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用激励来征服人心 二、因势利导,征服人心(1 / 1)

不可抗拒的魅力 读书堂 4157 汉字|3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五章用激励来征服人心 二、因势利导,征服人心

人表现出来的能力往往与他的真实水平有一定的差距,这是因为人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惰『性』。领导就是要消除员工的惰『性』、激发他们的潜能。

前苏联著名导演爱森斯坦在拍摄《战舰波将军号》时,他无意中叫出一句话,竟将那些懒散的演员都调动了起来。

在拍摄过程中,有一个情节需要一千多演员们顺着台阶跑上跑下多次。第一次,人们还满有兴致的,热闹嘛。第二次,兴致大减。第三次,懒懒散散不像一个样。

"柯里普娃同志,加把劲呀!"突然广播里传来导演的声音。

"哇,这该死的怎么看得这么清楚!"谁偷懒他都看得见!一下子人人自危,鼓起热情跑了起来。他们可不想成为导演口中的落后者。

本来爱森斯坦是不过偶然记起其中一个演员的名字,虚张声势的喊出来吓唬他们一下。

当员工做出成绩时,都希望得到领导的肯定和赞赏,若是领导不闻不问,便会打击他们的工作热情,变得懒起来。一般情况下,领导只要随时在旁边敲一敲,使员工感自己受到重视,就能鼓起他们的干劲。

擂分争霸

只要是有上进心的人,都会不甘人后,力争上游。利用人们的这种求胜心理,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考格是一家钢厂的经理,令他苦恼的是,他的厂连年完不总公司分配的生产定额。

"你怎么搞的。你一向很能干,如今怎么连年完不成任务。"总经理瓦尔斯亲临一线,向考格兴师问罪。

"我也不明白问题出在哪儿。责骂他们,强迫他们,只差没把他们给开除了,但都不管用。"考格沮丧的说。

瓦尔斯不信这个邪,决定亲自到车间巡视一番。恰巧遇到白班快要下班,他便问旁边的白班雇员说:"你们这班今天炼了几炉?"

"6炉。"那人恭敬的回答。

瓦尔斯拿想一支粉笔,在门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6"字,一声不响的转身走了。

夜班雇员按时到来。这"\'6\'字谁写的?什么意思?"夜班雇员不解地问。

"总经理刚来过这里,听说我们今天炼了6炉,便把6字写在这里了。"白班雇员回答。

第二天晚上,瓦尔斯再次来到车间时,发现他写的"6"字变成了"10"字。原来前天夜班工人已将"6"改成了"7"字;当白班工人换班时,看到了"7"字,认为夜班看他们不起,便决定教训他一下,所以到夜再次换班时,看到的就是一个大大的"10"字。

当年年底结算,考格乐得合不拢嘴,因为他的厂的产量跃居了全公司的榜首。

巧妙利用第三者,激发员工的自尊心、好胜心、进取心,这种方法可称之为对比激将法。摆出擂发,谁优谁省一目了角,竞争意识浓厚的现代人谁甘为劣呢?

舍你其谁

激起员工的荣誉心,那么看似他根本不能胜任的工作,也会因为你对他的一句话而变成小菜一碟。

刘易士·路易士给美国的监狱的二十年管理实践,不仅使他成为美国最著名的监狱长,而且他的故事还被人们拍成电影,广为传播。谁又料到,辛辛监原本是他根本不想的地方,都因上司的一句话而改变了。

辛辛监狱位于纽约的魔鬼岛的西部,这里丑闻谣言满天飞,可说是臭名昭著。狱长艾尔·史密斯决定调派新汉普顿的路易斯前去打理。

"小伙子,辛辛监狱需要一个经验丰富的人前去管理,我觉得你是一个不错的人选,怎么样?"史密斯对风尘仆仆的路易斯说。

路易斯急匆匆的赶来,还以为老板会给自己一个好差事,谁知是让自己去啃骨头。辛辛监可是个吃人坑,前几任同仁在那身败名裂,没想到如今轮到自己了。

史密斯看穿了部下的心思,笑着说:"你这个样也不奇怪,那的确是个危险的地方,它需要一个有能力的大人物去坐镇。我看除了你没有更合适的了。"

一席话激起了路易斯的万丈豪气,接下了这虽然危险但"舍我其谁"的位子,最终获得了成功。

利用一切机会显示自己存在的价值,渴望超越别人,这是人所共有的心理,领导只要善于分析把握部下的这种心理,便能激起他的雄心壮志,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生于忧患

有道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过于安逸舒适的工作环境往往使人萎靡不振,抹杀积极向上的精神。相反,充满挑战的环境却能让人保持旺盛的斗志,激发他们的潜能。

苏秦和张仪是战国时期闻名天下的辩士。苏秦连横六国抗强秦,张仪则以含纵之计破了苏秦的六国联盟。谁又能想到,这一切都是苏秦导演的。

当苏秦连横之策初见成效时,他决定物『色』一个人到秦国谋取要职,好保持各国间比较均衡的势力。想来想去,苏秦决定向师出同门,且和自己私交甚厚的张仪"下手"。

苏秦先派人告诉正苦无出路的张仪,自己愿意提携他,待张仪兴冲冲的跑来时,故意闭门不见,过了几月,苏秦接见张仪。

"我和你师出同门,本应该提携一下你,但一看你这副穷酸样,跟本不可能成什么大器,我实在值不得为你白费心机。"苏秦冷冷的说。

这番话把张仪气得半死,心想你不念旧情,我也不跟你客气了。他决定以合纵之术说服秦王,以破苏秦的连横术。

探子报得张仪往秦国去了,苏秦大喜。但又恐张仪没有名气,秦王不肯见他,苏秦又派人带了大量的黄金到秦国暗中为张仪上下打点,终于使他见到秦王,并以自己的合纵策说动秦王,得到重任。

至此一纵一横,驰骋七国,苏秦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有的时候、挫折、屈辱或挑战对一个有上进心,欲成大器的人,能产生强大的动力,挖掘他们的潜能,但领导对员工运用这种方法时,得因人、因事、因时而异,并且还要把握一个度。否则有的人或许因为挫折、挑战太大而丧失了信心,或许因过份的屈辱而被击垮,甚至干出蠢事。

老妈子领导不好

如果一个人对你事无巨细,每件都要千叮咛、万嘱咐的,你一定会很反感,做事就根本提起兴趣,心中暗骂:老妈子、吐罗哩吐罗嗦,真烦!

所以,作为一个领导,向员工下达任务时,如果太过详尽,就暗示你对他不放心,不信任他的能力,从而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好的方法就是针对每个员工的实际能力,做而适而可止,给员工留充分发挥处自己能力的空间。

一般刚上任的领导,责任心强,期望把工作做得十全十美,在给下属指示时易犯过于详尽的『毛』病。其实,有的事情,下属已经知道该怎么去做,也许比你了解得都清楚。如果你对他们指示太过详尽,有的会认为你在怀疑他的能力,从而对你不满和反感;也有的人因此会养成依赖心理,他做工作只是按部就班的完成你交给他的那些,其它的即使自己做得到,也不肯越雷池一步。这种做法只会打击员工的工作热情。

领导之所以叫领导,就因为主要发挥导向作用,不是叫你事必躬亲,自己累死累活的,却根本没有效果。最有效的做法就是让员工对任务形成一种使命感,给他们自己行事的权力,只要告诉员工做什么该做什么,而不用具体的告诉他们怎么做。员工在明确目标后,就会去思考、去判断用什么最有效的方法完成目标。因为这里他们获得的暗示是你信任我,你相信我有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你对他的尊重、信任必须会最大程度地激发他的潜力。但是,要使员工形成使命感,领导必须做到:所要完成的任务必须明确、具体、可行;必须给予完成任务所需的必要条件;给予员工自由支配的权力;明确各人的责任,必须进行必要的监督和评价。

不要越殂代庖

有的领导,喜欢跟下属争功,明明是人家搅尽脑汁,废寝忘食才弄出的一个创意、一个项目,却一声不响的攫为己有。然后还大言不惭的对人家说:"我弄了一个项目,你去做一下。"这种行为肯定把下属气得吐血,哪里还谈什么积极『性』、创造『性』、潜力的发挥。相反,聪明的领导,不但不会抢下属的饭碗,还会对下属呈上的创意、计划作一番必要的修改,然后说:"小王,你的这个计划不错!你熟悉,还是让你去完成吧。"一般员工执行上级的指示、计划,都是消极的,但如果去做自己一手拟定的,却是积极的,充满兴趣的。

因此,有经验的领导都会尽量不给下直接下达指示,而让充分尊重他们行动的权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自己去拟定行动方案。

某公司的工程师王某花费的大量的时间,精力,终于为公司的一个攻关项目弄出了一个解决的方案。如果这个方案得以执行的话,能够为公司节约一大笔资金。因此,他完全有信心,领导会批准的。

但还在他未把方案提交上去前的一天,主管该项目的领导把他叫了去。

"老王,你是这方面的专家,这次请你来看一下我搞的关于公司攻关项目的一个方案。"该领导殷勤的对他说。

"行啊!"他爽快的答应了。尽管他对自己的方案非常自信,但看一下对方的也不妨。

结果让他大吃一惊,他感觉自己的方案被克隆了。手里拿的所谓领导弄出来的方案竟跟自己的一模一样,连细节都不差分毫。

"无耻!"他暗骂,感到自己辛辛苦苦做出的成果被人抢走,心中非常的生气。

"哎呀,这个方案虽然可行,但是有许多缺点和危险,我们现在还没有能力实施。"他口是心非地说。

于是,一个原本可以为公司节约大笔资金的方案就这样流产了。

重任之下必有勇夫

前东芝公司总经理士光敏夫说过这样一句话:"对部下的最大尊重,就是发现和发挥他们的才能,然而委以重任,委以重任最能造就人。谁能举100斤,就给他120斤,这样才能激发他的创造力。"

委以重任不一定要你给下属多大的官,主要是让下属认识到你对他的重视,你对他存在的价值的认可,从而激发他的积极『性』。

某公司有一位技师,他每天的工作就是看管数十架打字机和一些昼夜不停运转的机器。这种枯燥的活使他觉得很无聊,他跑到经理那抱怨自己干的活太多,一个人忙不过来,公司应加派一个伙计来帮他的忙。

公司经理略加思索,让他先回去,第二天一定满足他的要求。次日当这位技师回到自己办公室时,发现门上多了块牌子,上面大写着他的名字和头衔--"服务部主任xxx"。这一下,技师非常满意,经理不费"一兵一卒"便将他"解决"了。

压力还是要点的置之死地而后生

人『性』中都存在一些惰『性』,当缺少压力时,这种惰『性』就很容易释放出来,使自己懒散、放纵。在一般环境中,因受这种惰『性』的影响,要挖掘人的潜力是非常难的。相反,当把一个人放于恶劣的环境中,或利用某种诱因,就可以让潜力冲破惰『性』的阻挠,发挥出来。给人以非凡的能力。

台湾台塑集团老板王永庆就深谙这个道理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条件激发员工潜能。

在招收新的员工时,王永庆不管他的学历、身份如何,都先将他们"下放"到基层现场学习培训6个月。在这期间,对学员进行每周一次的严格考核,并把考核结果记录在案。同时,每个都必须撰写心得报告,在训练结束的典礼上,王永庆会亲自进行抽查,并且当场给予评定。因此,这期间学员共同的感受是:压力非常大。

但是,正是这个充满压力的环境,磨练了新职员的意志和,使他们十分清楚自己的奋斗目标,干起事来马上就能上手。

在实行"压"的同时,王永庆还实行"拉"--给予职工非常慷慨的奖励。这一"拉"一"压",使员工们有着"苦尽甘来"的期望,大大的激发了他们的潜能。

不要吝啬滴水之恩

中国人是非常重义的,"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观念被许多人认可。如果你手下的员工得到了你真诚的尊重,关心、帮助和理解,那他成为你的死士的可能『性』是完全有的。有道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掘人力莫过于思"。

春秋时,有一个人叫豫让,是晋国人。奉过几个贵人,都不得意。后来,到了智伯处,很受他的信任。

在一次变『乱』中,赵襄子杀了智伯,豫让侥幸逃脱,发誓要为主人报仇。他隐名埋姓,化作囚犯,到赵襄子的府中修茅厕,伺机刺杀。可惜在行动时被捉住,但又再次逃脱。

然而他心中念念不忘报仇之事,为了让别人无法看出自己,他扮成乞丐,刮掉了眉『毛』,用漆改变了肤『色』,让身上长满的脓疮。他问妻子还能认出他不,他妻回答虽然样子看不出来,但声音却没变。于是他又喝『药』水把声音变得沙哑一些。一切准备停当,他埋伏在赵襄子必须经过的桥下,准备行刺。谁料赵襄子的马在过桥时失惊,卫士围马时又发现了他。

豫让被押到赵襄子车前,赵襄子问他:"你过去侍奉的那几个人也被人给杀了,你不去给他们报仇,为何偏偏千方百计的为智伯报仇?"

"先前的那些人只把我当下人看待,我就像下人一样报答他们。智伯不一样,他把我与侠士看待,我就要像侠士一样报答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