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的优点。而对手速的要求,也恰恰说明了这种机甲操作到底有多么繁琐。
再比如传感身体信号的机甲,这种机甲通过直接将机师的动作信号转换,来进行机甲的操纵。
驾驶舱内的机师踢腿,机甲也会踢腿;机师挠痒,机甲也会挠痒。
看似简单,实际上操纵起来却一点也不容易。脱胎于重机械外骨骼的这种机甲在大型化的同时,有着更坚固的装甲和重量,更凶猛的火力,更强劲的动力,更敏锐的战场感知能力,以及更丰富的行为模式。
但也带来了不易操作的特性。机甲和人体的不对称性是其中的关键。人迈出一步只有半米,那机甲能迈出多远,十米,二十米?难道机甲只能做出人能做出的动作么?特殊形态的机甲又该如何操作?如何让人在简单运动幅度下,在可承受范围内让机甲进行更加有效的动作,是这一类机甲研究的课题。
最终除了只能反馈人体动作的巨型标准外骨骼机甲这种原始型号,大部分这种类型的机甲则形成了机甲智能辅助身体反馈的模式,机师的身体行动来进行同步机甲操纵,同时通过机师和机甲的进行沟通调整,通过按钮,脑波,声控等形式来达到对称协调以及使用特殊技能的目的。
除了身体操纵的机甲,当然还有纯粹的以思维模式操纵的机甲。
这类机甲完全摒弃了机师身体的使用,仅仅保留机师思想对机甲的作用,达到想跳就跳,想动就动,怎么动都没问题的效果。
可以说,即使只有一个脑子,机师也可以操纵机甲。
但是能够使用这种操纵模式的机甲往往消耗资源非常大,或者说很昂贵,同时对机师的要求非常高。
根据机甲使用的技术不同,对机师的要求往往也不相同,但是大部分都至少需要机师有脑波外放(或者高精神力,魔法力)的能力。
但这里却产生了一种矛盾,拥有这些能力的生物文明,往往不会发展出机甲文明。
而能够发展出机甲的文明,这种类型的人才又往往很稀缺。
而且,由于一切操纵都是通过机师的思想、脑电波或精神力来进行,也因此,当机甲受到任何损害的时候,伤害也会反馈到机师大脑或精神中枢等关键部位,这就让该类型的机师相对于普通的机师所承受的危险性更大。
总的来说,能够满足条件的思维操纵机甲并不常见,根本无法做到泛用化。
233章 ‘完美’的单摇杆操纵单机体
尽管经历了神科技的入侵,地球的机甲也只停留在第一种最多就是第二种机甲的前期阶段,大部分地球人对于第三种机甲的想法只存在于小说、影视等空想艺术上。w w w . q i s h u 9 9 . c o m
陈啸鸣能知道这些完全是依赖那本无所不包的【星问】。
新世界\\星界何其广阔,机甲的操纵方式又岂止这区区三种,更多的还没有被陈啸鸣发现。
然而,即使只是这三种操纵方式,除了那种根本不靠谱的脑波外,在陈啸鸣看来也都是复杂无比的。
这就是陈啸鸣最大的悲哀。
第二类召唤的操作模式是手柄,可以很轻松的对大量机甲进行各种各样准确的操纵,但是对于单个机甲却恰恰相反,最糟的是,它完全引入了单摇杆操纵单机体的设计,非常诡异的将单兵机甲的所有操纵集成到了一个摇杆键上!
好,第二类操纵是统筹大量机甲的第三人称模式,所以操纵模式需要泛用化,那种对机甲和机师要求都极为苛刻的精神力/魔法/脑波系统自然可以直接排除,甚至排除了身体操纵也很正常―以一个人的身体想要同时操作很多机甲根本不可能。
但是,无论怎样,将一台机甲的操作集成在一个摇杆按键上也未免太恶搞了。
原本在【机甲超级大战】这款游戏中,这样的操纵方式并没有什么问题。因为他只是平面游戏,单兵机甲所需能做的事再多,也超不过几十种,而标准的基础动作更是只有几种。
这样简单的操作即使融合在一个手柄里也没什么问题,对于手速和思维敏捷的高手来说,反而能极大地丰富打法。
因此,单摇杆控制单机甲成了【机甲超级大战】这款游戏最有特色,也是最有趣的设计。
但是,这可不是平面游戏什么的,这是真实的机甲,动作怎么会只有几种,几十种那么简单!
仅仅是一个按键啊,就算是加上360度空间感应系统,无极触感系统,力回馈微调系统,这样乱七八糟、说起来好听,实际也就那么回事的奇怪系统,也还是一个按键?!
就靠一个按键,想操纵一个机甲的全动作......这怎么可能?!
虽然觉得完全不可能,但是事实竟然真的如此。
摇杆的移动可以看做是一种球坐标,以摇杆的重心为原点,那么摇杆的坐标可以用【距离原点的距离r,平面角tt、高度角】来表示。
举个例子,如果摇杆水平向左推3毫米。就是【3mm,-90度,0度】,而垂直下压4毫米,就是【4mm,0度,180度】
其中摇杆推动的距离来控制动作幅度,推动到头的1厘米代表动作极限(比如机甲一步能走3米,那么这个3米就是动作极限),以不推动为不做动作,而其中的距离以一个特定的曲线函数来换算,即越接近极限的每一毫米代表越大的跨度,越接近原点,则对动作进行越微小的细分。
而摇杆的方向和力度则控制机甲的使用的动作。
比如【70mm,0,0】就是摇杆前推70mm,最终反映在被锁定机甲上,就是机甲一步前行大约1.8米。
而【3.2mm,45,77】则是被锁定机甲斜向前跳一小步。
【10cm,0,180】则是出直拳一击。
如果这三个方向能够连续并且准确的滑动摇杆,那么机甲就能做出向前1.8米,前跳,并出直拳的动作。同时根据操作者的力量大小,摇杆速度,会对动作的力量和连贯性等进行修正。
好,这些东西陈啸鸣用了几天总算勉强搞懂,但这复杂的解说直接说明了一点,想要完成动作将极为困难。要知道单单是试出这些动作,已经让陈啸鸣焦头烂额了,更别说还要用手精确的操作了……
其实,第二类召唤的操作原理上的确和【机甲超级大战】是基本一致的,只是能够映射的动作量更大,灵敏度更高。但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可是会产生质变了。
尤其是这已经不是量变了,这是海量的畸变!
要知道,陈啸鸣只是进行简单的研究,发现这些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