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想着谁了。十、"赊账"的妙处
日本高山县的家庭『药』用箱赊账促销比较有名。他们的具体法是:将一定金额的各种『药』品装入一个精致的箱中,分送到每一个家庭作为备用『药』。隔一个月或两个月,售货员前往各家,清点箱内的『药』品,如果有用掉,就按『药』箱中贴好的价格表收款,然后再将『药』品补足。这样用户感到很方便,因为『药』箱不必自己出钱,而且有了小病,可免去专程卖『药』之劳,又不必立即付款,因而受到人们的欢迎。特别是『药』箱中还可以配放一些避孕器具和『药』品等顾客羞于到『药』店购买的物品,从而为用户解了难。
赊账促销的好处在于:一是增加销售额。赊购的顾客不必马上付很多的现款就可以买到更多的商品。这一招对经济一时较为拮据的顾客尤为有吸引力。所以只要周转资金充足,就可以放心赊售,以培加销售。二是能增加稳定的客源,用现金购买商品,顾客只有在有钱的时间才能购买。如果以可赊购,顾客则能够先购买商品而等以后有钱时再付清,这对大多数顾客来说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点评:
我在想一个问题:要是商品赊销出去了,钱没收回来那咋办?不要紧张,我在此只提个醒儿。十一、西村先生与小沙漏
新产品的开发和新市场的开拓,不一定非要亲自去搞技术发明和市场凋查,有时哪怕是生活中很小的一件事,就能触动你发明创造的那种神经。比如,一条简短的信息;发现某种产品的缺陷;注意到某种需求在不断增长等等。这是身边的一些熟视无睹的事物中,才孕育着最多的发明创造,而人们面对机遇,却常常作出怀疑自己的反应:"能这么容易吗?""别人早就想到了吧?"就这样,他们与赚大钱的机会擦肩而过。其实,只要在生活中、经营中做一个有心人,套用一句"有志者,事竟成"。可以这么说:有心者,赚大钱。
西村金助是一个制造沙漏的小厂商。沙漏是一种古董玩具,它在时钟未发明前用来测每日的时辰,时钟问世后,沙漏已完成它的历史使命。而西村金助却把它作为一种古董来生产销售。
沙漏作为玩具,趣味『性』不多,孩子们自然不大喜欢它,因此销量很小。但西村金助找不到其他比较合适的工作,只能继续干他的老本行。沙漏的需求越来越少,西村金助最后只得停产。唉声叹气了几天后,西村也想开了,决定先好好休息和轻松一下,生意的事等有机会再做。于是,他便每天都找些娱乐,看看捧球赛,读读书,听听音乐,或者领着妻子孩子外出旅游。
一天,西村翻看一本讲赛马的书,书上说:"马匹在现代社会里失去了它运输的功能,但是又以高娱乐价值的面目出现。"在这不引人注目的两行字里,西村好像听到了上帝的声音,高兴地跳了起来。他想:"赛马骑用的马匹比运货的马匹值钱。是啊!我应该找出沙漏的新用途"!
就这样,从书中偶得的灵感,使西村金助的精神重新振奋起来,把心思又全都放到他的沙漏上。经过几天苦苦地思索,一个构思浮现在西村的脑海:做个限时3分钟的沙漏,在3分钟内,沙漏上的沙就会完全落到下面来,把它装在电话机旁,这样打长途电话时就不会超过3分钟,电话费就可以有效地控制了。
想好了后西村就开始动手制作。这个东西设计上非常简单,把沙漏的两端嵌上一个精致的小木板,再接上一条铜链,然后用螺丝钉钉在电话机旁就行了。不打电话时还可以作装饰品,看它点点滴滴落下来,虽是微不足道的小玩意,也能调剂一下现代人紧张的生活。
担心电话费支出的人很多,西村金助的新沙漏可以有效地控制通话时间,售价又非常便宜。因此一上市,销路就很不错,平均每个月能售出3万个。这项创新使看到前途的沙漏转瞬间成为生活有益的用品,销量成千倍地增加,面临倒闭的小作坊很快变成一个大企业。西村金助也从一个小业主摇身一变,成了腰缠亿贯的富豪。西村金助成功了,赚了大钱,而且是轻轻松松,没费多大力气。可如果他不是会运用潜在智慧,即使看了那本赛马的书,也逃不脱破产的厄运,还很可能成为身无分文的穷光蛋。
点评:
这则故事给人们一个启示:成功会格外偏爱那些有心人。十二、产品当作废品卖
现在很有名气的杭州万向节厂,当年曾一度陷入困境,产品质量不合格,偏偏又赶上国家选择定点厂、大厂,名家如林,恐怕怎么也不会轮到这个"小不点"了。这可急坏了厂长鲁冠球。定不上点,就意味着被淘汰,经过反复思考,鲁冠球背水一战:宣布将积压在库房的价值数十万元的万向节当作废品卖掉。
这一下可惊动了上上下下,顿时舆论哗然,褒贬不一。新闻界采访,上级部门查问,甚至部里也来了人。如此正中鲁厂长下怀。他拿出自己的设想、规划和管理方案,拿出经整顿后生产的合格产品,终于取得了舆论上的支持,上级的信任,使"杭万""被选为"定点厂"。如今,"杭万"已成为我国汽车万向节重点生产厂家,产品已走向国际市场。
点评:
鲁冠球惊人之处,就在于他敢把几十万元产品卖废品。舍掉几十万元,从经营战略来分析,可说是一着险棋,但又是一着妙棋:对外,谋求到企业生存、发展的途径;对内,使全厂员工痛定思痛,产生一种危机感、紧迫感;最终,振奋精神,推动企业进步。十三、小商贩的大发明
吴霞剑是我国台湾省人,他是个从事小本经营的商贩。
他有一次去国立博物馆看展览,偶然间看到了一幅"清明上河图"的古画,画上有一只"汴梁风格"的古帆船,这不由使他心灵一闪,突然想起:洋人都喜欢在案头上装饰一只古船的模型,多半都是西班牙三桅船和葡萄牙帆船的式样,惟独没有中国船模型,我如果能作此方面的"发明",兴许会大发利市。
为此,吴霞剑走访了许多古籍图书馆和博物馆,查找资料画册,很快就开发出50多种古船的式样。他广雇能工巧匠,用碎木雕刻,大张旗鼓地生产起中国古船的模型来。很快他的产品就一举占领了台湾的市场。从第二年起,产品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