一句,而后才缓步走出船舱,抬头往外看去。

透过混乱的码头,看向不远处的岸上,只见每隔三四丈就有一名明军兵卒笔直地站着,哪怕寒冷地海风吹过,也没见他们动一下。

在岸边不远处的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