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道:“陛下,灾旱之年,百姓易子相食,明知吃观音土必死,却依旧食之。未变质之甘薯,正是极好的救灾之物。如何种植如何分辨好坏臣已整理成册,必不会致人于死臣恳请陛下为天下百姓之活路,推广之”
“臣亦恳请陛下,此等毒物决不可推广,有失朝廷威信,被有心之人利用”成基命不甘示落,跟着强烈要求道。
“你”徐光启一听怒了,转头看向成基命,顿了顿后忽然说道,“粮商大户,抵制甘薯,果不其然”
“你说什么”成基命大怒,指着徐光启道,“尔安得何心,竟敢诽谤老夫”
眼看着又有一对人要在御前动手,首辅温体仁怒了,看着他们怒喝道:“御前不得无礼”
成基命和徐光启被这么一喝,虽然不再动口动手的,可两人都是双目怒视对方,谁也不让谁
胡广一直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听着。一开始他有点没搞明白,这甘薯到底是什么后来反应过来了,该不会徐光启所说,乃是番薯,或者叫红薯吧
果然,他听到后来,基本可以确认,徐光启所说确实是番薯。如果徐光启是田贵妃那样的美女,他估计会激动地下去亲一口了。
这么好的东西,关键是徐光启已经摸透了番薯的习性,整理了如何种植和分辨好坏,这真是及时雨啊
此时见底下臣子在斗鸡,他不由得笑着开口说道:“朕知道此物,徐卿,这甘薯可是好东西来的,卿府上可有,亦让朕尝上一尝”
“”底下群臣一听,顿时一下都愣住了。刚才两名朝廷重臣激辩至此,皇帝却一开口就要吃,难道他就没听到双方争辩的内容毕竟就连徐光启自己也没有否认甘薯的弊端
“陛下,万万不可”成基命立刻反对道。
温体仁一犹豫,也跟着奏道:“陛下,当慎重啊”
其他臣子听了,也跟着纷纷附和,就连徐光启也犹豫了。毕竟皇帝乃万金之体,万一有事,他百死莫赎
见底下这些臣子的反应,胡广笑着说道:“诸卿都过虑了朕刚才说了,朕知道甘薯,此物对人体乃是大补,能补充人体必需的一些营养。其富含淀粉、糖类、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以及各种氨基酸”
侃侃而谈中,夹杂着各类听都没听过的名词,让底下所有臣子,包括对甘薯了解最深的徐光启都听得呆住了。
230 赐尚方宝剑(第五更)
“总而言之,这甘薯就如同人参一般是个好东西,吃多了对人体无益,少吃点却是好处多多。”胡广巴拉巴拉说了一大堆,最后总结道,“虽然朕可能说得夸张了点,但卿等只要明白一点,甘薯可食用,明白了么”
“”底下臣子皆是无语,能明白他所说的那些话才有鬼了不过至少皇帝表明了态度,这甘薯可吃
徐光启激动了,他为此不知道做过多少努力,可一直不能推广之。没想到这大年初一的朝会上,竟然在没有心理准备的前提下,皇帝要以身作则,率先食用甘薯,这么一来,天下人都会知道这甘薯,且都会主动去种植了
其实,他也知道,甘薯这种新作物推行天下之所以阻力那么大,最大的原因是那些粮商,还有大地主们不想推广。朝堂上反对,地方上阻拦,如何推行得下去
正如他刚才所说,在灾荒时期,不要说甘薯有些小毛病了,就算真是有毒作物,老百姓饥不择食之下,也都会去吃。毕竟这些甘薯的弊端,比观音土如何比易子相食如何这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但徐光启没法明确说,否则会得罪太多的人,就算是他,也是扛不住的。刚才是一时之气,不由得把隐藏在深处的话吐了出来,果然引发了成基命的激烈反应。而其他同僚默不作声,也多少说明了态度。要知道,这可是皇帝强烈要求解决粮食问题的朝议。
徐光启没法肯定皇帝所说到底是真心话,还是只想推广这甘薯而说得场面话不过他无所谓了,毕竟这些对他来说不重要了。
只见徐光启向皇帝躬身一礼道:“臣在北方所储之甘薯,在前些日子已经捐献给永平百姓食用。陛下如若想吃,臣让家人从南方再带过来。闽地百姓都有种植,且已有几个品种,陛下都可一试,味道各有不同”
福建以前曾有大面积饥荒,当时的巡抚在福建推广甘薯种植,不但渡过了饥荒,也让甘薯成为闽地百姓的主粮之一,品种也日渐丰富起来。
胡广一听,他隐约想起来了,当初朝臣捐粮捐物的时候,徐光启好像确实提过这事。只是当时没问,不知道他是把甘薯捐出去吃了。要知道的话,肯定会拦着他的
“陛下,慎重啊”成基命有点不甘心,一脸为皇帝安危着想的样子,有点痛心地再次劝谏道。
胡广一听,伸手一拦,语气坚决地说道:“卿无须多言,朕说过,朕知道甘薯。”
说完之后,他脸上露出一丝怀念,对徐光启说道:“甘薯还分红薯和白薯等,可切成块和菜一起炒,亦可单独煮熟了吃。不过朕最喜欢的是,烤红薯吃那个香气,至今想起来都让人回味啊”
工部尚书南居益听到这里,眼珠子一转,跨步出列奏道:“陛下这么一说,臣亦想起来了。臣在巡抚闽地之时,亦吃过闽人所烤红薯,那个香味,臣至今亦是记忆犹新”
一听这话,胡广一拍手,笑着赞道:“看,朕没说错吧”
说完之后,他转头看向温体仁吩咐道:“内阁拟旨,着福建巡抚选取优良甘薯种子以及有经验的甘薯种植老农,向全国各地推广甘薯。各省巡抚在崇祯三年的第一要务,就是种植甘薯。”
说到这里,他转头看向徐光启道:“赐徐卿尚方宝剑,巡查全国,督办甘薯种植一事。如有地方官员胆敢怠慢,甚至阴奉阳违的,五品及以下,可先行罢官拘押,另则他人后再行奏报朝廷”
“臣遵旨”温体仁躬身回应道。
徐光启则大礼参拜,激动之极,一朝心愿,得偿所愿,还是如此高规格,如此大力度的推广。有皇如此,大明之幸也
胡广有了这个启发,当即又说道:“朕还知道几种农作物,亦是如同甘薯一般对大明现有粮食作物是个有益的补充。朕会让宫内画师画出来,而后传旨全国各地,悬赏试种之”
玉米等物现在什么个情况不知道,因此还是要谨慎些,不像这个甘薯,不但福建已经大面积种植,而且徐光启已将番薯相关内容整理成册,就不用顾忌什么了。
底下的徐光启一听,耳朵顿时竖了起来,还有如同甘薯一样的新作物他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