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8 章(1 / 1)

运筹帷幄--人生篇 图书堂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5个月前

洪写信给满宠说情,满宠不予采纳。曹洪又禀告曹『操』,曹『操』召见许县官吏。满宠知道曹『操』将要赦免罪犯,就很快将他们杀掉。事情发生后,曹『操』却高兴地说:"处理政事难道不应该这样吗?"原太尉杨彪被捕后交给许县审理,尚书令苟或、少府孔融等都嘱咐满宠:"只应记录供辞,不要拷打他。"满宠一个也不答复,仍按法拷问。几天后,他求见曹『操』,对曹『操』说:"杨彪通过拷问没有另外犯罪的供辞。判决斩杀的人应该先公布他的罪状;这个人全国有名气,如果罪状不明,定会使您大失民心。我私下里替您感到可惜!"曹『操』当就赦免了杨彪。开始,苟或、孔融听说满宠拷打杨彪,极为愤慨,直到杨彪被释放了,才消除怒气,并且与满宠更加友善。

殷殷爱子情,曹『操』赠刀的故事万为感人。

曹『操』有一把宝刀名叫"百辟刀",用作"慑服『奸』究者",为"百炼利器,以辟不祥"之意。他让工匠仿造了五把,自留二把,其余分赠曹丕、曹植和曹林。曹植曾写《宝刀赋》记叙此事。其序文为:"建安中,家父魏王,乃命有司造宝刀五枚,三年乃就。以龙、虎、熊、马、雀为识,太子得一,余及余弟饶阳侯各得一焉。其余二枚,家父自仗之。"正文形容刀的锋利:"陆断犀革,水断龙角,轻击浮截,刃不纤削。逾南越之巨阙,超西楚之太阿。""陆断"二句,言其适用于水陆攻战。"轻击浮截",言其省力。"刃不纤削",言其耐用。巨阙剑为越王勾践所佩,太阿剑为欧冶子、干将所铸。百辟刀超过了著名的巨阙剑和太阿剑,言其珍贵。

曹『操』还送给曹植四领销甲:黑光销、明光销、两当销、双环锁销各一领,银鞍一具,大宛紫马一匹。大宛紫马即产于西域大宛的紫红『色』汗血马,非常名贵。曹植说,此马"形法应图,善持头尾,教令习拜,令辄己能,又能行与鼓节相应"。它符合良马的要求,『性』情温驯,极通人『性』,行走疾迟与鼓音急缓节奏相应和,令人喜爱。

曹『操』送宝刀、铠甲、马鞍和战马给诸子,意在勉励他们习文不忘练武,文武双全方能适应战争环境。

曹『操』征战之时常带诸子随行,诸子成人则授权领兵,使之经风雨、见世面。建安二十年七月,他拟选三子任淮南、汉中和关中的军政长官,说:"诸子年幼之时,我皆喜爱,但成人之后要德才优秀才予重用。我言行一致,对部下不偏私,对诸子也不偏爱。"由于淮南和汉中战局发生急剧变化,后来只有曹彰任代理越骑将军,领兵镇守关中。

在诸子封侯方面,曹『操』也坚持一个标准。曹彰、曹植、曹据、曹林四子是建安十六年首批直接封县侯的,同年曹宇、曹珐二人封为乡侯。起点较低者为亭侯,如曹干是建安二十年第二批封侯的,为高平亭侯,曹茂是建安二十二年第四批封侯的,为万岁亭侯。其原因为曹干当时才一岁,年龄太小;曹茂"『性』傲恨,少失宠于太祖",禀『性』狂傲乖戾,不讨老父喜欢,"少不闲礼教,长不务善道",小时候不愿接受正面的品德教育,长大之后搞歪门邪道。第三批分封于建安二十一年,曹衮为平乡侯。乡侯低于县侯,高于亭侯。曹衮"少好学,年十余岁能属文,每读书,文学左右常恐以精力为病,数谏止之,然『性』所乐,不能废也。"直接封为乡侯,是由于他好学上进。

曹『操』是方圆之人,他能赏罚分明,不徇私情,这也是他成就霸业的基础。

方圆人生:

古人知赏罚之道,值得今人去学习、借鉴,学会"罚"即会"方",学会"赏"即会"圆",将使你具有领导者的气概,领导者的能力。

■ 峻法为方,仁政为圆

杜绝『奸』臣铲除贪官,信守赏罚严厉刑法,就是治国的大经验。天玄子说:"凡是『奸』人都贪,凡是贪者都『奸』,这是国家的贼害。自古以来,作『奸』犯科与贪官污吏,有世道就有他们存在。他们的危害,小的身败名裂,大的祸国殃民。然而禁不能止,剿不能尽,在私心私欲里存放,与名利同好坏,所以世俗间有一种说法是:无官不贪,无吏不污。所以作为领导来说,应当把杜绝『奸』臣铲除贪官作为第一要事来抓。"

一般说来,『奸』臣贪官,大多数是小人之辈。所以诸葛亮说:"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汉代初期所以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汉代末期所以衰颓的原因。"去『奸』臣要烈,除贪官要猛,不能存半点姑息之心。

奖赏贵在信用,惩罚贵在必行。然而更在于有功必须知道,罪行必须了断。功不知道,就会使效忠于向善的人犹豫不决了。罪不严惩,就会使作『奸』犯科的人获利后存侥幸。话说回来,严刑重罚,不嫌苛刻寡恩吗?不!这是在为民除害,为国除台,所以适当的施威就是仁政。

作为领导,对于这样的情况决不能三心二意,做官的所以要培养他的属民们的务实精神,自己也是如此。对于重大罪犯杀之无赦,不算苛政。这几条经验认真地执行,就能治家治国治天下,能把治天下当做掌上玩物一般。

尊重道德而崇尚法治,俭节政用而厚待生灵,推行仁政而延续民命,表明功过而信守赏罚,除去贪官污吏而保家卫国,教人知礼明义而纠正歪风坏习,奖励清廉崇尚知耻而弘扬气节,端正心术而振兴常纲,确定为改造的国风是整顿国家的首要任务。

自古权重位高者,无不处于忧患之中,进则忌他人起疑心,退则舍不得一身功名,常常揣着天祸的畏惧感。高明的赌徒懂得功成身退,见好就收,进得巧妙退得恰当。因为联翩好运是可疑的,别人的心思更难于琢磨。

严刑苛政,功臣殒落

秦王赢政纪年第二十六年一个让时间老人刻骨铭心的年份。

是年,秦国吞并东方六国,统一天下,西周以来的八百年列国时代至此划上句号,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华夏大地上矗立起来。赢政从一个偏居西睡的秦王成为天下至尊的"秦始皇帝"。秦朝风行万里,影响百代。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每一个登上秦始皇山陵、跨进兵马涌博物馆的游人,都会发出诗人李白这般感叹。

在咏叹"千古一帝"之时,人们不禁想起帮助秦始皇扫平六国的第一功臣王翦父子。秦国将士如云,然论帅才,无人能出王貌王贲父子之上。

当年,赢政召开御前会议,讨论攻楚事宜。他问诸将,攻楚需动用多少兵力。有员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