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章(1 / 1)

将相 太子姑娘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看着吴铭,二十二岁的他身高八尺有余,显得魁梧健壮;由于久在边塞军营,风沙吹得他面容越发刚毅了。

“洪义啊。”皇帝与邵安一样,更愿意称他的表字,“回京一个多月,可还习惯?”

“还行。长安自然是比边关强上百倍,但末将有点想念在边关弟兄们,想和他们在一起喝酒。”吴铭乐呵呵的说道。不知为何,自他第一次见圣上时,就有种熟悉亲切之感,故而对答时毫无其他人面圣时的拘束之感。

皇帝感叹,这吴铭虽说失忆了,但这豪爽的性子真是一点也没变。他以前在王府时就善结交各方朋友,如今看来依然如故。

“哦?是哪些人,告诉高子重,让他调入禁军不就成了?”

吴铭挠挠头,开玩笑道:“那哪成,恐怕这一调,边关就没人了呢。”

皇帝笑,“禁军去边境才几天,你倒和他们打成一片了。”

吴铭也跟着傻笑,他见皇帝如此和蔼可亲,早将最初的那点忐忑抛之脑后了。

皇帝调整表情,切入正题,“这次叫你来,是有一任务交给你。你可愿意?”

“末将万死不辞。”

“但有一点。”皇帝神色严肃的强调他,“此事朕不希望其余人知道,包括高子重。”

“啊!”吴铭一惊,但军人天性忠心耿耿,对皇帝绝对忠诚,仅思虑一瞬就答应了,“末将绝不告诉第二人。”

“好!”皇帝素来知晓吴铭为人实诚,答应的事绝不反悔,所以才对他格外信任。得到吴铭的保证,皇帝便告诉他这个任务。

吴铭听完任务后,呆滞良久。这个任务,极其匪夷所思,外加难度超大。

“此事能做到吗?”皇帝问,“若有困难,可以提出。”

吴铭一想,皇帝如此器重自己,怎能退缩?况且自己刚刚还说万死不辞呢。所以就一拍胸脯道:“末将定不负圣上所托。”

皇帝欣慰的笑了,他一直都坚信吴铭是他身边最好的隐卫,从前是,今后也是。

※※※※※

几日后,丞相府。

月黑风高夜,丞相府内悄无声息,众人早已进入梦乡。吴铭身着黑衣,面带黑布,安静的伏在房顶,从拿开的砖瓦中向下观察屋内动静。

他偷窥的这间屋子,正是廖丞相的书房。经过他多日揣测分析,觉得一般人藏贵重物品,定会放在书房。而后几天来此窥探,见廖丞相回府后,多数时间在此地办公,便越发认为书房可疑了。

这回吴铭下定决心,来此一探究竟。等到屋中灯火俱灭,下人们关闭书房大门走出院子后,便轻身从屋顶下了,翻窗进入书房之中。

抽屉、书柜,甚至书籍都一一翻找,依然没有……吴铭一边找,一边在心里问候着廖丞相的祖宗八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额头开始渗出汗水,也没心思骂了。

等天蒙蒙亮时,早起的小厮听见书房有动静,喝道:“谁在那?”

吴铭暗道不妙,正要离开。而小厮此刻已经走入书房。两人碰面,惊慌相对片刻,小厮才想起喊人。

于是,在小厮一声“抓刺客”的叫嚷声下,院中嘈杂声响起,众护卫纷纷赶来。

但护卫们跑得再快,也快不过吴铭。只见吴铭很无奈的看了看书房,叹息一声后,一个飞身跳出书房,在护卫还没赶到之前,打昏小厮,施展轻功逃离而去。这一系列过程中,吴铭动作一气呵成,毫不拖泥带水。

等护院们赶到时,除了发现一名晕倒在地的小厮,再无其他人。正当大家面面相觑中,廖丞相已经听见声响亲自赶来了。

“刺客在哪?”廖丞相怒问。下面的人唯唯诺诺,不敢吱声。

廖丞相又问:“有谁受伤吗?”

“有一小厮被打昏。”

廖丞相一看那小厮是晕倒在书房的,心道不好,急忙遣散众人。等护卫退去,他直奔书桌前,扳动机括,打开暗格。暗格里面有几封信笺,几本账目,另外还有一卷明晃晃的圣旨。

那圣旨不言而喻,正是当年先帝立晋王的遗诏。

廖丞相掏出圣旨,展开来重读一次,见无误后,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正当他准备将遗诏放回原位,忽然只觉得眼前一花,手中一空,遗诏居然被人抢走了。

而能干出如此惊天地泣鬼神之事的,自然是去而复返的吴铭。

他倚仗自己的武艺高强,逃出丞相府。但中途忽然想起有一地方没搜到,脑子犯浑居然在此时返回相府。好巧不巧的看见廖丞相正在检查诏书,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抢走再说。

廖丞相还没见过如此明目张胆的小偷呢,愣了一下后立马大声叫人。还好那些护卫刚刚离去,还没走远。这一回办事效率极高,将吴铭拦在院子里了。

“大胆,何人擅闯相府?”

一眼望去,院子里外全被护卫重重包围,寻常人插翅难逃。吴铭仗着一身武艺撂倒好几个护卫,众人畏惧他招式的凌厉,不知不觉在吴铭周围空出一片区域,只是将他围住并不攻击。

吴铭挠头,这么耗下去也不是办法。他左右环顾,见不远处还有烛火,便夺过蜡烛,点燃圣旨直接烧了了事。

护卫们不知他手中拿的是什么,正对他的行为疑惑不解时,在远处旁观的廖丞相又气又急,发白的胡须一颤一颤的,慌忙喊道:“灭火啊!灭火啊!”大家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个东西才是重点。

可惜火势渐大,圣旨已经快化为灰烬了。吴铭摇摇头,对于那些慌忙跑来,拿着衣服朝火焰又扑又打的护卫表示同情。然后一看包围圈早乱了套,此时不走,更待何时?便乘机施展轻功,再一次逃离丞相府。

任务完成!

廖丞相的护身符被烧,明明知道是皇帝下的手,却是哑巴吃黄连。这下他的嚣张气焰被打压不少。虽然朝中许多大臣对丞相的收敛十分不解,但丞相能够消停下来,不再党同伐异,朝堂也终于归于平静。

如此,过了一日又一日……冬去春至,一季无事。

------------

015邵安外察明修栈道,孙敕京察暗渡陈仓

泰安三年春,正值大计之年。

所谓大计,是指对地方官吏每三年一次的考绩,也称外察。而对在京朝官的考核,则称谓京察,每六年一次。

大计形式有两种:一是命地方官朝觐来京师,由吏部课其殿最①;二是派御史等官分巡天下考察官吏。

对官员的考察标准,分别为:贪、酷、浮躁、才力不及、老、疾、疲软无为、素性不谨。至于惩罚,则是对五品以下老、病者致仕,浮燥、不及者降调,疲软、不谨者闲住,贪、酷者贬官为民。

为以防破坏考察重典,考察时遭诬枉而被罢黜,也不破例起复。故而此次大计,廖丞相摩拳擦掌,势要主持考察,借机党同伐异,打击政敌。

然而考察官员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