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更多的人是理解。衍圣公只是进京讨个说法,又不是谋反。出来见了大家,群情激昂下,要是出点什么事情,大概也不是衍圣公愿意看到的。
就这么着,衍圣公的车驾从山东一直走到京师,这后面,酸儒越跟越多,好家伙,等到了顺天府境内时,几乎每个地方好点的客栈都会客满,这让沿途的那些客栈掌柜和东家,一个个都翘首以盼,人未到,价先涨了。等着一群肥羊到来,狠狠地赚一笔。以至于有一些酸儒眼看着快到京师了,却发现盘缠要不够用了,于是,就有点悲剧了。
当然了,这些都是小节,也没多少人会关注这些盘缠不够用的人。
衍圣公不管走多久,终归在这一天到了京师。
天下读书人的楷模,精神支柱到了京师,崇祯皇帝闻讯,特意派出了礼部尚书孙元化前去迎接。除了朝廷官方的之外,还有在京师,或者事先赶到京师的读书人,也纷纷赶去城门口迎接。而那些拥戴科学技术知识的读书人,包括那些匠人,也有不少好事者赶过去瞧热闹。
一时之间,京师城门外,简直是人山人海。而在临近城门这里的酒楼,更是座无虚席。当然了,此时此刻,这边酒楼食客的话题,全都不离衍圣公进京这事。
在这种当口,崇祯皇帝也没放弃热闹,又是微服出宫,就在酒楼雅间充当起了听众。
如今的他,可是相当低调了。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谁让他在京师百姓面前露脸露得比较多了。而且微服出宫的事情也做多了,之前有几次,走在街上,都被百姓认出来了。一时之间,街上跪满了一片,害得他啥事都做不成,只能打道回宫。
为此,崇祯皇帝曾私下发了狠话:“等着朕回头迁都,换个新都城去”
至于这话到底是不是戏言,哪怕是贴身听到这话的几名内侍和厂卫,都猜测不出来。
如今这次,崇祯皇帝相当低调地待在这酒楼雅间,不知道的,以为皇上是爱凑热闹。但真要这样想,那就真是冤枉他了。要是有可能,他宁可在御花园和那些爱妃玩做迷藏也不愿意凑这种热闹。之所以出来,原因无他,买断拍照的成就值还不够,有如此人多的机会,他怎么得都要出来收割一波成就值才不亏
这不,崇祯皇帝只是坐在酒楼雅间,就听到系统不断地响起获得成就值的提示声。他选得这个位置不错,是迎接衍圣公人群的中间位置附近。
崇祯皇帝事先算过,他在校场收割成就值的时候,范围可是不小的。而如今坐的这个地方,方圆算起来,其实也就是校场那么大。
这不,拥护儒学和拥护科学的两帮人聚在一起,难免斗嘴,会说起科学是皇帝所创,那些拥护科学的人的成就值,就不断地贡献了出来。
“叮叮当当”地收割成就值时,衍圣公也到了。等着的礼部尚书孙元化当即上前迎接。直到这个时候,众人才看到衍圣公出场。
不过衍圣公看着有点憔悴,而孙元化却是意气风发的样子,有一种鲜明的对比。忽然之间,又有人提醒,顿时传遍人群:衍圣公代表儒学一道,而孙元化,却是科学的中间人物,这两人见面,背后有什么玄机
不管别人怎么看,总之,孙元化作为礼部尚书,还是按照礼制迎接了衍圣公,并没有出现冷嘲热讽,针锋相对,话里话外之类的狗血剧情。
当然,类似的传言还是有的,但多半是那些旁观着脑补出来的。在他们的疑心病之下,不管是衍圣公还是礼部尚书,客套的语气也好,眼神也罢,都藏了很多秘密的。甚至有不少人回去一说,儒道和科学之争,在这城门之下就已经开始了。
有一点其实没错,如果不是有五城兵马司的军卒维持秩序,搞不好两位大人物没有打起来,那些旁观的读书人就会先打起来。
崇祯皇帝收割完成就值,有点苦恼地回宫,这成就值还差好多啊看来,过些天要出京才好了
这么想着,他下旨,第二天早朝召见衍圣公,不耽搁,以示尊重之意。
顿时,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明日的早朝上,很多读书人甚至都不打算睡了,准备一大早去奉天门广场那边等消息。
他们心中都非常关注,衍圣公上奏朝廷,皇上又会怎么应对
1209 天下读书人的代表
其实还远不止一些秀才在关注,只是秀才人数最多,也是闹得最凶的一批,因此才有点显眼。
之所以会有如此的情况,也是因为秀才这个群体,刚过童生,未来还有举人和进士两关要考,而他们都卡在举人这一关。一般来说,举人要是能考上,和秀才的差别就不是一丁半点了。可是,考举人也难,他们就被卡在这里,日夜之乎者也。
如果说四五十岁的童生比较少的话,那四五十岁的秀才就多了。不说如此高的年龄,就说超过三十的那些秀才,他们的精力,已经被四书五经给耗得差不多了,突然让他们再去学科学技术知识来考试的,可想而知难度有多大。
更为关键的是,以前的四书五经有点类似后世的文科,关键要会背;而科学技术知识则类似后世的理科,关键要先理解,学习方式的不同,更是让这些老秀才为难。如此情况下,自然就会一个个炸锅了。
当然了,想反对科学技术知识推广的,还不止是他们。
当天夜里,东厂提督王承恩就来给崇祯皇帝禀告了:“陛下,奴婢的手下发现,有不少官员都有异动。有言辞不当者,甚至有动手写奏章者。奴婢这里就抄写了一份奏章,请陛下过目“
京师中官员的奏章,都能被东厂番役给抄写过来,很显然,这肯定不是主人同意的。由此可见,东厂对京师官员的掌控,还是比较到位的。崇祯皇帝心中这么想着,便点点头,伸手接过了那封奏章看了起来。
没有意外,这奏章就是反对科学技术知识推广的,特别是着重强调,古之圣贤,半部论语治天下,古往今来,又何曾有过需要科学技术知识来治理天下的事情。反正类似的话,写了一大堆。
崇祯皇帝粗略扫过一遍,便丢在了案头上,对王承恩说道:“看着衍圣公到京师,以为有了牵头反对的人,这妖魔鬼怪就终于一个个都跳出来了。无妨,就让他们明天早朝等着吧”
他这话,王承恩也理解,如今朝中主要大臣,比如首辅温体仁,内阁诸公还有六部尚书,都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