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绷带的费星沅赶来报告,说是俞鸿钧市长从租界打电话过来,要他去接。
林启明很纳闷,闹不清俞市长为何要找他?他和俞市长并不相识。拿起电话才知道,俞市长要找德信大楼守军的最高军事长官。
林启明声音沙哑地对着话筒道:
“我是1776团3营少校营长林启明,现在对德信大楼的防守负担全责。”
电话里响起了一个苍老而焦虑的声音:
“我就找你!林营长,马上命令你们营的全体官兵撤入租界!”
“师部命令兄弟死守,兄弟不能违令,再说……”
“不要说了,林营长,你们已完成了守土抗敌的任务,你们的英勇战斗,上海市民看到了,国际人士也看到了,本市长感谢你们!但你们必须撤,租界当局不愿意看到战火烧到租界,我市府、国府也不愿看到战火烧到租界!时下,租界内有我三万余未及撤退的国军官兵,有我数十万上海市民!本市长要负责任,你也要负责任,不可逞一时意气!”
林启明呆了,死死捏着话筒愣了好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话筒还在响:
“听清楚没有?林营长,本市长是代表政府和蒋委员长在和你说话,撤进租界是最高统帅部的命令,军人要以服从命令天职!”
他这才从牙缝里吐出一个字:
“是!”
偏在这时,鬼子的总攻开始了,昌达商行两翼的探照灯——至少有十几盏,同时亮了起来,德信大楼周围被照得如同白昼。激烈的枪声从三面突然爆响,据守德信大楼的弟兄们奋起还击,一场恶战根本无法遏制了。
电话又响了,依然是俞鸿钧市长:
“林营长,为什么还不撤?子弹已打进租界来了!”
林启明呐呐道:
“撤……撤不下来了!鬼子在进攻!”
俞鸿钧市长几乎是带着哭腔喊:
“撤不下也要撤!林营长,抗战是长期的,不是眼前一役决定胜负的,你要明白,要撤!”
“是!兄……兄弟明白!”
“立即撤!布莱迪克中校已做好了协助你们撤退的准备,你们要服从租界方面的安排!”
“是!”
只能这样了。放下电话,林启明下令打开所有面向租界一侧的门窗,在机枪掩护下,进行有组织撤退。
二十分钟后,伤员和所有弟兄撤完,林启明带着最后打掩护的二十余人跌跌撞撞进了租界。
在租界内一座街垒工事旁,林启明见到了布莱迪克中校,再也压抑不住自己的感情,失声痛哭起来。
布莱迪克中校摇撼着他的肩头,向他说了些安慰的话。中校的话他听不懂,可意思是清楚的,中校的手先指了指租界外的残墙断垣,又指了指德信大楼上依然高悬着的中国国旗,向他竖起了大姆指。
他昂起带着钢盔的脑袋,看到了那面国旗。国旗在火光映照的夜空中猎猎飘荡,红红的一团。他精神为之一震,命令弟兄们全体集合。
率着集合起来的三百八十六名官兵,1776团三营少校营长林启明,对着沦陷的夜上海,对着那面中国军人为之捍卫的国旗,噙泪敬了最后一个持枪军礼……
是夜,淞沪战事结束,上海租界沦为孤岛。布莱迪克中校代表租界当局,解除了林启明部最后一批中国军人的武装,并子次日晨,将他们送入第九中国军人营。
沉重的岁月由此开始。
------------
一
月亮是从营区外那片法式洋房后升起的,一会儿工夫就跳到了云丝飘浮的夜空中。月光泻入室内,四处白晃晃的。勤务兵小豁子裹着棉毯卷曲在行军床上,伸出的脚板被映得很亮。三号岗的脚步声不时地传来,沉重而有节奏。邻近房舍里的弟兄们大都睡熟了,呼声隔着走廊和门窗还是紧一阵慢一阵地钻进屋里。
不知是几点钟。怀表被炮火震坏了,老是走走停停。现在又停了,时针对着“Ⅳ”字,分针对着“Ⅹ”字,指示着一个荒谬的时刻。
显然不会是6点10分。今晚的6点10分已经过去,明晨的6点10分尚未到来。林启明知道,他正处在两个6点10分之间的又一个漫长夜中。
很乏,很累,可又睡不着。眼一闭,面前就现出太平洋货栈的大火、电线杆上挂着的死人大腿。大腿会活起来,能在硝烟升腾的废墟上跳来跳去。枪声、爆炸声、军号声、电话铃声不断地响,连探照灯的灯光都铮铮乱叫,铁打的神经也受不了。一些穿军装,不穿军装的面孔尽往屋内钻,常闹得他处在一种似梦非梦的境地里。几小时前,他分明看到师里的长官们——有刘师长、赵副师长和周处长,说说笑笑走进屋,他刚要挣扎着起来敬礼,长官们又不见了。
无法遏制的焦虑和激动纠缠着他,使他不能摆脱。连续三个长夜,他只能身心交瘁地躺在床上或站在窗前看月亮。好在这三夜都有月亮。
月亮圆且大,象在云丝中走,天空是蔚蓝的,不黑,从西面的两扇大窗子能清楚地看到营区内的三排平房。平房里住着特警大队和公民训练团的二百多号弟兄,这些弟兄来得比他们早几天,是第九中国军人营的第一批被收容者。他们的头是个警察中队长,姓傅,叫傅历滋,高高瘦瘦的,说一口道地的上海话,入营时见过。平房前是个大操场——显然,过去这里是所学校,操场上搭了二十几顶帐篷。帐篷和他栖身的这座三层高的小红楼,住的都是他们三营的弟兄。
北面的窗子正对着营区外的一座公寓楼。公寓楼的楼顶和墙壁都是铅灰色的,显得沉重压抑,他觉着公寓楼恍惚也是第九中国军人营的一部分。公寓楼和他置身的小红楼只隔着一条弄堂。他在头一个失眠之夜就注意到,公寓楼里的中国同胞们,心是向着他和他的弟兄们的。
那夜,怀表没停,好象是九点多钟,他站在窗前抽烟,对过四楼正中一户人家看见了,先居高临下扔了一盒红锡包香烟过来,继尔,又从阳台上打出了一面二尺见方的国旗。一个穿长衫的年轻人,缓缓摇动着国旗,望着他默默流泪。
他还注意到,三楼住着一个小姑娘,小姑娘最多十三、四岁,大眼睛,白白净净的,留着齐耳短发,总喜欢站在阳台上向这边张望。有一次还试着用晒衣服的竹杆向这边窗子够。那竹杆对小姑娘来说,大约是重了些,刚伸过来,就掉到了楼下的弄堂里。幸亏那夜弄堂里没人,才没惹出什么麻烦。小姑娘还向他们的窗子扔糖块、苹果,因为瞄得不准,有些糖块、苹果也掉到了弄堂里。
这益发加重了他的焦虑和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