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母舰部队于撒丁岛奥里斯塔诺湾为突袭塔兰托进行实战演练。
9月1日,德国海军希佩尔舰队自布列斯特港出发,前往大西洋接应完成袭扰美国任务的巴迪克尔舰队。为保证英美军队在法国加莱地区登陆的计划顺利实施,大批协约国舰队出发搜索德军舰队,章骞指挥的以“白江”、“赤壁”号战列巡洋舰为主力的地中海前卫舰队也加入了搜索舰队的行列。
9月7日,协约国搜索舰队中的日本舰队与希佩尔舰队遭遇,经一夜缠斗后日军舰队全军覆没,但也为中国远征军前卫舰队的追赶争取到了时间;而德军进行的无线电欺骗行动,则成功地将美军罗德曼舰队诱往错误方向。
9月8日,凌晨,中国远征军地中海舰队以海军航空兵部队奇袭意大利塔兰托港,将意大利海军舰队主力一举歼灭于港口之内。根据英军第一搜索舰队“胡德”号军舰遭遇德军飞机攻击的情报,前卫舰队司令员章骞命令王林斌指挥“肇庆”号等七艘军舰脱离中国远征军前卫舰队前往歼灭自布列斯特港出发支援希佩尔舰队的德军航空母舰,王林斌不负众望,指挥部队将德军“莱茵”号航母编队歼灭,击沉“莱茵”号。随后章骞指挥的前卫舰队主力赶上正被英军帕肯汉舰队缠斗的德国海军希佩尔舰队,并以“迪化”号装甲巡洋舰沉没为代价将希佩尔舰队歼灭。
凌晨5点,英美军队开始“海龙”行动,到上午9点,第一批登陆部队已经在法国的加莱地区登陆,但遭到德军的顽强抗击,进展甚微。
9月9日,中国远征军开始实施筹划已久的“霹雳弦惊”行动,以隐蔽集结于科西嘉岛的第一集团军群主力,在法国南部马赛、土伦一带发起登陆作战。徐永晋率第101伞兵团作为突击箭头,在索列斯蓬——科洛布里耶尔——屈埃尔一带空降,执行占领布里尼奥尔的任务。结果在波尔河畔预定空降地域遭遇配属了战车的德军第26师先头部队,第101伞兵团被击溃
跨越世纪的上海
《上海-研究当代中国经济的钥匙》
――摘选自《亚洲的通货和财政》
作者:英国《经济学杂志》主编约翰-梅纳德,剑桥出版社1913年。
翻译:好龙公
这篇文章是一位驻外海军高级军官的经济学爱好者翻译的。考虑到照顾翻译者本人的意愿,我们不介绍他的实际身份。本刊发表这篇文章并保留了原作者的一些不适当的用词,只是为了给读者借鉴与参考,并不代表本刊同意文章中的观点或证实文章中的论据。原文前面的段落,文章作者出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立场,对上海开埠历史进行了歪曲片面的介绍。因为考虑到读者诸君对此段历史都有清楚的了解,同时也为了对原作者反动的殖民主义立场表明我们的态度,本刊发表的部分将从原文第二部分开始。敬请读者诸君留意。
――中国上海《国际经济瞭望杂志》编辑部,1914年9月
……
在1866年杨军攻克太平叛军的故都南京后,上海就陷入了一种紧张之中,这座开埠才二十年的东方城市,还仅仅出现了腾飞的端倪,便出现了空前的危机,当时不少投资者甚至开始将目光投向了日本的江户。但是,这样的局面很快就结束了,杨政权分别派遣总理容以及外长章频繁和包括英国总领事温思达等广泛接触,表示只要承认杨政权,杨政权欢迎并鼓励外国的投资和经商,而且强调保证各国的利益,不会向租界进军。同年8月中英法在广州和谈会议上达成协议,根据该协议,上海将成为自由市,英法在不得不放弃治外法权的前提下,可以保留在跑马厅以东、苏州河以南、城厢以北的上海原租界地带居住权30年,在这些租界区域,英法在承认中国主权的前提下,保持有相对独立的行政权。将英租界工部局和法租界公董局合并成立联合工部局,设立董事15名,规定了3席必须是中国人,同时还增加1席中国政府代表的董事席位。自此,租界之称改为居住区。然而,协议同时规定,城厢以外,真如-法华-龙华一线为止的浦西、苏州河以南地区的任何开发必须通过联合工部局共同协商。
次年1月,杨军队接管了上海道台,成立了上海市,任命国内战争的名将王得贵为首任市长。王市长到任时,看到外滩英法居住区繁华建筑,不由感慨上海华区的落后,他于首次市民联谊上会发出豪语,要鼓足干劲开发浦东,在外滩的对面,建立中国人的新外滩,以“扬眉吐气、不在中国的土地上输给外国人。”之后的茶话会上,王还志得意满地对记者放言:“别以为老子没文化,咱的辜参谋都告诉咱了:咱们祖先在城里住瓦房的时候,洋鬼子他祖宗还住林子里呢。阿房宫有洋人吗?长安城有洋人吗?现在咱们建设大上海,我老王就要给大家伙瞅瞅,咱是不是都得要靠洋人!”
至此,上海进入了第一波建筑高潮,在浦东一带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新设了洋泾、塘桥、杨思、三林四个区,规划了行政中心、金融枢纽、商业街以及诸多居民点,这次高潮的象征就是耸立在上海江海关对面的将中国民族特色融入西方建筑格局的大厦群,这些大厦中,就有号称当时世界最高的银盛大厦,这座大厦基部是希腊多里克式的石柱支撑起的九层钢筋混凝土大楼,中间的三层土木结构宛如华美的中国宫殿,令世界瞩目的最高三层则好像是山海关和嘉峪关城楼的合体。这座大楼的所有者是才华横溢然而又命运不济的工商巨子杨坊。杨坊为以该楼为代表的浦东发展可谓投入了毕生的积蓄,由于最终资金周转不济,不得不迫使他走了一条不归之路。还有未经证实的消息称,这个浦东投资杨坊得到了来自杨沪生的保证,保证政府给予充足的资金作后盾,然而由于国内战事尚未完全停息,政府在财政上一直都在赤字的边缘,所以当时的金融体制无力让新政府实行赤字运作,杨坊的努力最终还是被形势所出卖,当银盛大厦在1874年剪彩竣工时,其主人早已远赴黄泉,新的所有者成了当时就原商业部长胡光墉的阜康集团。
浦东开发后不久,各种问题随之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