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章(1 / 1)

远观企业营销 唐文学 2000 汉字|87 英文 字 2个月前

在快速成为世界最大的电子制造服务供应商后,伟创力将借力中国完成更高的目标。

数字最能证明伟创力(flextronics)的卓越。

“日均生产50万件产品、7万个工作项目…”在伟创力上海马陆制造中心内,这一组数据与戴尔、摩托罗拉、诺基亚、西门子、微软等世界知名厂商联系在一起。

在伟创力的产品展示中心,你还会发现,自己随身用的索尼爱立信手机、办公室用的爱普生打印机、施乐复印机、富可视(infocus)投影仪、在家里玩的微软(xbox)电视游戏系统都出自伟创力之手。

其实,伟创力的产品远不止这些。如今,它正日益呈现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制造服务供应商(ems)的姿态。

斯坎伯格魔方

“我们是ems而非oem!”伟创力上海及北中国区营运总经理苏明存一再强调。

而实际上,能够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ems企业,则是伟创力的创始人乔?麦肯锡先生30多年前所始料不及的。

1969年,制造工程师出身的麦肯锡所供职的企业破产,不甘心失业的麦肯锡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创办了伟创力,专门承接硅谷大大小小企业应付不过来的业务,专注于零部件在集成电路板上的手工焊接工作。

麦肯锡的妻子成为公司的第一位雇员,伟创力就是以这种“夫妻店”的方式开始前进。

但在硅谷的那些电子产品制造商眼里,伟创力所做的活儿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所以很不屑地冠于其“boardstuffers(集成电路板组装佬)”的绰号。而伟创力也在这种压力下艰难生存着。

直到1980年,麦肯锡把伟创力转手卖给鲍勃?托德等人,正是托德的不懈努力,改变了伟创力和这个行业的面孔,伟创力得以彻底摘掉原先的绰号,替换之的是名正言顺的“合同制造厂商(contractmanufacturefirm)”。

1981年,伟创力在新加坡设立工厂,成为美国第一家走出国门在海外设厂的制造商,此举拉开了伟创力全球布局的帷幕。

20世纪80年代中期,伟创力不安分于仅仅把重点置于制造过程,大胆地把自己的业务触角伸到全权替客户采购零部件上。这样,客户可不再去关注制造流程的细节问题,而只是确认计划的有效『性』。不过,伟创力并不止步于此,还借助cad工具替客户进行部分的研发和设计工作。

这一揽子服务的推出使伟创力的发展如虎添翼。

工业园区制胜

从1993年1998年,伟创力花了5年时间来打造一个全球『性』的规模惊人的制造体系。当1998年的年收入首度超过10亿美元时,伟创力的高层们便毫不犹豫地把目光盯向另一个高度――50亿美元。

而促使伟创力提出如此高目标的动力之一,则是其独创的工业园区发展模式。

在这个工业园区内,伟创力把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从供应商到元件生产商,直到最后的整装以及物流管理全部放在一个地方完成。这举乍一面世,业界便惊叹其高明之处:借助这种垂直策略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

实际上,促成伟创力想出这一招的理由并不难理解。虽然在此前,通过从本地供应商那里提供原材料、选择低劳动力成本所在地进行生产等手段,伟创力所交付的终端产品远比客户自行生产的成本要低得多,但是品牌公司还是不断向伟创力压价。而多年的制造经验也让伟创力非常清楚,劳动力成本通常仅占生产成本的5%,而原材料所占比例高达80%。这样,要提高竞争优势,必须要从采购的经济『性』方面入手。

正如伟创力上海及北中国区营运总经理苏明存所说的那样,“与单个的工厂相比,工业园区的优势在于缩短产品的上市时间,降低劳务成本,减少后勤成本,减少库存成本,供应链反应迅速,提高质量,信息灵通等。”

为了引凤筑巢,伟创力也是费尽心机。为了构建一个工业园区,伟创力在自己的厂区周围购置了额外的土地,同时提供水、排污系统和电脑线路等配套设施,有时候伟创力甚至自己来建造厂房然后出租给供应商。如今,伟创力在全球已有7个工业园区,分别落户于拉美的墨西哥和巴西,东欧的波兰和匈牙利,亚洲的中国等低成本地区,其中匈牙利和中国各有2个伟创力工业园区。

在接受记者采访之时,刘润清拿起自己使用的索尼爱立信手机解释了起来,“在我们珠海斗门工业园区内,我们可以自己生产手机外壳、pcb板、摄像头等主要零部件,而键盘和lcd的供应商就在我们园区之内。”由此不难理解,要最快响应客户的订单需要,对于伟创力而言是轻而易举之事。

不过,在上海嘉定马陆制造中心现场,记者并没有看到类似珠海工业园区内供应商云集的场面。对此,刘润清笑着解释,“长三角地区的电子产业链非常成型,供应商从昆山等地送货只不过3个小时,这完全满足我们的供货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伟创力首创的工业园区运营模式已经得到了认可,诺基亚和三星等手机大户已开始纷纷效仿。

远观企业营销 20 伟创力:EMS远大梦想借力中国完成其更高的目标(2)

超值套餐

在马克看来,要把伟创力打造成真正的世界级制造企业,仅有工业园区这个杀手锏是不够的。为此,伟创力开始探寻新的武器。实际上,经过30多年的发展,伟创力已经更加明确自身的角『色』――从技术公司的“厂商”扩大到“实际制造商”。

这一步的变化不啻于给客户们提供一份“超值套餐”。

伟创力的思路非常清晰,那就是为技术公司提供设计、工程、制造和物流的一条龙解决方案。“oem公司可以把精力集中于它们的核心竞争力上,比如研发、销售、市场营销、品牌建设,而在设计、制造和分销方面则可以少花些精力。”刘润清把这种分工看得非常明白。

据伟创力it管理部门的负责人介绍,伟创力在上海的采购人员只要一登陆其公司系统数据库,便可以看到远在墨西哥或匈牙利的伟创力工厂情况,同一种零部件的库存情况及采购价格一目了然。而一旦上海工厂输入的采购价格高于其它地区的工厂时,信息系统便会自动弹出提示对话框,“你可以在这个洲获得更优的采购价格,看看其价格协议吧!”或是“墨西哥的工厂这种零部件库存过多了,为何不从那里转买过来呢?”

除了在采购上削减成