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7 章(1 / 1)

将相 太子姑娘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赵府尹的话吧。大人您不等等冯彻的申辩奏折吗?”

通常来说,如果两人掐架,为保证圣上不要先入为主,中书省一般会将双方奏折一起呈给皇帝的。不过冯彻嘛,邵安摇头笑道:“以冯致远的性子,是不会上折子辩解的。”

“那冯大人岂不是很吃亏?”刘汝卿还是一心向着冯彻,真怕他因此而丢了官。

“放心,皇上也不是偏听偏信的人。冯致远的人品,皇上还是了解的。”邵安安抚道,“本官估计圣上会派出钦差,亲自去调查调节的。”

“听说颍州出人才,那里的大户好多都和京城官员有牵扯。”刘汝卿道,“要是派出的钦差正好和大户有牵连,偏帮赵府尹,可如何是好?”

“朝廷会考虑到这些问题的。不过冯彻在京为官时,得罪了好多人,想找个真正中立的,还挺难。”邵安摸着下巴想了一圈,六部中派人是不可能了,大理寺的裴绍钧和冯彻关系倒是不错,不过这样就是偏袒冯彻了。难道要派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等人?那些白发苍苍的老头,真的有能力办好差事吗?

※※※※※

陈公公轻轻的步入养心殿,将中书省刚刚送上来一摞奏折放到御案上。皇帝随手翻了翻,便看到了那份弹劾冯彻的奏疏。皇帝摇着头怒道:“现在的这些个官员,一有矛盾就互相弹劾,当朕很闲吗?冯致远是太过耿直了些,但做事还是有分寸的。河南府的奏折,明显有失偏颇。”

陈公公在一旁附和道:“冯大人是好官、清官,圣上英明,一眼就看穿真假。那这份奏折……”

“先留中不发,朕现在没心情断他们的官司。”皇帝最近一直密切关注着西北,随后又翻了翻桌上堆积的折子,问陈公公道,“怀恩,李洪义上折子没?”

“没有。”陈公公实话实说,“西北那边,最近什么消息也没传来。”

皇帝掐着指头算了算,道:“这都第六天了,还没有消息?不行,朕等不及了。你去,传宋綦宋羿父子,前来见朕。”

“是。”陈公公不敢多远,只得领命,他觉得这时叫宋家两位将军,定是和西北战事不利有关联。

宋綦宋羿父子俩很快就到了,他们跟在皇帝身后,围在地图前研究了半天。宋老将军才摸着花白的胡子,徐徐道来:“这次广武县失守,的确是李大将军指挥失误了。他应该趁着西瓯立足不稳致时率先出击,而不是缩在城中被动挨打。”

皇帝也赞同宋綦的看法,点头道:“是打的过于保守了。而且现在李洪义又躲在金城中不动了。朕以为,西瓯此次是故意拖延时间,不知道在等什么。”

宋羿却想起李洪义当年深入敌后的壮举。他斟酌了一番后,小心翼翼道:“末将觉得,李大将军不是怯战之人,他这么做可能是有什么原因吧。”

“狭路相逢勇者胜,打仗有时候得硬拼。”宋綦教育儿子道,“李大将军此时应该立刻出兵,夺回广武。”

“朕可不止希望他们能夺回广武,朕还希望李洪义能拿下这里……”皇帝走上前,指了指西宁那大片区域,“如果能夺下这儿,将来西瓯再想犯境时,有这里的大片土地相隔,成为天然屏障。而广武、金城、永靖……西北边的这些郡县,就不会再被西瓯频频侵扰了。”

“皇上高瞻远瞩,末将等佩服。”宋綦和宋羿齐声说道。他们这才知道皇帝这次作战的真正目的。怪不得此次战败皇帝如此生气,原来还有这么一层。

“此乃军事机密,也就只有李洪义和你们父子知道。”皇帝叮嘱道,“不到最后关头,不可泄密。甚至连邵相,也不可轻易透漏。”

连邵安都防着,难道丞相失宠了吗?宋綦和宋羿愣了一下,而后赶忙保证道:“末将万死不敢泄密,请圣上放心。”

※※※※※

西北边境,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满目沧桑。多年的战争使得这里变得落破与贫穷,然而这里的地方军依然坚守着,保卫着西北这最后一道防线。

李洪义带着李洪辉登上了城楼,兄弟俩站在上面眺望远方,只见西瓯王统兵百万,兵临城下,将金城围了个严严实实。

李洪义焦急的看着城下大军,急切道:“不如我们就冲出去吧。”

李洪辉却摇头道:“敌兵是我们两倍之多,而且他们枕戈待发,以做足了准备。我们想要偷袭是不可能的。”

“现在我军军心已经乱了,再拖下去,斗志何存?”李洪义惆怅的说道,“上回就是因为我们拖来拖去,白白让西瓯抢占了先机。难道这回,我们还要重蹈覆辙吗?”

“西瓯这么拖延,不像他们以往的风格。”李洪辉依然很谨慎的分析道,“事出反常,必有妖。我军还是不要冒然攻打较为妥当。”

“他们想要拖延,我们就该不给他们时间拖延。”李洪义道,“我们立马组织精兵强将,出城和他们硬碰硬干一场。”

李洪辉听完,立马浇冷水,道:“上次我们也是跟他们硬碰硬,而且我们还有城池保护,还都一败涂地了。这次我军兵力不足,将军想要出城去打硬仗,恐怕胜算不大啊。”

李洪义烦躁的在城头转来转去,怒道:“难道就这样一直等下去?”

李洪辉无奈的点点头,他又开始在想,如果是邵安的话,他此时又该会怎么做呢?

这时小兵上来汇报说,京城来了旨意。李洪义还不明所以呢,但李洪辉却知道,肯定是皇帝见他们一直龟缩城中不出兵,才会急着下旨攻打呢。两人匆匆下了城楼,来到主帅大营,便见宣旨的大臣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

李洪辉见状,很有眼色的迎了上去,忙拱手道:“抱歉抱歉,让大人久等了。”

“无妨,二位将军辛苦了。”那位钦差大人也没仗着代天巡狩的身份仗势欺人,态度很是和蔼可亲。

李洪义和李洪辉这下也放心了。在外带兵打仗最忌文臣干涉军务,幸好今上英明,这几次都没有让李洪义带个监军,可见皇帝还是十分信任他的。

“大人也一路辛苦了。”李洪辉客气的说道,“请大人稍事休息,我们马上去准备香案接旨。”

于是李洪义升帐,召集所有将领聆听圣训。

众将领忐忑不安的跪地接旨,真怕皇帝直接来句“令尔等即刻攻打西瓯”之类的话。万幸的是,此次皇上并没有严厉的下令必须开战,只是含蓄的催促督战。李洪义听完圣旨后,面色沉重的接过旨意。皇帝着急,他也着急,可西瓯将金城围得死死的,就是不攻城。

宣读完旨意后,钦差大臣继续和蔼可亲的说道:“皇上知道各位将军的难处,可各位将军也要体谅朝廷的难处。这么对峙下去,对军资粮草消耗巨大。”

李洪义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