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得住这种艰苦的事儿么而且,这事还很危险的要是不行的话,你还是别去了”
想想也是,魏木兰以前只是怡红院的头牌,年龄也才十多岁而已。平时陪同在卢象升身边,倒也没有什么。可即将到来的奇袭,就不是一般人能扛得住了。崇祯皇帝有点担心,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魏木兰一听,心中不由得一热,她没想到皇帝竟然如此为她考虑,便连忙回答道:“陛下放心,属下可以的”
回答了之后,她想了下,又马上补充道:“卢中丞这边去到辽东腹地,不能没有属下的。”
崇祯皇帝看到她的回答,倒是松了口气。如果魏木兰可以,那就太好了。消息能随时送到卢象升那里,对于他这个队伍的机动就有非常大的好处。
他正这么想着,忽然,又一条私聊过来了,是在陕西的吕瑞鹏发过来的:“陛下,洪中丞领军杀进了山西保德州,流贼有所防备,闻风而逃。如今洪中丞已收复保德州城,但但保德州城已成鬼城,没有什么人了。”
看来那王嘉胤还是谨慎,派有探马警惕着。这些贼人就是这点不好,一有风吹草动,就不管三七二十一,马上就跑了。最糟心的是,这些贼人每到一地,就会把当地给糟蹋了。
崇祯皇帝想了下,便给吕瑞鹏吩咐道:“让洪承畴领军追击,不要给流贼有时间再去攻打城池。另外,朕亦会让宣大总督派兵参与堵截。”
说完之后,他马上联系张凤仪道:“你和马祥麟领本部人马前往宣大总督处,令他就近派军拦截围剿蹿入山西的流贼”
“末将遵命”张凤仪马上回应,而后便去找辅臣薛国观,由薛国观开出证明后,便和马祥麟开拔了。
原本白杆军在抄家晋商后,是准备回四川了的。可流贼又起,晋地边军多有溃散,因此不得不继续坐镇宣府,就只有秦良玉一个人先回四川了。
崇祯皇帝从聊天群退了出来,便向内阁发出旨意,让他们补发圣旨给各处。聊天群虽然快捷,可毕竟是空口白话,圣旨还是要补发的。像这种通过聊天群发号施令的事情,特别是像调动军队的事情,还是要少做,并尽快补发圣旨,否则万一以后有人居心叵测,假冒圣意传话,就会有麻烦的。
做完了这些事情,崇祯皇帝便吩咐身边轮值的高时月叫来他选定的那十来个宦官宫女。看着他们都集中精神在听了,便说道:“朕得那些手稿,你们都看过了吧”
他指得是射雕英雄传的前面十多章,这些章节写出来后,便让宦官宫女中有些文采的人先看了。在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他便说道:“那朕就口述以后的章节,你们速记,而后整理成册,发给兵部给事中刘懋即可”
用毛笔速记,如果只是一两句话的速记还好,但连续不断地说话,速记的速度就跟不上了。不过如今人多,他们自会分工,倒也不用刻意降低语速了。用了这种方法来写作,对于崇祯皇帝来说,倒是能轻松不少。
再说东江副将陈继盛坐船日夜赶路,终于赶在建虏到达汉城之前先行赶到了。
此时的汉城,还能到处看到以前倭寇入侵时留下的痕迹。当初的战事,汉城被朝鲜自己人和倭寇反复糟蹋,不要说宫殿了,基本上烧了个遍。在光海君时期也只是将宗庙和主要宫殿进行了修复。仁祖时期,也还没有全部修复完毕。
听说大明副将陈继盛领登莱巡抚的军令前来,仁祖不敢怠慢,连忙领文武百官迎出城来。汉城的百姓也纷纷出来观看,一时成了盛事。
如果换了之前的话,可能还不会有如此的盛况。但建虏肆虐朝鲜北部时,登莱巡抚亲自领军,连续两次伏击,把建虏的两千护粮军几乎全歼,迫使建虏停止了劫掠,就停留在了北方毫无动静。这消息终于传回了汉城,让朝鲜君臣及百姓大为振奋,连声称快。
也因此,朝鲜君臣对于现任登莱巡抚更为钦佩,甚至还带有一丝惧意。要知道,大明的登莱巡抚,一直是有管辖朝鲜藩属国之责的。如今这个登莱巡抚竟然还有如此本事,朝鲜的事儿见更为仰仗他,自然就不敢怠慢了。哪怕此时名义上已经和大明脱离了藩属国关系,和建虏结为兄弟之邦,也一样隆重迎接了。
等双方到了殿内讨论正事时,陈继盛便拿出了卢象升的信件,转给了仁祖。
仁祖不敢怠慢,甚至是净手之后才接过信件,展开细看了起来。底下一起陪同的吴达济等掌权的三学士,则是盯着仁祖,心中猜测着登莱巡抚的意思。
351 左应选的奏章(第三更)
只见仁祖看到后来,先是皱眉,而后脸色有点难看了。这让吴达济等人心中更是想知道内容。
“王上,不知上国中丞大人有何事吩咐”吴达济终于忍不住问道。
仁祖放下信,看着他回答道:“说是建虏又增兵了,恐怕会有大动作。”
吴达济等人一听,脸色都变了变。不过他们还没有反应,就见陈继盛有点不耐地催促道:“中丞大人有交代,要你们提供船只的事,怎么样”
朝鲜是有水师的,不过到此时,国事糜烂,那水师也早就烂了。仁祖听了后,犹豫了下问道:“不知上国要战船是有什么用处”
陈继盛一听,他也不知道中丞大人要船的意思,具体是要干什么,眉头一皱,正琢磨着怎么回答时,吴达济却是面色一喜,插嘴道:“可是用来运更多的明军偷袭建虏”
陈继盛一听,连忙点了下头,不过回答却是:“应该吧,具体的事情,本将也不知道。”
仁祖一听大喜,连忙对他的臣子命令道:“如此,可也诸卿且看着办,尽量多拨些战船过去。”
陈继盛一听心喜,没想到中丞大人交代下来的事情,竟然如此容易就完成了。不过他记起卢象升的交代,便开口提醒道:“建虏此次增兵,显然志在朝鲜。我大明皇帝已经下旨出兵牵制,贵国务必小心。”
仁祖没有说话,吴达济却是笑着说道:“下官在京师的时候,上国皇帝陛下已有交代,和建虏的战事起起伏伏,如今便是艰难困苦的时候了。下官相信他日皇帝陛下御驾亲征时,必能光复辽东。到时候,我朝鲜小国也必定呼应。”
仁祖听得连连点头,那原本有点惨白的脸色也恢复了不少血气。他也恭维了一番大明,便让人好生款待招待陈继盛,就等战船调拨到位后便一起出发。
等陈继盛一走,吴达济等三人便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