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生在大江南北到处奔波,并不局限于北京。不过几年时间,他发现外面的社会与他所熟知世界有了很大变化,不是变好了,而是出现了太多危机,民主制度并没有遏制腐败的产生,而法律也没有让那些腐败分子有所顾忌。不错,国力是增强了,可城乡之间贫富差距在急速扩大中,农民辛辛苦苦干一年,所得收入还赶不上资本家一顿饭钱。为了发展工业,无数的污染企业遍地开花,天是灰的,水是黑的,各种疾病突增,可议会却在说“等有钱了再治理”,也就是先破坏,再治理。他们还真以为环境破坏后,能用少量金钱恢复原样!
这些是让人头痛,不过国家出现了一批中产阶级,贫富差距虽然大,中产阶级却成了主要力量,这个社会看起来不大会发生革命。水土污染了,只要控制,并且投入大笔资金下去,得到改善也是可能而且是一定的。在教育和医疗上,现在政府所作所为让杨沪生眉头无法舒展开。
一个国家,是否能保持增长率,要看他有多少人口得到了充分的教育。文盲国家能发展成世界强国,这根本是在说笑话。为了让最广大人民能读的起书,从建国那一天起,全国就实施普遍义务制教育。这个义务制教育不是你有读书的义务,而是国家在教育上投入大量金钱,让适龄儿童可以免费上学,为此刚建国时,教育经费在政府财政支出中,占了百分之十的比例,一直到杨沪生真正隐居时,在教育投入上,从来没少于百分之十。虽然从当时看,每年投入那么大笔金钱到教育中去,经济投入比例要下降,好象经济受到一定影响,可大批经过良好教育的青年,却成为国家经济潜在的收益来源。杨沪生一隐退,也不知当时国家主席脑袋瓜子少了哪根筋,在口头上重视教育的同时,事实上每年国家在教育投入上比例年年下降,等杨沪生出山时,教育经费占全年财政支出已经下降到百分之三,少了七个百分点。
学校要办,老师工资不能少,教学仪器需要购买,学校校舍需要维修……国家财政拨款却少了一大半,怎么办?头脑灵活的官员想出来教育产业化一说,义务制教育也要收费了,学校经费不足之处,全由学生家长出。于是原本不用出钱就能读书,现在却要有小孩的家庭掏出大笔资金供孩子读书,偏僻农村农民家庭,在教育上投入与他收入相比更是吓人。读个小学一年也要好几十元,要是上了中学,学费更是超百,大学学费过千。于是大学成了富人学校,学习好,没有钱是不能进入大学了。大学可以不读,可小学和中学是义务制教育,国家强迫所有适龄儿童读书,你要不读就是违法,违法就要受到严惩……所谓的教育产业化,在百姓眼中,跟抢劫没什么区别,喊出教育产业化的,更是成了让人憎恨的强盗头子了。
这种教育产业化严重破坏了普遍义务制教育,城市里还好,父母双方只要有工作,咬紧牙关省吃俭用还能供小孩读书,农村怎么办?很多农村农民一年收入都不过十来元,几十元的小学学费他们又如何交得起?就连借钱,也没地方借啊?小学还好说,中学学费对不少农民来说,更是天文数字,于是大批儿童失学回家。一方面只要是中国人,都要接受义务制教育,另外一方面却不问你是否有钱,学费一分钱也不能少,这样的制度自然是怨声载道,不知多少人说教育部那些老爷该让天雷劈死。在农村,看到儿童光着屁股拣柴火、放牛羊,读不起书,杨沪生的心就好象被针扎一样疼。这样的教育只会造成城乡百姓之间素质越拉越大,有钱的你是白痴大学也会收你,没钱的哪怕你是天才,连中学你也上不了。贫者越贫,富者越富,到最后不出社会问题才有鬼了。
和教育一样,杨沪生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听到百姓痛骂医疗制度。以前的医疗制度是全民保健,由国家出大头,社会集资让所有百姓都能不掏钱或者少掏钱就看上病,吃上药。这种医疗制度下,一般的小毛病百姓是不用掏钱的,就算生大病,还有社会统筹帮你支付大笔费用。因为不用出钱,这种制度在农村尤其受到欢迎。当然,因为不用掏钱,这种制度最大弊端就是调动不起医院医生的积极性,得过且过混日子的医生,在医院里比比皆是。而不管有病没病,大把药物家里藏的现象也很普遍。很多过期药最后只能当垃圾丢了,浪费现象十分惊人。
杨沪生不再管事后,彻底松了口气的领导人开始集中财力办他认为更加重要的事情,加上普遍基本医疗保健制度造成的浪费太惊人,领导人拿医疗制度开刀了。国家在医疗经费上的支出急剧下降,也不再给普通百姓看病贴钱了。医院和政府脱钩,一切经费完全靠医院自己赚取。修改后的医疗制度是一切向钱看,生病了?想看医生?可以!先掏钱出来!看病费用惊人,药品费用更是高的离谱。以前农民小病小灾可以上医院免费治疗,只有生了大病,因为没钱上不起大医院,只好在家挺着,挺不过去两腿一蹬拉倒。现在好了,现在连头痛脑热都看不起医生了,就算看了医生,那药的价钱你要没钱也享受不了。这样的医疗制度自然是惹得骂声一片,杨沪生听到后汗流浃背,惭愧不已。
不光是教育、医疗,在工人就业保障、基本生活保障、农业补助上,按照杨沪生的理解,“全面向落后国家靠拢”,倒退了不知多少步。而政府却说这叫“要效益”、“奖励勤劳的,惩治懒惰的”、“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努力找工作”……他们却不说说,要是工人工作得不到保障,你就努力工作,黑了心的资本家照样可以将你解雇。大家都上进,当老板吗?六亿中国人,人人都是老板,到哪里找工人去?一个社会,真正当老板的并不多,最多的还是普通老百姓,这样的制度,看起来好象很合理,实际上却保护了少部分富裕阶层,让大多数人得不到保障。才短短几年工夫,辛辛苦苦制订下的各项法律居然或多或少都变了味,杨沪生心里自然大不是滋味。
国策就像一个钟摆,杨沪生朝左边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