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长生不死之谜(1)
这也从侧面看出,在古人眼中,随侯珠始终都是一件不输给和氏璧,甚至在某方面比和氏璧要强的稀世珍宝。
可叹,现在的学者收藏家,一昧追寻着失踪数百年的和氏璧,却忘了还有随侯珠这件极尽珠玉之美的宝物。
盛兰深知随侯珠有多么珍贵,一旦现世,将是文物收藏界一次石破天惊的重大发现。
眼前这颗珠子竟有可能是失传两千多年的随侯珠,这叫她如何不惊喜?如何不激动?
可她转念一想,随侯珠消失了那么久,怎么可能随随便便出现?
这玩意儿,很有可能不是随侯珠,而是另外一颗不知名的珠子也说不定。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还是悠着点比较好!
冷静,冷静!
盛兰深呼吸一口气,问:“焦一琛,你说这珠子是随侯珠,有什么证据吗?”
焦一琛正色道:“有,好几个呢,证据之一,就是颜色。”
“颜色?”
“历史上关于随侯珠是什么质地的珠子,历来众说纷纭,一说是灵蛇的内丹,二说是鸡蛋大小的合浦珍珠,三说是夜里能发光的明珠,四说是火山爆发高温煅烧矿物形成的天然琉璃珠,五说是金刚石,六说是发光荧石,七说是女娲补天石磨成的珠子,能在特定的情况下,发出五彩斑斓的光芒,其中关于随侯珠是夜明珠与女娲补天石的记载流传最广。”
说到此,焦一琛指着盛兰手里的珠子:“眼前这颗珠子,不但自己能发光,光晕还是五彩斑斓的,跟随侯珠是夜明珠与女娲石这两种说法不谋而合,它不是随侯珠又是什么?”
盛兰不禁点头:“有道理,还有呢?”
她只听说过随侯珠,并没有深入研究这珠子长什么样、有什么特点。
焦一琛这家伙家教严格,学识渊博,又精通鉴定,肯定知道这珠子的特征和鉴定方式。
“证据之二,就在蛟龙摆件上!”
盛兰一怔:“蛟龙摆件?怎么说?”
“随侯珠在秦始皇灭掉六国之后就神秘失踪了,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了,而咱俩刚才砸掉的蛟龙摆件,烧制时间至少在千年以上,换句话说,这颗珠子至少存在了千年以上,在时间上与随侯珠消失的时间是大致吻合的。”
焦一琛顿了顿,又接着说:“证据之三,珠子显出来的海市蜃楼,我们现代人都知道,海市蜃楼是一种奇特的光学现象,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就会出现,可迷信的古人却不这么想,在他们朴素的认知观里,海市蜃楼是蜃吐气而成的一种奇景。”
“而根据《山海经》的记载,蜃是蛟龙的一种,蛟在古代是尚未修炼成形的龙,有鳞无角,状如长蛇,而那条衔着灵珠来报答随侯救命之恩的大蛇自称是‘龙王之子’,既是龙王之子,那肯定不是蛇类,而是一条尚未长成,有鳞无角,看着像蛇的蛟龙,蛟龙吐蜃,与珠子显出的海市蜃楼,完美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