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孙元化已看了下手中的东西,可是,他看得不是很明白,幸好再看下去,又有汉字反过来注解拼音,能知道怎么念。不过就算这样,他还是一头雾水。
崇祯皇帝看得清楚,心中又是一笑道:“朕已在内书堂讲解过,回头拨一名内侍给你讲解讲解。至少在内书堂中,这套拼音注解是有用的,卿当用心之。”
“微臣遵旨”孙元化一听,心中松了口气。他记得刚才皇上还允许他为此成立一个礼部下属的公司,顿时感觉动力很足了。这种事情,只要回去一说,必定有人抢着干了。
崇祯皇帝又从御案上拿起一本本子,又让内侍给孙元化看,同时说道:“这个是朕看了徐卿和你呈上来的那些西学后,另外整理出来的一份算术和金融常识。卿且拿去,一样可散布出去,在招募的伙计和掌柜中,谁先明白这些,谁就优先录取。”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想了下又道:“可让人向京师的伙计和掌柜授课,讲解这些知识,而后组织考试。不过要记住一点,此种授业解惑,为得是短时间内能多一些能用的人手。可分层次进行,比如不识字,但能明白这些常识;又识字,也能明白这些常识最佳。可收取一定的费用,能让这活动办起来即可。”
这个,就是类似后世的培训班了。纯属自愿,希望能在经济动力的刺激下,用这些基本的知识先行开一个旧有读书体系的口子,慢慢地开始传播起来。
崇祯皇帝的目的,自然是等到这么下去,以后经济条件允许,大明百姓的思想观念转变后,就开始推广所谓的杂学,推广义务教育,从小系统地学习。否则要是没有这些铺垫,就算朝廷有钱,直接推广,也必然会有很大的阻力。毕竟这时候的思想观念,读书人还是以经史子集为主,要考八股文。
呵呵,有钱能使鬼推磨咱就用经济大棒和你们慢慢磨。崇祯皇帝心中想着。看到孙元化这个西学的支持者,拿着手中的东西虽然不反对,却还是半懂不懂的样子,便知道这事也不会那么容易,但只要去做,终归是能推动大明科技的步伐,慢慢地往前进的。
当然了,崇祯皇帝也没寄希望于礼部把这些事情能多快搞好。因此,他在内书堂已经在做了,相当于两条路一起走。
毕竟内书堂这边,皇帝有绝对的权威,让那些宦官干啥就干啥,没有任何人会为此唠唠叨叨。内书堂,是一块绝佳的试验田
看着孙元化出殿而去,崇祯皇帝伸了个懒腰,习惯性地在接见臣子的间隙,进入了聊天群去看看。
他看到群中有私聊,便点了聊天模式筛选,选择只显示私聊。顿时,聊天区域就只显示了私聊的内容。再花了点成就值查看,发现是魏木兰向刘兴祚禀告卢象升的战报。
这一看之下,崇祯皇帝不由得很是欣喜。不错,卢象升的第一战打得很好,全歼了一千建虏,而己方只死伤二十一人,朝鲜义兵死伤五百多人。更为关键的是,缴获了不少粮食,至少可以缓解下东江的粮食问题。
呵呵,朝鲜那边,如今有点像后世的抗日战争。这么一想,崇祯皇帝忽然啊呀一声,想起一事。
288 曹文诏的苦心
尼玛,鬼子会有大扫荡的啊
建虏肯定会慢慢地察觉到东江的异变,对于这样一支能吃掉千人规模的东江军力,建虏绝对会高度重视起来。引发的反扑,和后世鬼子扫荡不会有区别。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马上私聊魏木兰道:“传旨给卢巡抚,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哦,就是打完一仗,立刻转移,转移得远一些。如有必要,就回皮岛去。建虏吃了亏,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
“好的。”魏木兰答应一声,便立刻对身边的卢象升说道:“陛下有旨”
卢象升一听,稍微一愣,随后看看身后不远处由兵卒扛着走的一袋袋粮食,一时沉默不语。
东江的情况其实并不好,亏了是在海岛上,每次退潮的时候,总能捡点吃的,可架不住人多。皮岛上每日都有贫民饿死,就算他这次来东江的时候,从登莱带来了一点物资,也无济于事。
以前毛文龙掌权的时候,他一边想着法向朝廷要粮要物资,一边和江南商人做生意,一边胁迫朝鲜给粮,一边还去建虏控制地打秋风,靠着这么多法子才算让东江军民能活下去。
这次出战,将士必须吃饱。卢象升是调动了皮岛上的战备粮,才算出了兵。他之所以只带了两千战兵,不是不想带,就是因为粮食问题,所以只能带两千战兵出来而已。
如今一次伏击战,俘获了一大批粮食,可以说,这次的出兵,是赚大了。因此,他的打算,是把这批粮食运回皮岛,而后再找机会好好打他几仗,再缴获些粮食。
“中丞大人,怎么回复陛下”魏木兰见卢象升沉默不语,便追问道。
卢象升听了,看看她,依旧沉默了一会才道:“东江之困境,你也看到了。本官的意思,还是小心行事。本官会记得陛下那十六字真言,如有不对,立刻撤回皮岛。”
魏木兰听了,心中知道卢象升这也是被迫的。在她看来,像今天的战事,打得很轻松,也应该没多大问题,便没再多说,就按卢象升所说回复崇祯皇帝了。
崇祯皇帝看了回复后,心中也是无奈。京师同样无粮,还需江南运粮过来,没法救济东江。卢象升身为登莱巡抚,比之前毛文龙时候权限大多了,能调动的资源也多。他又是打仗的能手,就算建虏真有行动,朝鲜义兵肯定也会通风报信,只要小心点,应该没什么事情。
这么想着,他又联系刘王氏,把朝鲜半岛的情况简要说了下,让他转达给孙阁老。
孙承宗听了后,也是叹了口气。虽然关宁这边不像东江那边缺粮,可要让关宁这边大规模策应朝鲜战事,不要说军队能不能战的问题,就是粮食、军械、火药、战车等等,也都准备不足。
在京师面圣的时候,所奏筑城之事并没有批准。因此物资也没有多调拨过来,只能是小规模战场侦查可以搞搞。
这个任务,自然是交代给驻守锦州的吴三桂了。不过他实在太过年轻,虽然有家族长辈可以提点,但少年得志,一下得封高位,却让孙承宗不怎么放心。甚至这次的选拔军卒去京师参加新军选拔,孙承宗就有点担心,吴三桂会不会觊觎封爵。
如果吴三桂真因此封爵的话,这么小的年纪,就凭这种不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