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道:“押他来,朕要见见。温卿也听听。”
“遵旨”温体仁自然没有意见,心中欣喜,立刻回奏道。
过了没多久,四名东厂番役就押着一名戴着手镣脚铐的矮壮黑汉子进殿了。
这汉子就是李魁奇,之前被押解进京时,路上听刘金生说,是他买通了一个朝中有关系的人才把他救下。至于进京后的事情,他让李魁奇放心,一定不惜代价继续重金贿赂那人,肯定能把他救出去。
此时,才关进大牢,就有东厂番子来提他,更为关键的是,还提到紫禁城来了,这让他相当吃惊。
他有点纳闷自己那义子到底贿赂了谁,能量如此之大,这是惊动了皇帝他有点摸不准,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他的命运到底将如何
就算他曾是纵横海上的一代海盗,可这进了皇宫后,那心就很是忐忑。这其实不管他是生是死的事情,而是他说到底还是一个远在福建那边的老百姓,如今这殿内可是大明皇帝。对他来说,这是一个威严的符号。
一进了殿,甚至都不敢抬头看,便跪了下去,按照传闻中的方式,山呼万岁。
崇祯皇帝见他跪那么远,不由得有点摇头。没想到这样一个人物,见到自己也紧张了。他明知故问道:“你就是李魁奇”
听着声音有点年轻,让李魁奇有点意外,不过他不敢多想,低着头连忙回答道:“草民罪人是李魁奇。”
“朕问你,如若朝廷开海禁,朝廷获利多否最大的阻碍是什么”崇祯皇帝开门见山地问道。
这两个问题很重要,最了解情况的,最具权威性的,应该就是这些纵横东南海上的大海盗了。
李魁奇就是打死他也想不到,皇帝竟然不是问罪于他,反而问出了这么一个问题。他惊讶之极,当即忘记了一切,抬头看向声音来处。发现年轻的皇帝正看着他,边上还有一名穿绯袍的老头也在看着他。
“啊这”一时之间,李魁奇有点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355 买命钱(第三更)
崇祯皇帝看出他是紧张了,不由得有点好笑。根据资料,这货也曾有过辉煌时期,手下船只无数,纵横东南海上,无数人仰起鼻息。
不过想想也不奇怪,皇帝在古代人的心目中,一直是高高在上的存在。紫禁城的建筑又是辉煌大气,第一次在这样的环境下见传说中的皇帝,心态不好的难免会紧张。
于是,崇祯皇帝便稍微和缓了点语气,对李魁奇边上的东厂番役说道:“把他的脚镣手铐去了”
为首的东厂番役一听,稍微一愣,不过四个人看着一个,他倒也不怕,也不敢抗旨,便拿出钥匙去脚镣手铐。
李魁奇有点愣神地看着手中的脚镣手铐去掉,似乎有点不敢相信。等确认脚镣手铐真得去掉后,他隐约感觉到了自己命运的方向,一股狂喜涌上心头,顿时,跪在地上又磕头起来,激动地喊着:“多谢万岁,谢谢万岁”
“嗯,回答朕的问题”崇祯皇帝不想听这些,直接打断他问道。
李魁奇这回没有犹豫了,连忙跪在那里回答道:“要是朝廷开海禁的话,肯定能大赚,要是年头好的话,上千万两都是可能的”
这话一出口,顿时让崇祯皇帝和温体仁都明显吃了一惊,两人甚至为此互相对视了一眼。
而后,温体仁打断了李魁奇的话,明显看出他有点激动了,盯着李魁奇问道:“你说有上千万两海税收入此话当真”
李魁奇不认识这老头,但能站在皇帝的大殿内一起商议事情,还是穿着绯袍的,肯定官职不低,因此他连忙点头回答道:“罪人不敢撒谎,如果朝廷能征收所有通商的海税,这个数字都怕是少的。”
为了证明自己没有说谎,他连忙又补充道:“罪人还是和其他人抢海上的生意,一年也有四五百万的收入”
他确实没有撒谎,后来郑芝龙独霸海上后,凡海舶不得郑氏令旗,不能来往,每舶例入二千金,岁入以千万计,以此富敌国。n都份外眼红,记了下来。
崇祯皇帝倒是淡定了不少,这海税相对大明一年国库的收入,是很多。可这实际上是因为国库收入太少的原因,而不是海税太多。他用手一摆,对李魁奇说道:“还有第二个问题呢”
“回万岁,朝廷要收税的最大障碍,肯定是郑芝龙那厮”李魁奇一提起郑芝龙的名字,就一脸的愤恨,甚至都忘记了这在御前。
崇祯皇帝一听,眉头一皱道:“怎么讲”
“这是御前,不得夹以私人恩怨”温体仁也是眉头一皱喝斥道。
李魁奇一听,又磕了一个头伏在地上回答道:“罪人不敢,罪人所言句句属实”
“抬头说话”崇祯皇帝相信自己的判断力,便对李魁奇道,“说下原因”
李魁奇听到皇帝的声音,便抬起头来,看着皇帝回答道:“罪人不敢自夸,如今海上没有了罪人,以后将完全是郑芝龙的天下,那些红毛鬼和郑芝龙合作打败了我,以后也肯定会被郑芝龙收拾。如果按照眼下这种情况继续的话,整个海上都要听郑芝龙的,这钱肯定交给他,朝廷不会有钱拿的。那个熊福建巡抚可能会有,但朝廷肯定没有。”
他说到这里,见皇帝似乎并没有动怒不相信之类的表现,胆子便壮了些,说话的嗓门也大了一些,语气也比较坚决地道:“如果朝廷要开海禁收税,这等于是从郑芝龙的手里抢钱,他肯定不干。”
或者是为了证明这个结论不会错,他稍微一犹豫之后,还拿自己当例子补充道:“这事要换了我罪人,也肯定不会同意的。到时候朝廷一定要开海禁,那就反了去,反正这个时候海上已经没有对手,谁敢再下海这么闹着,再往那些当官的那送点钱,开海禁的事情肯定要黄,然后过段时间再招安一次,批个官身,又能自己收钱了”
崇祯皇帝对于他的这个说法,很是赞同。这个逻辑没毛病虽然郑芝龙不是李魁奇,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相信郑芝龙不会无动于衷。至少在历史上,郑芝龙也确实是一家独大。
想到这里,他不由得有点庆幸,当时通过聊天群把这个李魁奇救了下来,这算是将来开海禁的一个筹码了。
等李魁奇说完之后,崇祯皇帝心中有了决定,便问他道:“你为海盗久矣,朝廷律法不容。可愿改邪归正,为朝廷效力”
这个时候,扯其他东西都是虚的。或者说在巨大的国家利益面前,那些李魁奇做海盗时犯下的恶行,就没法一一计较了。
李魁奇之前已经隐约把握到了生与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