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4 章(1 / 1)

张居正十讲 黄峻菠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5个月前

第三个问题是担心以后俺答是否仍然遵循盟约。如此的提醒,自然使得王崇古这些前线的将领们感受到了无比的关照。

后来的一件事情说明,张居正上面的那些提醒决不是多虑。就在接近交换人质的时候,巡按御史姚继可上疏弹劾方逢时将消息泄『露』给了敌人。虽然后来查明,没有这回事,但毕竟使张居正惊出了一身冷汗。即便如此,他还是首先想到了自己的爱将,一再吩咐王崇古去安慰方逢时:“姚子之言甚妄,恐金湖闻之,意或灰阻,愿公曲加慰勉。”(《张文忠公全集·与王鉴川计送归那吉事》)一片关怀之心,溢于言表。

虽然出现了这样的事情,整个大局还是没有受到影响。约好的时间到了,俺答准备对赵全动手,他把赵全召进自己的大帐中,说要和他商议战事。赵全毫无防备地来了,结果被埋伏着的兵士逮住,连同另外十几个汉人一起送到了云石堡,再送到大同,最后到达了北京。随后,明穆宗在午门楼接受了这些俘虏。在祭天、告太庙之后,这些罪孽深重的汉『奸』终于得到了应有的下场——被处死。

养将千日,用将一时张居正的眼光是长远的,他对王崇古的信任和支持,不是一时的、变幻不定的,而是坚定不移的。正是有了这样的支持,王崇古抓住时机,进一步改善了与鞑靼的关系,为明王朝的边防稳定立下了一个大功。

对于这次的成功,有人说是明朝的运气好——谁叫那个小王子自己要跑来投靠呢?但是,这样的说法显得太过于忽略人为因素的作用。试想,如果没有张居正的善于识用将才,与王崇古等人里应外合,怎么可能取得如此大的成绩?因此,准确地说,隆庆四年的成功,更多是依靠人为,少数依靠天时。这样说是有道理的,因为不久之后出现的另外一个成功的事件,则完全是张居正用人得当的结果了。

这件事情其实是上面事情的延续。在把汉那吉穿着特制的大红袍回去之后,所有人都感动得热泪盈眶。是啊!都是人,怎么不能为受到这样的款待而感动呢!舍去一个大汉『奸』,换来一家人的和睦,看来是值得的!俺答心里越发感激王崇古了。而王崇古自从上次立功之后,张居正仍然让他坐守北边,正在计划着怎样进一步抓住时机,搞好和俺答的关系。正在他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俺答派人来谢谢他了,并向他表示从此以后不再侵犯大同。这自然又是一件很难盼来的好事,因为不论是张居正还是王崇古,都没有想到有这等好事。张居正也顶多是对王崇古说:“彼亦人也,能不怀感,他日有事,卒相遇于疆場,知军中有‘王太师’,亦必避公三舍矣。”(《张文忠公全集·与王鉴川计送归那吉事》)他却没有料到俺答会立誓不侵略大同,因此听见这个消息高兴得不得了!王崇古自然也兴奋莫名,如此的好运气真是千载难逢!不过,深通外交的他这时已在想进一步与俺答增进关系的计划了。在和张居正商议并取得其支持后,王崇古派人前去拜见俺答,向他提出了请其入贡和重开互市的请求。王崇古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要利用现在双方的良好关系,进一步减少边患。因此,派去的人遵照王崇古的意思对俺答说:“打仗有什么好处?纵火劫掠的好处是部下的,不是您俺答的;可失败的危险却是您的!为什么要冒这样大的危险,替部下争取一些与己无关的好处呢?”俺答听了觉得在理,他也知道王崇古是个好人,于是很爽快地就答应了入贡。如此一来,王崇古又替明朝做出了一件功在千秋的大事!

尽管王崇古在边疆做出了如此的成绩,可是朝廷那帮迂腐的大臣却对此指摘再三。他们大多数认为不能接受入贡,也不能给俺答封号,原因在于他们的思维仍然停留在明世宗禁开马市的时期。这些人忘记了一个道理,时代已经不同了,形势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做事的策略也需要跟着变化。在张居正等人的强烈反对下,这些迂腐的大臣终于松口了,但他们仍然要求主张封贡的人担保百年之内没有边患。这样的担保傻子才会作!张居正对这件事情非常气愤,他将这些情绪全都倾诉给了王崇古:“封贡事乃制虏安边大机大略,时人以娼嫉之心,持庸众之议,计目前之害,忘久远之利,遂欲摇『乱』而阻坏之。国家以高爵厚禄,畜养此辈,真犬马之不如也。仆受国厚恩,死无以报,况处降纳叛,既以身任之,今日之事,敢复他诿!待大疏至,仍当极力赞成,但许贡之后,当更有一番措画。”(《张文忠公全集·与王鉴川议坚封贡之事》)这封信里,张居正认为那些反对封贡的大臣实际上是心怀嫉妒,说的都是平庸的话,根本没有长远眼光。他甚至骂这些人是不如狗和马。他认为自己深受国恩,因此应该担当起重任。

“今之议者皆谓讲和示弱,马市起衅,为此言者,不惟不忠,盖亦不智甚矣。……今则因其入贡之便,官为开集市场,使与边民贸易有无,稍为之约束,毋得阑出中国财物及应禁者,其期或三日、或二日而止,如辽开原事例耳,又岂马市可同语乎?……至于桑土之防,戒备之虞,此自吾之常事,不容一日少懈者,岂以虏之贡不贡,而有加损乎?……利害之归较若黑白,而议者犹呶呶以此为言,故仆又以为不智甚矣。”(《张文忠公全集·答王鉴川计贡市利害》)在这封信里,张居正分析了反对封贡的大臣的言论的错误之处。在他看来,现在由『政府』力量介入互市,不会出现以前出现的市场混『乱』现象,因此不能与以前开马市相提并论。而且现在明朝的国防已经强大,不用担心会遭侵犯。

在这些书信中,张居正表达了对那些只知道套用历史经验的大臣的不屑和愤慨。在他看来,只要做好日常的防务,同时对互市进行有效的管理,就不会出现这些大臣担心的问题。一句“不智”,充分表明了张居正对这些迂腐大臣的轻视!

尽管张居正满腹牢『骚』,但实际的问题还是要解决的。俺答方面已经决定要入贡了,并且还替鞑靼其他各部作了保证,现在就要看明朝朝廷怎么决定了。当时要处理的问题主要有三个: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